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見流沙河先生在報上開設專欄,無關其他,乃爲考據文字古今之意,陳數多年來辛勞研究文史之所得。雅安日報編輯楊青早年有幸拜訪流沙河先生,並寫下《與流沙河先生談詩》一文,刊發於2014年3月29日的人民日報副刊第12版。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流沙河

據人民日報、四川日報等多家媒體消息:2019年11月23日,著名文化學者、詩人、作家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歲。

流沙河去世|一場芙蓉秋夢醒,重溫雅報編輯《與先生談詩》

雅安日報編輯楊青早年有幸拜訪流沙河先生,並寫下《與流沙河先生談詩》一文,刊發於2014年3月29日的人民日報副刊第12版。

此刻

讓我們再次重溫這一篇文章

仰慕先生風采

曾見流沙河先生在報上開設專欄,無關其他,乃爲考據文字古今之意,陳數多年來辛勞研究文史之所得。或問,先生乃爲詩人、作家,何時筆頭一轉,埋頭做起古書舊卷的學問來?殊不知,先生不作詩已久矣,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便少有新作,而將多半心力,賦予了文史古字,至今已有二十餘年。

初見先生,是在2009年寒冬,那時,正值歲末,風雨欺人,我與一友經過多方打探方纔尋得先生住處。那年,我等一無相見的機緣,二無熟人引路,只是硬着頭皮摸尋過去。經過多方詢問,得知先生身居蓉城某處,冒昧叩門,隨即出來一位精瘦老人,待我等說明來意,便幸得被熱情引進。彼時先生已七十有八,而我還未及二十,可謂代溝不淺。先生那年左眼剛動手術,又值寒冬,便只得身居家中。我到時,只見他身披棉褂,頭戴圓帽,鼻樑上架一副老花眼鏡,雖在病中,但卻神氣活現,談笑風生。

坐定,先生開口問我,求學何處,祖籍哪裏,又問今日學生風氣、愛好等,我一一答過。良久,先生眉眼一動,自說道,我這代人從小是受抗戰教育長大,當年,我尚在小學,便被學校組織起來去修公路,爲的是方便抗戰物資運輸,那時年紀雖輕,但也知道事關利害,不敢惰怠。我又問先生當年辦《星星》詩刊之事,先生苦笑,擺手搖頭,說幾十年前的事情,都是些如煙往事了,當年自己與人辦詩刊,又寫《草木篇》,無奈被批,中間滋味自是難受,前後苦難長達二十年。值得一提的是,沙河先生是蒙古族,更爲成吉思汗後裔,或許骨子裏的他就有堅韌彪悍的氣魄。所以,這些多年積攢的磨難,也都難於銷蝕他的秉性,只是讓其性情愈加內斂渾厚而已。

時過境遷,政策一新,先生復可提筆作詩,於是相繼出版《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集》《故園別》等著作,流沙河這三個字又闖進了人們的視野。近年來,沙河先生更是愈老愈強健,而最佳的體現,便是在他做的學問上。先生考證巴蜀民俗,解讀古字本意,研究文史脈絡,種種考據真可是難爲了這位已逾八十的老人。不過,沙河先生不言老,他對我講,人大可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可做者,便盡心爲之,不可做者,便勿要勉強。先生性情和善,不與人爭,所以倒也樂得自在。

先生好種樹,在百餘個平方的家中,佈滿大小樹木,其中一株高大的橡樹格外亮眼,橡樹後置有先生所藏之物,瓷器、陶罐等錯落有致。先生藏古器,又如今日所做之學問,先生或以爲,人生太短,歷史太長,唯有千年文字方可丈量。他對我說,自己幼年,尚在民國,不免讀些古字舊文,漸而培養起一種文字習慣,或文字思維,以往此種習慣思維用在詩文之上,如尚有可觀處,便是幸事。後來,自己深以爲作詩已入死衚衕,難有革新變化,不過多是些重複堆壘,所以便棄之不作了。

先生感嘆,以前的青年人愛寫詩,原因是社會氛圍和客觀環境所致。而現在,大學生一則不能分配工作,二來社會壓力太大,哪還有人願意靜心創作。既然少有寫詩者,便少了出類拔萃的詩人,既然少了詩人,便也缺乏了不少詩意的氛圍。今日青年,既然沒了寫詩的心情,少了寫詩的境界,又有誰還去寫詩,即便有,寫出的詩,觀者又有幾何,所以,寫詩對於大多數青年來說,實在顯得奢侈。

先生對我講,自己寫詩,不外乎兩個階段,一是五十年代初,數目不多。二是八十年代,也算寫過一些作品,熱鬧過一陣,不過那時情況特殊,國內處於百廢待興,文學也跟着熱鬧了一陣,不過,像這種熱鬧只要靜心一想,就知道時日有限。如此看來,先生此生,做學問的時間竟大多在半百之後,時代所限,先生也只能一笑置之。其實,先生此笑,實在不算輕鬆,刨開胸膛,創傷無數。

我等與先生告別時,先生旋即走入臥室,稍許,取出兩本《再說龍及其他》,分贈我與友人,起身握手,不捨而別。

從沙河先生家中退出後,我們穿過街巷,來到了成都大慈寺,此寺爲唐代所立,據說玄奘入蜀曾在此駐足。現在,寺院置身一片囂煩之中,然而,來此飲茶談天、燒香拜佛者卻依然絡繹不絕,在這些人羣中,流沙河先生是這裏的常客。玄奘的堅韌,先生是有的,這點不必多言,歷史的蒼冷和無奈,先生也看到了,並一路經歷着。我等走入寺內,喚來侍者,衝得香茶一壺,呷上一口,再細細回味與先生這一番晤談,頓覺詩性和佛音都在這團茗煙中升騰了。

時間快如飛

人生短似夢

一場芙蓉秋夢醒

再見,流沙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