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的人,小小的播州是满足不了他的,杨应龙野心勃勃,招兵买马,对明朝有了不臣之心,准备彻底摆脱明朝统治,独立建国。万历二十一年,新任四川巡抚王继光率军征讨杨应龙,拉开了播州之役的序幕。

明朝第十三位帝王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却有三十多年时间不上朝,成为历史上一大奇观。然而,万历虽然以懒惰出名,他执政期间发生的事情却是一件接一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万历三大征”了。在万历主持之下,明军多点出击,宁夏抗蒙古,朝鲜打鬼子,贵州打土司,都取得了胜利。而贵州发生的播州之役,则是用兵规模最大的一次。

“万历三大征”中,最出名的朝鲜之役,明军两次出征,兵力最多时不超过十万。而播州一战,明军动员了18万正规军和10万地方武装,共计28万人出征,阵仗空前强大。这个让明朝大动干戈的敌人,到底有什么来头呢?
播州杨氏政权,就是明军此战的目标。这个偏居西南一隅的势力,由于山高路远,居然盘踞播州700多年时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懿宗时期,南诏政权统治西南,对唐朝边陲之地持续骚扰。为此,唐懿宗勃然大怒,派军反击。在这支讨伐的军队中,有一个叫杨端的人,他表现出色,通过与南诏的战争崛起,最终成为播州刺史,开始割据一方。

就这样,杨氏政权在播州扎根,此后的数百年时间里,不管中原局势如何变幻,杨氏政权始终屹立在西南边陲。这得益于他们能够顺应时势,在改朝换代中,不断归附新生政权。不过,当蒙古人铁骑践踏中原时,之前固守一方的杨氏,也显示了难得的血性,出兵抗击蒙古。在著名的钓鱼城之战中,杨氏一族也有参战,为南宋延续做出了卓越贡献。
明朝建立后,杨氏第22代首领杨铿向朱元璋称臣,获封播州宣慰使,杨氏一族继续在播州做着“土皇帝”,逍遥快活。到了万历年间,杨氏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而给他们招来祸端的,正是杨氏第29代首领杨应龙。

杨应龙为人残暴,经常无故杀人,美其名曰杀人立威,结果连他的妻子和岳母都惨遭毒手,足见他的凶残本性。因此,播州百姓将杨应龙视为煞星,搞得当地人心惶惶。这样的人,小小的播州是满足不了他的,杨应龙野心勃勃,招兵买马,对明朝有了不臣之心,准备彻底摆脱明朝统治,独立建国。
这一系列的动作,自然引起了明朝官员的警觉。万历十九年,贵州巡抚叶梦熊向朝廷上疏,力陈杨应龙的不轨之举,希望朝廷早做准备。不过,这一看法遭到了四川巡抚李化龙的反对,由于双方各执一词,杨应龙也足够机敏,积极配合明朝的审判,此事不了了之。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杨应龙逃过一劫后,加快了反叛的脚步,明朝也终于意识到了他的威胁。万历二十一年,新任四川巡抚王继光率军征讨杨应龙,拉开了播州之役的序幕。由于王继光指挥不力,此次征战明军大败而归,让杨应龙有了喘息的机会。为了应对明军的进攻,杨应龙征发民夫,将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城堡海龙屯修葺一新,成为易守难攻的堡垒。
以海龙屯为据点,杨应龙派军四处烧杀劫掠,贵州、四川多地深受其扰。万历皇帝听说后,勃然大怒,此时的明朝已经从朝鲜战场脱身,正好腾出手来收拾播州的混乱局面。万历27年,28万明军蓄势待发,这支队伍,不仅精锐众多,也集中了当时明朝最优秀的几员将领,比如,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名将麻贵和刘𬘩都在其中。因此,开战之后,明军势如破竹,两个月时间就打到了海龙屯。

在这里,明军遇到了杨应龙的顽强抵抗。依靠海龙屯得天独厚的优势,叛军多次击退了明军的进攻。花了一个月时间,明军不但难越雷池一步,还损兵折将,死伤惨重。就在明军统帅李华龙一筹莫展之际,却意外得知手下将领安疆臣与杨应龙勾结。李华龙将计就计,派遣刘𬘩伪装成安疆臣,骗开了城门,终于在强攻47天后,攻入了海龙屯。杨应龙见大势已去,和两位爱妾自尽,统治播州七百年之久的杨氏政权由此灭亡。
播州之役是“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战。虽然取得了胜利,明朝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短短三个月的战争,明朝动员兵力28万,还有30万随军役夫,耗费了白银200多万两。对于处在多事之秋的明朝来说,这笔巨款是不能承受之重,耗尽了明朝的国力。此战过后27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就烽火遍地。因此,有专家说:明朝的灭亡,正是亡于此战,这也并非空穴来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