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從一個天真俏皮的小女孩,到成爲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用了15年。

作者:金臺環環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又有新身份了!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中國航天日線上啓動儀式上,正式公佈2020年三位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他們是: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

從一個天真俏皮的小女孩,到成爲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用了15年。

其間,她經歷重重選拔,突破層層極限,最終得以和兩位戰友乘坐神舟九號飛船,飛上茫茫太空。

如今,太空之旅已過去8年,沒有飛行任務的劉洋每天做的事情很簡單——爲下一次飛行時刻準備着……

01

1680小時

實際上,飛行並不是劉洋最初的夢想,她更沒有想到自己會飛往藍天、太空。

小時候,劉洋的理想有很多——醫生、律師、白領麗人……直到高三那年,中國空軍第一次在河南省鄭州市招收女飛行員,她的命運也就此改變。

當時,劉洋的學習成績優異,是上重點大學的“好苗子”,再加上她視力好,身高也符合標準,班主任覺得機會太難得,就幫劉洋報了名。沒想到,劉洋一路過關斬將,成爲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一名學生。她也是鄭州市首個被錄取的女飛行員。

雖是家裏的獨生女,但劉洋從不嬌氣。爲早日飛上藍天,身體素質較差的她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汗水。

每天晨練時,別人跑5公里,劉洋就跑7公里,颳風下雪從不間斷。第一次跟部隊野營拉練,她的腳掌起了水泡,但倔強的她寧願一步一步往前挪,死活也不上“醫療車”。70多公里拉練回來,腳上的水泡都連成了片,醫生只好把她腳底板的表皮全部切除掉。

四年的航校學習,充滿了辛苦和汗水,堅強的劉洋從不向父母哭訴,更不讓父母去看她。

畢業時,她以全優的訓練成績成爲優秀學員,並被分配到有“女飛行員搖籃”之稱的廣空航空兵某師,成爲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的一名飛行員,也就此成爲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

翱翔在藍天下的女飛行員看起來颯爽英姿,實則充滿了風險與挑戰。

2002年9月的一天,劉洋駕駛戰鷹進行一項俗稱“盲飛”的儀表飛行。飛機離開地面,她剛發出“收起落架”口令,便聽到“砰”的一聲巨響,一股鮮血噴到風擋玻璃上,座艙內立刻充滿了焦糊味。

危急時刻,劉洋表現出少有的鎮定。她集中精力保持住狀態,和機組同事密切配合,在能見度不足2公里的情況下,實施緊急着陸,成功降落後一檢查,發現飛機共撞上了18只信鴿,有兩隻被吸進了進氣道。如果應急處理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

安全飛行1680小時,是劉洋寫在藍天上的驕人歷史。

02

我的極限點是5分鐘

2009年,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悄然啓動,並史無前例地準備招收女航天員。

此前,中國的航天員都是男性,而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親和力有利於乘組執行長期飛行任務。同時,對女性生理、心理在太空環境下的考覈和數據積累,也是載人航天重要的研究內容。爲此,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將女航天員納入到那一次的選拔中。

經過層層選拔,技能嫺熟、個性開朗的劉洋與另一名女飛行員從15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組成了中國首批女航天員。

在太空環境下,“男女平等”,太空不會因爲性別不同而區別對待。進入航天員大隊後,劉洋與男航天員們一起,日復一日挑戰極限、對抗負荷。

比如,增強航天員前庭功能(人體平衡系統)的轉椅訓練。這種“極具刺激的運動”,一般人連1分鐘也承受不了,而航天員需要在高速轉椅上連續旋轉15分鐘。

第一次上轉椅訓練時,堅持到5分鐘,劉洋就開始渾身冒汗、頭暈噁心。教員曾提醒過大家,一旦出現嘔吐,身體就會產生記憶,下次再上轉椅就會出現條件反射。

爲了轉移注意力,劉洋強迫自己幻想正站在海邊看夕陽、看浪花。第一次挺了過去,第二次好多了,後來就一次比一次順利了,憑着頑強的意志力,她終於闖過了這道難關。

再比如,提高航天員抗過載能力的離心機訓練項目。火箭升空和飛船返回時,航天員需要承受巨大的過載(即加速度)。當機械臂高速旋轉時,人的全身就像被巨石壓住一樣,絲毫動彈不得。體液分佈也會發生變化,血液不能正常流向大腦。腦部缺氧幾秒鐘,就會造成“黑視”,甚至失明。訓練中,航天員要用一系列對抗動作確保腦部供血充足。

