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在經歷過短短几年的發展之後,各大主機廠早已經不再是有沒有新能源產品了,而開始由點及面推行全面電氣化了。推行全面電氣化的首要因素就是考慮動力電池的來源,因爲不是每家主機廠都有自給自足動力電池的能力,那麼尋找外部來源,促成合作便是最高效的方式。

近日,根據我們的瞭解,奧迪中國總裁武佳碧已經確認,奧迪目前正在和比亞迪洽談,內容是關於國產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採購問題,而相關細節目前還不方便透露。這也是繼奔馳的騰勢子品牌確認搭載比亞迪電池和豐田官宣的組建合資公司之後,奧迪也看上了它,真不愧是我們的"國貨之光"。

之所以選擇比亞迪,首先還是因爲比亞迪作爲國產品牌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產品實力,堪稱是新能源界的"香餑餑"了。日前奧迪的兩款全新純電汽車奧迪e-tron和中國特供奧迪Q2L e-tron已經正式上市,國產在即的奧迪想要按照計劃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必然是迫不及待尋找動力電池在華市場的來源。

據悉,該談判目前已經處於高級階段,如果談判成功的話,也就意味着未來奧迪的高級豪華純電車型上將會搭載比亞迪的電池,且這些車型將會來自於奧迪和保時捷共同打造的PPE架構平臺,按照計劃,首批車型最快會在2021年投放市場。未來兩年之內,奧迪將會在中國市場銷售9款新能源車型,且一半以上都是純電車型。

全面電氣化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具有戰略意義,但真正參與進來之後才知道,前方的坑究竟有多大,同樣,即使是奧迪這樣的豪華品牌也是如此。日前,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奧迪爲了削減電氣化的高昂成本,近段時間正在考慮裁減員工4000-5000名,但目前勞工代表似乎並不想買單。

關於奧迪和比亞迪的合作談判,這已經不是首次曝光了,此前在八月份的時候,我們就談及這個事情,但隨後比亞迪竟然還出面否認了,也就是比亞迪那時候的實力足夠它的傲嬌吧。

我們反過來再看看現如今的比亞迪,就剛剛過去的10月份來看,其共銷售了12567輛新能源汽車,和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是腰折式的下滑,而且今年1-10月份累計共銷售了20.5萬輛,看來想要完成年初定下的30萬輛大關目標,兩個月的時間,壓力還是非常之大。那麼對於比亞迪來說,可能整車銷售是一部分,也許還可以考慮拓展動力電池的銷售業務。

寫在最後

不得不承認,在補貼政策的滑坡之下,比亞迪自己也許都沒有想到,不僅波及到了自己,而且形勢非常嚴峻。而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造車成本能夠降低,市場才能恢復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