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會說,難道視頻中黑人男子的做法不該罵嗎。歧視黑人,真的會讓我們的地位變得更高嗎。

            <br>

  現在網上最火的一項活動

黑人抬棺。

表情包,鬼畜,玩梗層出不窮。

同時也不忘彈幕禮儀:

無意冒犯 專業 respect

因爲我們的心裏還有一根弦

種族歧視。

長久以來這都是中國人的一個痛處,一段被侮辱和排擠的歷史。

乃至今天,我們仍不時感覺到有被冒犯。

掀起過一波一波的輿論罵戰:

2013 年吉米雞毛秀中,孩子的一句 殺光中國人 引起爭議;2018 年的 DG 宣傳片辱華事件在國內造成軒然大波;首次定檔就飽受爭議的《尚氣》等等 ......

然而弔詭的是。

一方面,我們認爲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對待。

另一方面,我們又被認爲是歧視者。

難以置信?

現在打開推特,搜索:Racism(種族主義)。

相關詞條自動聯想

racism in china

racism china

△ 種族歧視在中國

許多人看到這個結果,第一時間都會否認三連。

但與此同時的事實又是,越來越多 種族歧視 的印象和標籤,正在和中國人關聯在一起。

發生了什麼?

何以至此?

房間裏的大象再也不能視而不見。

前不久曝光的 青島黑人插隊 事件。

4 月 1 日,青島市嶗山區某社區,三個外國人進行核酸檢測時,強行插隊引起公憤。

最後,一黑人男子喊出:Chinese get out。

事後,相關部門也出面道歉,承認秩序組織存在問題。

但不出意外。

留言中大家的焦點不是關於 這個人 ,或是 這個單位

而是直接指向肉眼最容易辨認的

膚色。

爲什麼這麼麻煩,倪哥(黑鬼)給我滾好嗎?

洋大人回覆了一句看把你急的,解釋你媽的解釋

有人會說,難道視頻中黑人男子的做法不該罵嗎?

但是不要忘了。

種族歧視的一條邏輯就是:把個體現象,當成某個種族的固有屬性。

這種長久以來積累的成見。

遇上某些特定的新聞,就會不時地爆發。

比如,近來的《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 ( 徵求意見稿 ) 》、廣州黑人襲擊護士的新聞、外籍人口感染的新聞一次次在微博刷屏。

歧視的觀點,就會借勢出動,捕撈網絡上洶湧的情緒。

他們非但覺得不妥。

反而總以 政治正確 的受害者自居,覺得自己真實的情緒,自己遭受到的委屈,因爲被打擊而不能發聲。

種種言論,讓習慣了 潔癖 環境的外國網友大開眼界:

我就是種族主義。

我志願加入歧視黑人的隊伍。

建議全世界清剿黑人。

爲什麼他們可以如此堂而皇之、理直氣壯?

當這些文字被翻譯成英文,外網終於見識了這股神祕力量。

同樣的待遇,還適用於自己人

前不久,《創造營 3》的選手仲菲菲,微博之下惡臭撲鼻。

皆因爲她的非裔混血身份,遭到了無數的攻擊。

哪裏來的黑棒槌?

你見過你爸爸嗎?

臭尼哥!

當然,除了張嘴罵街的,也總有一幫學術權威出來有理造反。

有關心文化傳承的。

怕中國人被她搶走了文化血脈。

有搬出來 DNA 之父。

擔心人類被混血滅絕的。

除了這幫 文化人 。

大部分人都是覺得自己玩了梗,覺得自己很幽默。

問你個超級難的問題:你爸叫什麼?

仲菲菲不是被種族歧視者網暴的第一人。

之前參加《聲入人心》的俞華。

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中文滿級,上海話無障礙。

80 年代母親因爲非洲援醫結識父親,兩歲後俞華就回國生活。

但就衝這膚色,噴子沒遲到。

沒爹、雜種、黑人滾 ......

有的梗,是隨便玩的嗎?

Sir 不太舒服。

國人對黑人的印象是什麼?

除了那些體育、明星、政治家。

對於國人來說,黑人始終是另外一副形象:貧窮、落後、不開化、犯罪率高 ......

除了那些明目張膽的種族主義宣言。

更多的,是優越感

這種視頻你一定見過。

一個部落的背景,一幫非洲夥計圍着一塊黑板,上面寫着客戶需要的祝福語。

先喊,再跳,好不熱鬧。

製作簡單,價格也很公道。

無論是孩子、猛男、美女,通通價格不過百元。

不到 100 塊,你親自下單這份心意。

無論你想祝福、惡搞,還是開開玩笑,都能滿足。

楊某某,我愛你,我要給你生 baby

如果你收到這樣一條 愛心定製 ,你會喜歡嗎?

Sir 覺得尷尬和不自在。

賣的,是優越感

升級版,沒有這麼明碼標價。

抖音上,你也能經常刷到這樣的視頻。

在非洲的華人,舉起手機,鏡頭對準了那些窮人、孤兒 ......

