廣西自古屬於百越之地,民風淳樸、驍勇剽悍。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派五十萬精銳攻打百越,苦戰四年才征服百越之地,置桂林、象郡,所以廣西簡稱“桂”。明朝中期,廣西壯族土司組建了地方武裝,由於作戰勇敢,故稱“狼軍”。明代朝廷曾調遣“狼兵”到江浙一帶抗擊倭寇和鎮壓廣西瑤民起義,十戰九勝,威震敵膽。寧遠大戰時,袁崇煥率領從廣西帶來的六千狼兵爲主力,加上其他部隊一萬餘人駐守寧遠,擊敗滿清八旗十三萬精銳部隊,連努爾哈赤都在戰鬥中身受重傷,不治身亡。清朝中後期,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率領廣西老兄弟,一路橫掃半個中國,定都天京,建立一個與清廷相抗衡的政權,廣西子弟兵功不可沒。廣西狼兵驍勇善戰,古今聞名,算得上是老牌勁旅,素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美稱。

湖南位於古荊楚之地,省內最大的河流湘江流貫南北,而簡稱“湘”。湖南地處中部與中原聯繫密切,所以民智開化較早,民風淳樸,倔強果敢,獨有的霸蠻精神爲世人稱道。漢武帝時期,名將李陵麾下有一支五千人的屯邊將士,全部是由荊楚勇士、奇材、劍客組成,力可縛虎,射必中的,無一不是以一當十的壯士,其中荊楚勇士多出自湖南、湖北地區。這五千步兵在北方大漠被八萬匈奴主力騎兵包圍,鏖戰八個晝夜,殺傷數倍敵軍,最終彈盡糧絕,幾乎全軍覆沒。到了近代湘軍在歷史上也非常活躍,威名赫赫,贏得了“無湘不成軍”的殊榮。

兩支勁旅在古代歷史上基本沒有交集,直到天平天國起義,廣西太平軍爆發出強悍的戰鬥力,屢次大敗清軍,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正當朝廷束手無策之時,一支由湖南人組成的團練部隊異軍突起,成爲太平軍的強勁對手。至此,廣西狼兵和湖南湘軍發生歷史性的碰撞,正式展開巔峯對決。

近代湘軍鼻祖是湖南新寧的舉人江忠源,他最先在湖南招募鄉勇組建楚勇團練,率先奔赴廣西戰場,輔助綠營戰鬥,楚勇多次以少擊衆,正面擊潰廣西太平軍。後來蓑衣渡之戰,楚勇與廣西太平軍精銳鏖戰兩個晝夜,擊斃南王馮雲山,太平軍潰敗逃走,繳獲物資無數。接着一路追擊到長沙,在城外與太平軍再次展開激戰,開炮炸死西王蕭朝貴,重創太平軍。後來在全州、南昌等地多次大敗太平軍,簡直成了太平軍的剋星。後輕信廬州知府,把主力部隊留在湖北,只率領少量部隊進駐廬州,結果被太平軍重兵包圍,孤立無援,最終兵敗自殺。

他的後繼者是曾國藩,曾國藩組建的湘軍是在江忠源楚勇的經驗指導下迅速成長起來的,成爲太平軍的勁敵。但是曾國藩文官出身,統帥能力不及江忠源,湘軍雖然戰鬥力強悍,但是比不上的楚勇驍勇善戰。在鎮壓太平天國初期,湘軍多次被太平軍擊敗,損失慘重,甚至逼得曾國藩要跳河自盡。但是湖湘人性情倔強,極富有霸蠻精神,越挫越勇,革新戰法,逐漸掌握的戰爭的主動權,也多次擊潰太平軍精銳主力,一步步蠶食太平軍地盤,最終絞殺太平天國運動。

兩支勁旅巔峯對決,廣西狼兵和湖南湘軍戰鬥力可謂是棋逢對手,不相上下。勝負的關鍵主要是人的因素,哪方主帥的戰略眼光高,統籌全局能力強,哪方勝算就會更大,畢竟戰爭比拼的是綜合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