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11年,那些讓我想離婚的瞬間......

▲▲▲

文〡王語華

01

上海的冬天太冷了!我開了空調還要加一個暖腳爐,縮在被窩裏,還嫌冷!又拿了毯子圍頭上,只露出鼻子。

張同學(我老公)進屋看見我這般模樣,“嘿嘿”着伸出冰涼的“爪子”,捏我的鼻子。

我罵他,“走開!你不走,我要走了,我要回北方過冬去。”

“嫌冷,你也該去海南纔對。”

“去海南要花錢啊,去我媽家管喫管住不要錢。”

“那你忍心丟下我和小寶兩人,獨自去吸北方的霧霾?”

“去~別影響我睡覺!”

這樣的“鬥嘴”模式,充斥着我和張同學的日常生活。

別看他工作上嚴肅認真,成熟穩重,在家和我逗起來還是像個孩子一樣。

我常說他,“我很同情作爲獨生子女的你,因爲從小沒兄弟姐妹陪你玩,結果這麼大了,我還得陪你玩小孩子的把戲。”

02

張同學比我小1歲,屬於心理成熟很晚的那種人。直到中年,纔在一路跌跌撞撞中長大。

好在一開始我在婚姻這件事上,頭腦清醒,從未對婚姻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的婚姻觀非常樸素,兩個不同的人走在一起,目的是爲了體驗人生的完整,並盡力過好它。

當然,前提是,該“審覈”的基本條件,婚前要選擇好。具體的婚姻生活完全是一部關於“生活的藝術”。

今年,我們結婚已經11年了。

現在的張同學,下班準時回家,晚上輔導孩子功課。

每週健身2-3次,每月抽一個週末帶家人出去玩。

催我鍛鍊身體,早點休息,看我忙時會主動提出替我陪讀,提醒我保暖......

工作上積極努力。業餘時間和我一樣,基本上都用來學習了。平時我們兩人依然還會打打鬧鬧,鬥鬥嘴。

無論如何他算符合好男人的標準了:愛孩子,疼老婆,自己又上進。

但這11年的經歷告訴我,沒有哪個婚姻那麼容易。如果把婚姻比做開車,這11年裏,我曾經有過好幾次想“下車”的時刻。

如今的“太平”便是經歷風霜,在婚姻中彼此長大成熟的結果。

03

大概有三四次,某個瞬間自己覺的“眼瞎了”。

第一次竟然是領結婚證那天。我記得清楚,我倆去民政局辦理結婚手續。

那天人好多啊,登記要排隊、拍照要排隊、領證要排隊。我以爲的“儀式感”,統統都被排隊毀了。

不過,我依然保持好心情,希望辦完手續,我們自己安排點有意思的儀式。

好不容易登記好拍好照,領紅本本的時候,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說到中午要下班了,結果一大堆的證放在那裏,讓自己去拿。櫃檯立馬被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包圍了。

我說,“你人高馬大,你去領吧,我在這兒等你。”

他應着就衝進人堆中。

不一會兒,他舉着紅本本擠出來了。

我一看,媽呀!他手裏只有他自己的一本。

我問,“我的呢?我那本呢?應該兩本的。”

他才發現,自己只想着自己那本。忘記幫我拿了。

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的眼瞎了~

04

剛結婚不久,我被公司派去深圳工作。

幾個月後,另一家大公司來挖我,條件是先要去北京和團隊磨合3-6個月,然後再回上海。

我想剛結婚麼,也沒啥負擔,趁還沒小孩,應該多衝衝事業。和他商量後,我就去了北京。

剛換工作,我壓力很大,又在異地,很想和他聊聊,疏解一下。

一開始我倆每天通電話,他說幾句就掛斷了。

後來,每週通電話。也是幾句就不說了。

我知道他不開心,可我也需要安慰呀!

半年後,我負責的項目剛剛啓動,領導希望我在北京再待上半年,等一切就緒了,就可以回上海分公司。

想到張同學的態度,我有點猶豫。

期間我回了一趟上海,張同學竟然不接機!我一個人拎着大行李箱,因打不到車,乘了地鐵回家。他連樓也不下。

我風塵僕僕地趕回來,爲這個人麼?

難道兩三個月不見面,不應該滿心歡喜的迎接我麼!

看他如此表現,我立馬打電話給老闆,當即表示我願意繼續在北京待半年!

一到家,我就說,“我回來是和你辦離婚的!”

他被我說蒙了,一開始也很生氣,他問我,爲什麼要離婚?

我把心中的委屈一股腦倒出來。然後說,“既然彼此的存在可有可無,那麼不如趁沒孩子沒負擔沒經濟糾紛的時候,把婚離了。”

沒想到,他突然不生氣了,“語重心長”地和我說,“我聽下來,咱兩之間並沒什麼根本性的矛盾。所以,不要總把離婚掛在嘴上,這樣不好。我們之間唯一的問題是,你總是到處跑,不在上海待著。既然結婚了,你要穩定下來。以後不要到處跑了好不好?”