記錄他們獲得施捨的感恩瞬間。

一包零食,一部老人機,簡單的一點禮物就能收穫他們無比燦爛的笑容。

彷彿進入了聖誕老人的第一視角。

即便如此,視頻主還不忘補上一句。

接着,下面跟着的評論一片嘆息:

還是國內好啊。

只能怪他們好喫懶做了。

直到看到這一條。

Sir 纔看到這優越感之中真正的惡意與歹毒。

同樣是定製視頻,錄製者讓孩子們齊聲高喊

我是黑鬼,智商低

孩子們喊出的是普通話,黑板上寫的是漢字。

不止是丟人。

而且是恥辱。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一種極端民族主義理論 黃禍論 產生,它宣揚黃種人對於白人是威脅,矛頭指向中國和日本等國。

狡猾、奸詐、心懷野心。

傅滿洲,就代表了這一錯誤形象。

我們今天強烈反對黃禍。

但又太少反思過黃禍。

比如 Sir 經常聽到一種論調,說:我接觸到的黑人素質就是低啊,這也要洗?

可是要知道。

一種社會現象背後有許多成因,文化、政治、歷史

唯獨沒有理論支持,人種決定了人的好壞。

當初 黃禍論 在美國氾濫時,他們說中國男性都是苦力,女人都是妓女。

他們看到的現象,不可否認在當時得美國存在。

但這是否能代表所有中國人?

他們的 墮落 ,是天性使然,還是被逼無奈?

遺憾的是 100 多年過去了。

顏色變換

黑禍論 。

如果說 黃禍論 的愚蠢,是因爲恐懼, 黑禍論 則更像是一場發泄情緒的娛樂。

在如今的 B 站,但凡是關於黑人的視頻。

除了 黑人抬棺 的明星級 IP 外,其他視頻中只要有黑人出現,總少不了 尼哥 兩字出現。

有的,是不以爲然的玩笑。

瓦坎達、猩球崛起、種族天賦 ......

其他黑人出鏡的場面總少不了滿屏的彈幕謾罵。

尼哥、寄生蟲、滾蛋 ......

幾乎屬於黑色人種的專屬待遇。

即便是打着搞笑旗號的抗日神劇吐槽,黑人抗日。

也能成爲一片謾罵的戰場。

一位生活在中國 11 年的視頻博主 @小黑肖恩,普通話說得比我還利索。

每當他發出反對歧視的視頻時,彈幕總會被惡意攻佔。

一條上海老阿姨收養黑人女孩的新聞,彈幕上除了攻擊、辱罵女孩,也沒放過老奶奶。

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 ......

除此之外,也有專門找茬的惡意視頻,被投放 B 站。

尼 字主打。

上面最後一個,一片棉花田。

如果看過一點好萊塢的電影,都會知道那意味着一整個民族長期受壓迫受壓榨的黑暗歷史。

但那,被 up 主做成了笑話。

這種自視高人一等的唯我獨尊。

在內可以滿足一些廉價的情緒,但對國際形象造成的成本,卻難以估量。

前一陣,一種自大的聲音,在國際上惹了禍。

使得哈薩克斯坦召見中國大使,詢問有關情況,並表達不滿。

無話可說。

優越感就是內褲,秀出來你就活該捱打。

在今天這個擁擠的地球上,光着屁股的我們,肆無忌憚地暴露着。

關於種族主義有多蠢,有多無聊,有多可怕,Sir 無意再重複。

平常聊電影也跟大家聊的夠多了。

一句話:

種族主義只會讓你去恨從未見面的人,去自傲你從未參與過的成就。

就像《功夫》裏的阿星,一定要出人頭地。

作爲窮光蛋的他。

是怎樣對待其他底層小市民的?

鄙視,勒索,相害。

從他急於露出的獠牙中。

你讀到的是一種強烈的慾望

對於自我身份的否定,和努力往另一個階層上爬的鑽營。

他打心眼裏認定了一個荒唐的觀點:只要加入斧頭幫,就再沒人能看低我一眼。

阿星用優越感追求的,是另一份更虛無的優越感。

沒有自我價值。

沒有個人成長。

我只需要一份脆弱的歸屬。

只要是這個集體的一份子,我就能自然享有這個集體的所創造下的一切榮耀。

這種歧視他人的做法,本質上也是在歧視自己。

怎麼理解?

就拿阿星來說。

他想要把豬籠城寨踩在腳下的同時,也跪倒在了斧頭幫面前

因爲我低人一等,所以我需要去找到比我更低等的人。

同樣。

歧視黑人,真的會讓我們的地位變得更高嗎?

一部真實又魔幻的紀錄片。

《夢想帝國》,英文名:Rent a Foreigner in China。

直譯爲 在中國租一個外國人 。

每有樓盤開業、商場演出,老闆們總會找到一家外國藝人經紀公司,租來外國人表演。

無需有太多特長。

留學生、揹包客、流浪漢,甚至有前科的人來者不拒。

只要扮上,就是來自美法英的著名藝術家。

無論任何典禮場合,這幾張臉一擺,再偏遠山區的樓盤都會變成國際化的社區。

而他們戲稱自己是 白猴子 。

狂飆得物質,帶了心態無所適從的失衡。

一方面我們好像富樂。

另一方面又需要租賃外國人作爲景觀,以佐證我們真的富了。

同樣是異域面孔。

白人可以達到 2500 元一場,黑人的價格只有一半

在經紀公司向客戶介紹時,也會這樣說: 白人雖然貴一點,但檔次一下就上來了啊!

莫名的自負,莫名的自卑。

時而歧視,時而仰慕。

我們潛意識中的交鬥,最終都外化爲荒誕的魅影。

你要如何真正地站起來?

看看阿星吧。

自尊是傷筋動骨。

也要把最後一絲良知的勇氣,去反擊怯懦。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 wenxuecity_jiaodian1 --><!-- wenxuecity_jiaodian1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