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作为父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接受更好、更高层次的教育呢。如果是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更有价值,更有利于这个 社会,希望他们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那么,就要保持第一性原则-价值,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未完成的理想的接班人。

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成功,因此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更好的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成功未必带来幸福生活

有人说,更好的教育是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更成功,未来生活更幸福。然而,成功不一定幸福,甚至有科学实验表明,知道自己长期要什么,能克制享受欲望的孩子将来会更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做过一个试验,参与测试的是3-5岁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摆一糖果,规则是:如果等5分钟吃糖的孩子可以获得双倍糖果。有的小孩能够克制住,而等待,而有的忍耐不住,先享用了糖果。研究人员跟踪这些孩子,发现能够忍耐而克制短期欲望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成就更大,更成功。

可见,一个人的社会成就与他们的目标,能不能放弃短期的享受是密切相关的。一个能为了长期的目标,而延迟满足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成功的人也有另一种烦恼。王健林未必如你一样轻松快乐;马云也说,后悔创立阿里巴巴;黄光裕有钱带来的坎坷也不少;宗庆后说,每天早起晚睡工作,还要小心翼翼做人。这些这些成功的人、有社会地位、有钱的人不见得过的比普通人更幸福。这绝对不是他们的矫情,而是普通人未知的、不能体会的苦衷。其实,幸福生活和金钱无关,金钱和地位只是改变了人的苦恼的层次。教育是为了生活得更像一个人吗

人能像狗一样活着吗?为了眼前的一块骨头而满足,人除了生活需要,还有诗和远方。而接受教育就是让人更像一个人。

对于欲望的满足,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早有结论:消费的满足感会随着消费增加而下降。我们可能都记得小时候的糖果的香甜,第一次吃苹果的味道,第一次恋爱的甜美。

那我们为什么还是要追求成功,让孩子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呢? 越是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越是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是为什么?难道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孩子的幸福生活吗?

其实,你意识到了没有:为了孩子的独立,我们教育他们。教育也分三个层次:

一是为了能赚更多的钱,也就是短期的功利主义;

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将来,获得更多赚钱的能力,更高的社会地位。这是长期的功利主义。

而第三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这种人从第一性原则出发,思考什么是价值,学习和努力使为了让社会更美好。

我们作为父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接受更好、更高层次的教育呢?

如果是为了他们生活无忧,也许不必如此麻烦。如果是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更有价值,更有利于这个 社会,希望他们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那么,就要保持第一性原则-价值,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未完成的理想的接班人。他们应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追求。人渴望不朽

心理学家说,我们之所以为了生活以外的事情而努力,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不朽“的渴望,因为人可能是唯一知道自己会死的动物。我的意识中想要不朽,就是要留下什么,留下你的思想,改变这个社会,同时,也会希望有后代,把我们的基因延续,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不朽。

然而,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万物皆变。不管我们多么渴望,时间不会驻足,青春不会为你停留。我们也别期望靠子女记念而使得你留名千古。每一个健全理性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离开这个世界,因此,我们想在精神上发展自己,创造一些东西,来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并好好养育自己的子女。总结:

我们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教育,更高层次的生活,不一定能为其谋得未来的幸福生活。但是,我们给了孩子一种选择能力,如我们一样追求更高精神,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人类某程度上的不朽。

如何让你的孩子有志向与目标?关注生活的意义!

作者:周于洪,思襄创富会创始人

思之链,让思想创造财富,链接更有价值,打造未来的价值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