他一邊說着,一邊幫我把行李放好。哄我一起去喫飯。

這件事就這麼結束了。3個月後,在我強烈要求下,公司放我回了上海。

05

一開始,我們的二人世界也算相安無事。後來生了孩子,家裏事也多了起來。以前不曾遇到的問題也凸顯出來。

因爲我家和公婆家住得很近,所以公公婆婆白天會過來我們這邊做飯喫午飯和晚飯。晚上再回自己家睡覺。

我公公婆婆是明事理的人。不過,一個孩子的獨立,並不以他結不結婚爲標準。而是,以父母內心接受程度爲標準。

顯然,婆婆還沒習慣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獨立的小家。一開始婆婆和我也會有很多小矛盾。

和婆婆有矛盾我倒不擔心,因爲大家都是講理的人,我守住該守的理,彼此磨合一段時間也會逐漸適應。

但我接受不了的是,丈夫沒有“斷奶”的狀態。

另一場關於家庭邊界之爭,又差點讓我們婚姻提前“下車”。

生孩子後,我讓張同學把工資獎金卡都上繳了。那段時間,我辭職在家,還去考了MBA。

有一天,張同學突然找我談話,說現在家裏開銷大,父母幫我們買菜做飯,也花不少錢。不如以後,把他的錢卡交給他爸爸統一管。

我一聽就知道一定是婆婆和他說了什麼,但我生氣他竟然不辨是非,傻到真的和我來講。

我立馬翻臉說,“爸媽買菜的錢每月都有給他們呀。又沒少過。你這話,什麼意思?是不是你媽給你說什麼了?!”

他見狀只好交代,是因爲婆婆看我整天收快遞買東西,覺得我花錢太厲害。認爲我不會管錢,不如交給他們來管。

我伸手把他的卡拿出來,摔給他,說,“你媽不懂,你還不瞭解嗎?我上不上班,也花不到你這倆錢!我花我自己的錢,你媽心疼什麼呀?莫非你媽覺得你喫了虧?我還覺得我虧了呢!車是我養的,讀書的錢也是我自己的,你媽還以爲你養着我吶!你養得起嗎!不想過也好!拿你的錢,去跟你媽過去吧!”

我收拾了一個小包,直接就離家出走了。

一出門,我的眼裏就奔湧而出,又一次覺得自己眼瞎了!

我一邊走,一邊給我媽打電話。我說,“媽,我要離婚了。你別生氣。”

我媽一聽倒也乾脆,說,“你不願在上海,就回家來吧。我們養你。”

真是親媽呀!

一會兒張同學拼命給我打電話,我就是不接。

那天我在外面去做SPA,休息了一會兒,心情好多了。

一看手機上,無數條張同學的信息。大概意思是,孩子還等着媽媽回家呢。他爸說了,我們小家庭的事,他們不會摻和的。絕對不會管我們的錢。

後來,張同學去找我,說了半天,我纔回家。

他把卡還給我。說,“你是孩子的媽,是家裏的女主人,當然要歸你管。”

我說,“這回是你求我管的。我不生你媽的氣,她是老人家,我沒必要給她彙報我的錢。她不清楚,你還不清楚啊!我生氣你到現在還沒斷奶,你媽說什麼,你沒主見嗎?你沒判斷力嗎?你沒長大嗎?這是我們自己的小家庭的事。你要清楚你現在是孩子的爸爸,一家之主。

其實我倒也能理解,張同學對小家庭的概念一直很模糊。任何危機處理得當,都是轉機。這件事之後,兩家的邊界清晰了很多。

再後來,我在家庭會議中也把我的要求和觀點講清楚。

1、父母家和我們3口之家是兩個獨立的家庭,可以相互幫助和支持,但不要干涉各自內務。大到錢財管理,小到我家的地板乾不乾淨,衣服洗沒洗,請不要叨唸。

2、張同學是我的丈夫,不是我的兒子,所以,我會用丈夫的標準要求他。我會愛他,但不會像婆婆一樣寵他,伺候他。

3、父母以前爲他做很多,我很感謝,我也是受益者,但我不希望父母還把張同學當孩子一樣看待,張同學作爲丈夫也是我們小家庭的一家之主,需要承擔丈夫和爸爸的角色,而不能是總讓父母代勞。

比如管教孩子,還有其它家庭事務方面,需要做妻子的臂膀,孩子的榜樣。

06

婚姻其實是兩個人成長的載體。夫妻原本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走在一起,一定會有各種矛盾和問題。

一開始是一個人到兩人世界的心理過度。後來經過兩地分居的隔閡,再後來有了孩子,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家庭結構的變化,各種關係和壓力也隨之而來。

你會發現婚姻中的暗礁太多,經常有翻船的可能。

爲錢、爲婆媳關係、爲愛、爲孩子、爲心理感受等等各種原因都可能導致婚姻破裂。

每一次離婚的衝動,其實都是一種“無力”的表達,或者對關係的“抗議”。

都是由於我們以爲自己“無能爲力”,但在掙扎中找到答案後,便讓彼此的關係加深了一步。

通過一次次衝突的洗禮之後的婚姻關係,便是兩個人的成長,一個家庭的的成熟。我們需要婚姻的意義也在於此。

END

*聲明:本圖文爲第三方推廣信息,文章內容,產品,服務均由推廣方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