一次次訓練,一次次煎熬。劉洋可以像男航天員一樣,承受8個“G”的過載,即相當於8倍自己的重量壓在身上,並能保持頭腦清醒,正常操作。

一天天的積累與努力,終於讓夢想照進了現實。

在進入航天員大隊的兩年時間裏,劉洋順利完成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專業技術綜合考覈。2012年3月,根據最終考覈結果,她入選“神九”乘組,代號03。

劉洋此次的“太空”工作內容涉及航天醫學、工效學研究等諸多方面,共計達數十項。對於一位進航天員大隊的“新兵”來說,這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爲儘快掌握訓練內容,趕上景海鵬和劉旺兩位前輩,劉洋除了更刻苦、更勤奮,別無它路。她恨不得把一天當成兩天,甚至當成三天來用,一門心思撲在學習訓練上。此時的她,腦中只有“爲祖國出征太空”的信念。

03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2012年6月15日,“神九”發射前一天的下午,劉洋、景海鵬、劉旺穿着藍色航天員服裝第一次正式對外亮相。

比起兩位男航天員,劉洋更受外界關注。她的每次敬禮和發言都會引來格外密集的快門聲,還有更熱烈的掌聲。

鎂光燈下的劉洋從容、自信。“我能夠有機會代表中國億萬女性出征太空,爲此我感到無上光榮……以前當飛行員時,我是在天空飛行。現在當上了航天員,我將在太空飛行,這將是一次更高、更遠的飛行。”

第二天,在發射前的送行儀式上,三位航天員身着厚重的白色航天服,再次出現在所有媒體的面前。在盛裝歡送、呼喊口號的送行人羣前,劉洋笑得似乎更加燦爛。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隨着“神九”的成功發射,劉洋將中國女性的微笑帶入了太空。

在太空,三位航天員執行神九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劉洋主要是在執行手控交會對接的時候進行監視、支持。此外,她還要完成科學實驗任務。

經過長達13天的太空飛行,劉洋和隊友們在6月19日安全返回地面,順利完成太空之旅。當劉洋帶着如花的笑容最後一個從神舟九號返回艙出來,向人們招手時,標誌着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

作爲“中華第一飛天女”,完成使命之後,劉洋又回到了以前的模式,和航天員大隊的戰友一起積極參加訓練,學習有關知識,熟悉飛行手冊,瞭解實驗流程和內容,擔任飛控值班,提供地面技術支持。針對未來空間站任務,她還對載人航天環境對航天員的情緒影響進行了細緻研究。

“我們依然在訓練,因爲每次的任務都不同,技術更新很快,我們既要學習新東西,還要鞏固過去已有的。”

雖然這樣的生活很枯燥,但這一切都是爲了她所鍾愛的事業。

最近幾年,航天員劉洋又多了新的身份。2013年,她當選中華兒女年度人物,並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16年,她當選爲全國婦聯兼職副主席。有時,她也會到院校和機關做講座,講述自己的故事。

雖然距離“上天”已過9年,但當劉洋回想起那段難忘的“太空旅程”,她很慶幸自己選擇的職業,很感恩自己的崗位爲她找到了這樣的太空體驗,“到了太空,人的情感會被強烈地縮放——親情、友情、家國情,會被無限地放大;名利、得失、恩怨,會被無限地縮小”。

歸來後,劉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航天風險的話題。主持人問:“你當時有沒有做萬一回不來的思想準備?”劉洋目光堅毅,果敢而決絕地回答:“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

看似簡單的十個字,卻道出了每一箇中國航天員對待任務的態度。

從2003年我國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後,中國航天員先後已有11人、14人次飛向太空,巡遊68天,繞地飛行1000多圈,行程4600餘萬公里,創造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新奇蹟。他們在太空的一小步,卻是中國攀登世界科技高峯征程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大步。

載人航天是一項空前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國航天人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不斷取得歷史性突破,靠的就是“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從試驗室到各生產企業,從大漠深處的航天發射場到浩瀚海洋上的遠望號測量船,到處留下了航天人攻堅的足跡,灑下了航天人登攀的汗水。

比起被人們熟知的楊利偉、劉洋、景海鵬,有許多航天人一直默默無聞。他們傾盡自己畢生的心血,爲國家航天事業奮鬥着,完成祖國交給他們的任務,這纔是飛向太空的意義!

小婚家還爲你準備了更多好文章哦,點點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