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父的威嚴之下選擇妥協,沒有紀曉芙的當機立斷,更無她的剛毅果決,如果周芷若更加勇敢一些,或許離愛情會很近,近到觸手可及。紀曉芙與周芷若,一位深愛楊逍,另一位喜歡張無忌,且門戶之見,正與邪的紛爭,令她始終難以善始善終。

前言:滅絕師太座下兩大弟子,非周芷若和紀曉芙莫屬,二人冰雪聰明,深得恩師喜愛,兩個人物角色,給讀者留下極深的印象。細品原著,她們的境遇幾乎是一樣的,然而爲何演繹別樣的人生,其中都有哪些事改變她們的命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爲何選擇截然不同,命運也天差地別呢?一、外剛內柔

紀曉芙與衆多峨眉弟子不同,她心中的俠義之道,早已超過滅絕師太,不以表面的正邪衡量一個人,或者說她的判斷奇準無比,這來源於骨子裏的柔情與理智。別以爲她外表冷冰冰,內心也是冰封的,其實不然,紀曉芙是外剛內柔,初見給人一種難以接近的感覺,慢慢地隨着時間的推移,會令人感到溫暖,好似陽光普照一般。

從一些小事,能夠看出她內心的細膩與柔軟,當年張翠山自盡,六大派之中,她是最後一個離開武當山的,且安慰年幼的張無忌,又將黃金項圈贈送於他,只是遭到拒絕,隨後落下無奈的眼淚。這眼淚之中,包含她的無助,感覺難與命運周旋到底,同時面對殷梨亭,她心中有愧,也十分同情父母雙亡的張無忌,心中五味雜陳。

外表的冰冷,絲毫掩飾不住內心的俠骨柔情。紀曉芙與周芷若,一位深愛楊逍,另一位喜歡張無忌,且門戶之見,正與邪的紛爭,令她始終難以善始善終。無論從何種角度分析,紀曉芙的性格都是堅毅果敢的,相反周芷若顯得優柔寡斷。從一些事,可謂漸現端倪,正因如此,滅絕師太纔會怒火中燒。

1、此生不悔

楊逍是明教左使,六大派與之勢不兩立,紀曉芙不僅深深愛上了他,還懷上楊逍的骨肉,孩子取名楊不悔,說明對於此事從未後悔。這件事彰顯性格的堅毅,縱使恩師苦苦相逼,她也不爲所動,甘願堅守心中的正義,若妥協此事,掌斃楊不悔,取楊逍首級,便可順利成爲峨眉掌門,繼承師父的衣鉢。她將全部的愛,都給予女兒和楊逍,不悔二字,已然說明一切,她心目中,怎能沒有師父的位置,只不過牽連家人,紀曉芙毅然決然選擇後者。

沒有所謂的迷茫,更加沒有不知所措。身爲峨眉派弟子,理應與明教斷絕往來,愛上楊逍之後,也該揮劍斬情絲,而非任由事態蔓延,以致到了不可控的地步。紀曉芙爲女兒取名楊不悔,其實有多層意思。

其一,對於這段愛情,始終無怨無悔,雖然楊逍是正派人眼中的大魔頭,不過在她眼裏,始終都是一位正人君子,絕不趁人之危。

其二,背叛師門,令滅絕師太難堪,這與愛情相比,顯得不值一提,況且恩師太過武斷,受成昆挑撥。

其三,死於滅絕師太掌下之前,紀曉芙已然清楚此事的後果,不悔二字最後一層意思,便是爲了愛情,心甘情願地去死。其實嚴格分析,她死於恩師之手,莫不如說世俗的羈絆和偏見,害死了這位冰雪聰明的姑娘。

面對愛情與師門,果斷選擇前者,紀曉芙也明白,所謂的正邪之分,絕非是停留於表面,楊逍非十惡不赦之徒,只是師父存有偏見。畢竟孤鴻子死於楊逍之手,滅絕師太痛恨明教,也無可厚非,不過再我看來,紀曉芙是正確的,她沒有委曲求全,聽命於恩師,而是勇敢地追求幸福。2、亭芙之戀

紀曉芙與武當殷梨亭已經有婚約,關於這段感情,沒有走到最後,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倘若殷六俠主動一些,懂得討紀曉芙的歡心,也不至遭人橫刀奪愛,而性格的懦弱,也註定感情會失敗。其實在紀曉芙的心裏,何嘗沒有喜歡過殷梨亭,只是與楊逍相比之下,她還是更加喜歡富有浪漫,且帶有神祕色彩的楊逍。

