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太极拳与中医都是辛庄师范的传统培训课程,为帮助大家不断深化太极拳与中医的学习与实践,特组织了以“太极拳助推中医实践”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希望大家藉此了解:如何通过太极拳训练,重建“动中觉知力”,及其对中医的诊疗实践的支持,内容涉及“动中觉知力”的特点、作用、训练方法与启动方法。

本文为转载,系任刚老师原创,自道精舍武术总教练--钟鹰扬先生师承任刚老师习练杨氏太极拳已十余年。任刚老师在文中强调:“对于真正的太极拳练习而言:最主要是要恢复觉知的状态和相应的能力。”说明了“觉知”对太极拳的重要性,相信此文对太极拳及中医爱好者均有裨益。

任刚老师杨氏太极拳传承脉络

太极拳最后的秘密

体用虚空

一般的练拳方式按照 “ 知,觉,反应 ” 这个方式在运行。也就是按前辈总结的实战经验去练习一种反应。反复练习的反应能力又经实战(觉中)去修正,以求修正。让反应更好更有效。而这样的练习取胜必须要对方的进攻方式在我练习的范围内,而我又反应的足够准确和快速才能成功。但只有少量简单的反应才能真正练熟练巧。给你一百个有效反应去练习就无法练熟而成花拳绣腿了,所以常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

从这方面研究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相比是没什么优势可言的。对于真正的太极拳练习而言,最主要是要恢复觉知的状态和相应的能力相应能力是觉知的积累和升华,而反应能力是思想的结累而产生的习惯。太极拳本来就是在道家的实际修证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武术的升华。如果把道家的功夫完全去掉,变成骨肉反应的功夫,也就不存在太极这件事情。

太极拳高明的地方在于它分清了阴阳虚实,要求练出觉知来,而不要练出思想来为什么呢?它就是要练出一个能够在动态当中自然能够地感知万事万物的一个东西,让身体能够根据它的感觉而自动地去相应调节,这样的练习方法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

听起来好像很神秘,其实并非如此。我最近就发现甚至通过练习滑雪就可以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你看滑雪怎么会不摔?你如果有思想去预备脚应该怎样,手应该怎样,实际上都会成为摔跤的原由。而当你思想完全无法判断处理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超越思维判断的觉知出来感知地上的变化,你的身体能够随着这个感知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身体。那个感知不是思想,不是判断,就是真正的觉。

这种觉知同样可以用在武术上。现在很多练太极拳的人应对敌手的进攻,都是通过经验的判断和估计而来的。这个呢,永远不会最好。也永远跳不出“以手快打手慢,以力大胜力小的范围”。一定是你的天然的觉去感知了以后,你能随着觉知而相应了才是最好的。这就像滑雪一样,地上的情况一直在变化,你靠预设、判断,一定要摔倒的,因为你永远不能够算到最好。但是,你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后,即使在相对紧张的条件下,自己的感知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变化,而你的身体又放在一个比较松的状态,就是能够随着你感知到的情况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状态,你就能不摔了,这就是从“以心使身”到“身能随心”的一个过程。这也就是太极拳要练的东西。

所以呢,真正太极拳要练到能够用,它也必须是这个状态下。而现在练太极拳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大家都在预想,比如一推手,先要想好我要怎么控制别人。明明推手的时候先要感知别人是什么状态,现在你偏要自己先有个想像,实际上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实战中根本就不适用。唯有通过细腻的觉知来了解对方的状态,而身体随着十三势的原则而相应才是取胜之道。

那么觉知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呢?

简单地说,觉知什么时候都可以练出来,就是滑雪都可以练出来。站桩实际上就是为了练这个东西。但要了解,这里说的站马步,不是四平大马站在那里,放两碗水不动,这个完全都是玩笑。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手若浮萍,脚若踏空,头若悬丝”。也就是说手要像一个空瓶子,如同放在水里一样,产生的浮力让自己的腰微微地拎起,控制着自己的身体,两个脚犹如踏在空中,挂在腿上。头上若悬丝,人像站在空中的那种感觉。所以说,站马步,你那个状态和滑雪的状态一样,一定是人在控制着自己紧张的状态,所以要拎着腰,感受着自己,那时候,这个感知的东西才会出来。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松是练出太极拳觉知能力的前提。但一定要知道,太极拳的松,不是说一摊肉放下来的情形,是指身体能随机而相应的状态。所以太极拳的松是高度灵敏产生的随机应变的状态,而不是说我人放松时候的状态叫松。放松的时候怎么实战呢?你只有在身体松开来,是在高度灵敏可以变化的状态下可以进入搏击状态,也就是“外示安逸,内含坚刚”。

随着功夫越大,越会体会到外面一切都是我可以借用的,当我们感受到这个身体以外的空间力量后,还有更高的境界。比如说你在滑雪的时候,只是身体松,应变范围和应变能力还是不够的,如果在更松的时候你感受的范围能够包括自己的空间,那么你的变化就可以潇洒很多。你自己这样保持平衡,和你能够与这个空间保持平衡,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境界和感觉。同时,越能保持精神细微感知的状态,你能够感应的范围就越大。感应的范围越大,你产生的能量就越大。因为整个空间一动,都可以成为你产生能量的源泉。

所以太极拳高手常常见其一动,对方如弹丸抛起,你以为是撞人,松松地撞人。那是整个空间范围的共同运动而产生的,整个空间产生的能量对他的这个大的冲击力会远远超过你骨肉所产生的力量。而且随着功夫越大,你越会体会到外面一切都是我可以借用的,身体、骨肉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空间的力量是无限的。所以你慢慢会把身体的力量还给虚空,变成整个能量的一部分。这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练神还虚。这实际上就是和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就是天人合一的功夫

作者介绍

任 刚

上海“雍荷堂”创始人及董事长

中国香道协会副会长

著名杨氏太极拳一代宗师乐奂之弟子董斌之爱徒

上海”自道精舍”武术总顾问

“听之至细,动之至微,引之至长,发之至骤”,这是何等功夫的境界!

杨澄甫、董英杰、乐奂之、董斌,纵横百年的数代武学大师之一脉仁义之拳,传承至他这里,果不见筋骨之刚、出手之硬,却能未动即制敌、一动决胜负;再看他,一身谦谦君子之气,泱泱大师之风!真正的武林永不消逝,正如浩然之气常存于天地之间,只要拳在、道在、仁义在!

一、“太极拳助推中医实践”分享系列之(一):太极拳与中医的纽带:“动中觉知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