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可悲的是當時的清廷腐敗不堪,各個水師的領導者勾心鬥角,更有官員想借這次機會剷除北洋艦隊,所以也更不用說會派出軍艦支援了。南洋水師沒有前去支援北洋水師的原因也可以用一句話說明:關係不好,不幫你。

清朝海軍分爲南北兩個大方向建設,按地域分爲四個艦隊:北洋水師負責山東及以北之黃海,主要基地在威海衛,旅順,大沽口;南洋艦隊負責江蘇、浙江沿海,主要基地在上海,南京;福建水師負責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主要基地在福建馬尾;廣東水師負責南海海域。

雖然清朝末年清政府同事建立了四支艦隊,但是在威海衛海戰中,這四支艦隊中勢力最強的北洋水師被困在威海衛長達一個月後覆滅,其他三個艦隊竟然沒有派遣軍艦前來營救,最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不得不令人唏噓,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來探討一下。
福建水師
其實在當時看來福建水師不去營救被困的北洋水師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心有餘而力不足
福建水師是清朝建立最早的一支現代化海軍,是建立在清朝水軍的基礎之上的,雖然是清朝最早的海軍,但是軍艦的建設卻不如後來的北洋水師,特別經過中法海戰之後,福建水師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幾乎沒有能力出海戰鬥。
1884年8月22日,法國東京艦隊突然偷襲停泊在馬尾軍港的福建水師,福建水師被迫倉促應戰,由於裝備老化落後,實力差距巨大,福建水師的火炮對法國艦隊的鐵甲基本沒有威脅,而法國艦隊所配置的重炮,則輕易擊穿福建水師的木肋甲板。
海戰不到半小時,福建水師的11艘戰艦,就有 揚武、濟安、飛雲、福星、福勝、建勝、振威、永保、琛航9艦被擊毀,另有伏波、藝新兩艦自沉,19艘運輸船全部沉沒,水師官兵殉國者七百六十人。結果福建水師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再也未能恢復往日氣象。
此後福建水師在缺乏艦艇及經費的窘境下,已難成軍,且艦體嚴重老化,只有“福靖”和“福安”可編入艦隊戰鬥序列,其餘艦隻只能作爲偵察、運輸等輔助艦船使
用。
廣東水師

其實並不能說廣東艦隊沒有派出艦隊支援北洋水師,因爲當時的廣東艦隊派了三艘軍艦。爲什麼偏偏廣東艦隊派出三艘軍艦呢?原因是當時的兩廣總督李翰章是當時北洋艦隊的實際掌控人李鴻章的親哥哥,弟弟有難哥哥怎麼可以忍心袖手旁觀呢?

南洋水師
南洋水師沒有前去支援北洋水師的原因也可以用一句話說明:關係不好,不幫你!
南洋和北洋水師的關係很不好。南洋一直是湘系的地盤,北洋是淮系的地盤。清廷因爲政治需要,也樂意給他們兩個搞矛盾。李鴻章當年也不是很地道,本來撥給南洋的經費搞着搞着就被他忽悠走了,導致清末新建海軍,南洋的經費只有北洋的一個零頭。當年劉坤一老噴李鴻章的部分也在這裏。等左宗棠徵新疆拜相,後面因爲各種原因,讓其當了南洋大臣,此時南洋水師的情況開始好轉。本來左宗棠也想大幹一場,我們知道他沒多久就去世了。
綜合當時清廷水師的建設,南洋的實力是僅次於北洋的。如果南洋水師肯派出他們的舊式木殼巡洋艦北上配合北洋水師進行近海的防禦,清廷在這場戰爭中也並非是毫無勝算。但可悲的是當時的清廷腐敗不堪,各個水師的領導者勾心鬥角,更有官員想借這次機會剷除北洋艦隊,所以也更不用說會派出軍艦支援了。
其實把上邊的原因簡單的歸置一下,其他三個艦隊不去支援北洋艦隊的原因很明瞭,清廷內部控制機構的腐敗已經不足以控制自己的手下大臣,這些大臣爲了自己的利益勾心鬥角,甚至不惜犧牲國家的利益。北洋艦隊的失敗不是偶然的,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也許捱打之後才知道疼吧!
歡迎關注:史貫古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