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管強介紹老物件的歷史。

深圳新聞網訊 在光明區,很多人都知道公明街道紅木小鎮裏有一個免費的惜物博物館。館藏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都是館長管強從天南地北一手收集而來,這也是光明區首個以老物件爲主題的民間博物館。

據館長管強介紹,館內展品以紅色元素爲主線,涉及文獻史料、書籍報刊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知青歲月、改革開放前後的生活、生產老物件,如糧票、“三轉一響”、雪糕箱、“大哥大”、搪瓷盆、留聲機等,時代印記鮮明。用管強的話說,“都是接地氣的展品”。不少參觀者認爲,看到這些老物件,時光彷彿回到了那些波瀾壯闊的年代,每一個老物件都在講述一個個故事,這些物件散發出歷史的厚重令人回味追思。管強告訴記者,曾經有一位老人在參觀時當場感動得落淚,他說,這些老物件勾起了他太多太多的回憶,有些老物件讓他觸景生情。管強說,這位老人是一位有着很多故事的老先生,他已經多次來參觀,並且每次都帶一批人來。

據管強介紹,自今年5月9日開館以來,每天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大家好評不斷。“上了年紀的人來看是滿滿的回憶;小朋友來看,很好奇,能增長知識。社會需要前行,也需要有人懷舊,社會發展快,很多東西被淘汰。這些東西如果不保存下來,很快就消失了。要有個博物館,將它們保存起來,讓後人可以看,知道我們以前怎麼過來的。”管強說。(記者張國防/文、圖)來源:晶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