經此一事之後,紀曉芙明白愛情的可貴,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彼此間的緣分,與殷梨亭屬於有緣無份。當她尋找到生命中的摯愛,豈能輕易罷手,行事幹淨利落,不同於周芷若。對於殷梨亭,可謂無限的愧疚,可事已至此,已經難以挽回,正派人士的眼中,紀曉芙與楊逍的愛戀是苦海。不過她既不在乎別人的流言蜚語,也不會怨天尤人,在紀曉芙的心裏,這段感情並非苦海,而是情意綿綿。

從某種角度而言,殷梨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或者說紀曉芙被愛遮住了雙眼,好似月光藏在烏雲裏,喪失了往日的光亮。殷六俠身上的閃光點,也的確不少,可是她視而不見,只因心中全部都是楊逍。倘若能夠重來,她依然如此,縱使命喪滅絕師太掌下,又有何懼。總之她不會欺騙殷梨亭的感情,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即便深愛她的人心如刀剜,也會直言相告,此等坦然,令人欽佩不已。

如果心存欺騙,她就會搪塞滅絕師太,假意與楊逍爲敵,待離開峨眉之後,大可以溜之大吉。然而紀曉芙的眼中,容不得半點沙子,孰是孰非,她心如明鏡。焉能爲了活命,就降心相從,莫說殘害楊逍,若師父命她與楊逍斷絕往來,她也會奮起反抗。一切好似命運的安排,也是上天給殷梨亭開了一個玩笑,同時也成就楊逍和紀曉芙的愛情,雖然是短暫的,但愛情之花,綻放的如此美麗,可謂不虛此生。二、外柔內剛

周芷若與紀曉芙形成鮮明對比,性格屬於外柔內剛,能將心事埋藏在心中,不會輕易向人吐露。這與成長環境緊密相連,按照原著時間分析,張無忌與周芷若漢水相遇,此時她年僅十歲【詳見:《倚天屠龍記第十一回》】,隨後張三丰書信轉介,周芷若投師峨眉,成爲滅絕師太座下弟子。

她年齡尚小,父親慘遭毒手,只能寄居峨眉。與張無忌的一面之緣,爲日後之事埋下伏筆,其實此時的周芷若,還是乖巧的船家女,心地也十分的善良,從何時開始,變得身不由己呢?1、劍刺張無忌

光明頂一戰,滅絕師太早已看出張無忌對周芷若手下留情,命她手持倚天劍直刺過去。從這個時候開始,愛情的天平,已經發生悄然變化,這一劍雖未斬斷兩個人的感情,不過聽命於恩師,將周芷若的性格顯現出來。之所以沒能與張無忌走到一起,這是其中主要原因,當年紀曉芙,也面臨過這樣的決擇,她更加明白事情的後果。周芷若從外表分析,可謂是極其的溫柔,然而內心與紀曉芙相比,始終缺乏一絲勇氣,這是二者的本質區別。

如果沒有刺出這一劍,待回到峨眉之後,定然會遭到責罰,且在天下羣雄面前,峨眉派也會淪爲別人的笑柄。權衡再三之後,周芷若奮力一刺,她是逼不得已的,我認爲此事是一大轉折,也正是從這裏,周芷若的反抗,變得弱不禁風。師父的威嚴之下選擇妥協,沒有紀曉芙的當機立斷,更無她的剛毅果決,如果周芷若更加勇敢一些,或許離愛情會很近,近到觸手可及。2、師命難違

滅絕師太曾給紀曉芙和周芷若出過兩大難題,只是答卷各有不同,前者斬釘截鐵,後者唯唯諾諾。答應師父盜取屠龍刀和倚天劍,她與張無忌的距離,就越來越遠。甚至爲了武功祕籍,不惜殘害蛛兒,嫁禍趙敏,師父恩情大於天,縱使有養育之恩,也應恩怨分明。倘若換作紀曉芙,勢必會將此事告之楊逍,或者坦言說出盜取刀劍的事,不會遮遮掩掩,也不會傷害友人。

