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代人來說,《山海經》就是一本上古奇書,其中記載了許多荒誕的內容,對於其可信程度,幾乎可以稱爲零。《山海經》中曾多次提到了“日”這個字,而“日”一直被人翻譯成太陽。那麼它的意思真的是太陽嗎?經過專家的考證,最終發現,“日”可能並不是太陽的意思,而是代表某個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一同來揭祕:
在古漢語中,“日”的意思有很多,其中最主流的釋義應該是“太陽”,諸如“赤日炎炎似火燒”或者“鋤禾日當午”等等。可凡事無絕對,《山海經》所創作的年代相當久遠,當時人類的生產力極爲低下,詞彙量也比較少,故此纔會出現一字多義的現象,這種現象也是古漢語中極爲常見的。

《山海經·海外東經》中記載:“暘谷上有扶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以及《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的:“暘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
其中意思是說,在湯谷之地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樹,而扶桑樹上有十個太陽,這十個太陽有九個躲在樹下,唯有一個在樹枝之上。不僅如此,十個太陽也會輪流“值班”,一個太陽上去,另一個太陽就要下去。

《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前面所提到的十“日”,應該都是羲和所生的孩子。換句話說,十“日”並不是十個太陽,而是十個真實的人。

文中提到,羲和是帝俊的妻子,帝俊就是帝嚳,故此羲和應該屬於帝后。可是羲和憑什麼能夠嫁給帝俊呢?要知道,古人歷來講究門當戶對,羲和的身份究竟是什麼?有很多人認爲,羲和是一位女神,沒錯,羲和的確是一位女神,只不過“女神”的稱號,只是人們爲其冠名的,羲和其實是做了一件極大之事,纔會被人們奉若神明的。

羲和之所以能嫁給帝俊,很可能是因爲自己的天官身份,畢竟她是“日”的代表,嫁給象徵“天”的帝俊,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在二人生下十個兒子後,十個兒子很可能也會跟着羲和一起觀測太陽,而觀測太陽的地點,也許就是這棵巨大的扶桑樹。

由此看來,《山海經》中所提到的“日”,也許真的不是太陽,而是指當時的天文學家羲和與她的孩子們!不過小編的這種說法也只是一家之言,如果“日”字真的是女神羲和的話,那“夸父逐日”與“后羿射日”就顯得有點尷尬了……
【參考資料:《山海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