或許周芷若在峨眉的時間更久,對於師父的感激之情更盛,我認爲盜取刀劍,還未與張無忌徹底決裂,只不過萬安寺的毒誓,令她惴惴不安,縱使深愛張無忌,也可謂於事無補。在恩師的遺言中苦苦掙扎,尋求心中所愛,至於何去何從,周芷若也十分的矛盾。她喜歡張無忌,更加不敢違背師命,峨眉派的命運,也肩負在她的身上,如今更是騎虎難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許多讀者猜測,周芷若沒有答應滅絕師太,後續之事會如何?假設周芷若也同紀曉芙一樣,滅絕師太會以死相逼。當年的滅絕師太與現在大不相同,她已經準備一死,來維護自己的尊嚴,縱使沒有範遙的出言侮辱,也不會接受張無忌的施救。如今只有讓周芷若繼承峨眉掌門,方能了卻心願,其實周芷若可以換一條路,答應師父之託,然後將此事告訴張無忌,想必他也不會袖手旁觀。由於性格的原因,周芷若逐漸走上岔路,也做了許多錯事,從劍刺張無忌開始,一直到倚天結束,她的內心也飽受折磨,面對命運的捉弄,有些無可奈何,只能任其摧殘。

她何嘗不想與張無忌雙宿雙飛,身上的枷鎖過於沉重,困於鳥籠難以脫身,恨不得變成鳳凰浴火重生,免受相思之苦,更不用爲了師父的遺言,變得冷血無情。周芷若沒能得到張無忌嗎?只是差一點點而已,趙敏的出現,令她從美夢中醒來。3、第二件事

周芷若和紀曉芙面對愛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殷梨亭喜歡紀曉芙,然而她的心中,此時只有楊逍。周芷若與張無忌將要完婚,趙敏的突然出現,毀了這樁婚事。張無忌認爲親情比愛情更重要,若非當日答應趙敏三件事,想必也不會有今日之事,你可以說趙敏利用謝遜的下落威脅張無忌,也可以說她愛的徹徹底底。

三人心中,唯獨周芷若心中有愧,想用先斬後奏的方式,牢牢拴住張無忌的心,千算萬算,也沒有料到趙敏的出現。不準和周姑娘拜堂成親,此事不違背俠義,張無忌只能聽信於趙敏。從某種角度分析,趙敏和紀曉芙的性格比較像,爲了愛情,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周芷若負擔過重,始終放不下人生的包袱,如果她違背師命,早已和張無忌比翼雙飛,哪裏還有趙敏的事,輸在不夠坦白,不夠乾脆,不夠光明磊落。

周芷若光耀峨眉,但卻輸了愛情,如果當初果敢一些,就不會留有遺憾。趙敏的第二件事,的確棋高一招,莫說張無忌,就算換作任何人,內心也會動搖。可謂一步錯,步步錯,最終沒能與張無忌走到一起,令她抱憾終生。

結語:

愛情裏邊,沒有誰對誰錯,拋開愛情不談,周芷若盜取刀劍也能理解,然而傷害蛛兒,嫁禍趙敏,這令人感到無奈。不禁令人感嘆,當初漢水河畔,溫柔善良,面瑩如玉的周芷若,爲何讓人感到如此陌生。聽命於滅絕師太,本身是沒有錯的,只是手段絕非正大光明,不僅有趙敏這位智慧非凡的情敵,還有善解人意的小昭,以及癡情的蛛兒。

愛情的道路上,這些都是周芷若的絆腳石,她既想取得刀劍中的祕籍,還想收穫愛情,同時別人對她的評價,也是至關重要的。與紀曉芙相比,少了一些灑脫,多了許多負擔,甚至有些包袱,她可以輕鬆的放下,不會影響到任何事,只是她沒能看透這一點,漸漸地迷失了方向。

紀曉芙相對簡單,堅守只愛一個人,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會背叛,縱使付出生命,也心甘情願。當做到這些之後,她就沒有壓力和負擔。紀曉芙是順水推舟,而周芷若是逆水行舟,這股激流異常兇猛,打散了周芷若的溫馨小船,但沒有衝破紀曉芙的底線。

面對師父的逼迫,紀曉芙顯得更爲從容,周芷若缺乏一絲勇氣,養育之恩與授業之恩固然重要,光耀峨眉也是如此。然而劍走偏鋒,在泥濘的道路上艱苦前行,似乎缺少一些意義,周芷若將恩情與是非混淆,沒有紀曉芙看的透徹,雖然境遇幾乎相同,不過人生之路,二者截然不同。我個人覺得紀曉芙有些可惜,周芷若孤影獨行,未免太過可憐,如果可以重來,她還會“執迷不悟”嗎?或者會有另外一種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