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噴火藝人曝一年"喝"油千斤 34年口腔燙傷從未痊癒)

噴火絕活藝人老孫,一年喝油千斤,34年口腔燙傷從未痊癒 (來源:視頻綜合)

在一些旅遊景區和表演活動中,遊客常能見到令人叫絕的噴火表演。表演者手執火把,猛然一張嘴,從嘴中噴出數米高的橙色火焰,圍觀的人甚至能在瞬間感受到臉上的炙熱,加上各種雜耍動作,場面十分震撼。這種表演是如何做到的,口腔真的能承受如此高溫麼?

絕活的背後令圍觀者好奇不已,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近日採訪到了一位“噴火”表演者孫懷生。今年46歲的他已經從事了34年噴火表演,在河南開封市的清明上河園內的日常表演,被網友拍攝發到網上引發讚歎,然而歡呼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孫懷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自己自幼習武,12歲就進入戲班子學習噴火表演,如今從事噴火表演已經34個年頭。談起噴火表演背後的辛酸,孫懷生說:“表演很壯觀,但表演者在背後的付出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常年的表演過程中,我的口腔曾因燙傷脫皮千餘次,可能每年累計要‘喝’下的煤油達千斤,嚴重時甚至每月要洗胃一次。”

全年全勤

每天“火冒三丈”

在清明上河園景區裏,表演噴火的孫懷生遠近聞名,平日演出他一身宋朝戲曲古裝打扮。之所以穿宋代服飾是模仿古代民間噴火表演者的着裝,據記載,噴火表演起源於宋朝鼎盛時期的汴梁,街頭賣藝人在表演時,通常讓人拍手叫好流連忘返,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而今孫懷生每次表演時,都會敲幾聲鑼鼓,遊客們也很快會聚攏過來,有時圍得裏三層外三層,人羣中只見他噴出一條火焰直衝高空,他經常表演的地方旁邊老槐樹枝葉都被燻黑了。

 孫懷生在清明上河園景區裏表演孫懷生在清明上河園景區裏表演

擠進人羣,只見孫懷生端着一個油碗繞場走一圈,他把碗伸到遊客面前讓他們聞一聞,證明這碗裏盛的是煤油。從遊客的表情上看,確實有股刺鼻的味道。而孫懷生喝了一口,做一個吞嚥動作,然後再說幾句話,證明自己已經把煤油喝進肚裏了。他舞動着小火把,然後扎穩馬步,吼一聲,只聽見“噗——”的響聲,一條火龍噴出,火焰還伴隨着濃濃的黑煙,火光沖天迎來陣陣喝彩。除了表演噴火,孫師傅還會玩一些花樣,比如說,把火吞在嘴裏,遊客把香菸伸進他的嘴裏點菸;他還會表演噴火烤羊肉串。

孫懷生表演噴火孫懷生表演噴火

紫牛新聞記者在聯繫上孫懷生之前,曾多次撥打電話給景區演藝部,每次工作人員都說,孫懷生師傅在演出。孫懷生來景區多少個年頭了?接電話的工作人員也說不清,她說,反正自己到這裏工作時,孫師傅已經在這裏好多年了。她還說,孫師傅上午、下午、晚上都有表演。而且每天都來,從沒見過他休假缺席。

嘴上常年抹藥膏

燙傷似乎從未癒合

雖然已經46歲,從表演的動作和彈跳間可以看出,孫懷生身手矯健,肌肉結實。附近熟知他的店主說,孫懷生掙的不僅是辛苦錢,而且是血汗錢,用身體健康換來的,他嘴脣發白就是燒的,雖然每天都抹藥膏,但似乎從來沒好徹底過。對於這一說法,紫牛新聞記者問及孫懷生,他辯解道:“燙傷是難免的,嘴角的疤痕是燙傷的,但嘴脣發白不是燙的,而是煤油腐蝕的。”

 孫懷生在清明上河園景區裏表演孫懷生在清明上河園景區裏表演

談及全年全勤不請假的工作狀態,孫懷生說自己是山東人,在開封沒啥親戚朋友,自幼習武,身體很好,從不生病。再說了,能噴火的人就他一個,很多遊客是慕名而來,自己也不想讓觀衆失望。他說,自己不論颳風下雨,每天堅持表演六七場,月收入七八千元。“這些收入主要是靠觀衆現場打賞,少的五毛一塊,也有出手大方的觀衆給一百元,不過我也很滿足了。”孫懷生說。

紫牛新聞記者問他,是不是真的要把煤油吞下肚,喝的是真煤油?他說,自己練習噴火幾十年,吞下肚的動作是具有表演性質的,通常是把煤油含在嘴裏,但難免一不小心會把煤油吞下肚,因此以往自己每個月要洗一次胃,因爲煤油含鉛比較高,自己也害怕傷身體。除了堅持練功提高新陳代謝排毒,他聽說喫蔬菜可能有排鉛的功效,也就常常狂喫水果蔬菜。

既然煤油傷身,能否找個“食用級”的可燃液體進行替代?孫懷生說,自己這麼多年也尋思找替代品,但沒有東西能替代煤油。“現在用的是航空煤油,就像zippo打火機用的煤油,清潔度較高的,普通的食用油肯定不行,酒精也不行。”他說,酒精很危險會爆燃,而且酒精的火焰發藍,在白天基本看不出火焰,不如煤油火焰大,煙霧大,看起來更有衝擊力。

爲練絕技口含煤油

如今已經喪失部分味覺

孫懷生老家是山東曹縣安蔡樓鎮。他說,過去他們那兒也是武術之鄉,村裏的孩子都有習武愛好,幼年他拜本村的孫姓本家爲師,師父曾在少林寺學習過一些武術套路,他跟在後面學習硬氣功和拳術,而文字倒不識幾個。孫懷生12歲那年,已經當師傅了,教授本村其他孩子學習武術。這時,他遇到了後來教授他噴火絕技的師父蒯傳志(音),師父是上海一個雜技團性質的老戲班裏的成員,恰巧那個時候去安蔡樓物色徒弟,孫懷生因身板和武術功底不錯被相中。“那個時候,我家裏靠種小麥、棉花爲生,家裏兄弟姊妹太多,家裏負擔重,我就跟着師父去大城市學雜技了。”孫懷生說,自己跟戲班子在上海待了好幾年,後來跟着戲班子走南闖北去過北京、天津,直到後來解散,自己獨自到了開封,之所以選擇在開封立足,大約是因爲開封在宋代很繁華,也是噴火表演的起源地,有生存空間。

孫懷生說,當年師父教噴火這種絕技是要有一定功底的。“先練喝煤油、喫火、噴火,學習過程很受罪,嘴裏都脫過上千次皮了,口腔有創面的時候連喝熱水都疼。”孫懷生說,好不容易纔堅持到今天,如今偶爾也會遇到風向突變,燒到眉毛和頭髮。由於每天口腔接觸煤油,喫東西是沒有滋味的。

孫懷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自己每天只有早餐是喫的最香的,也最爲豐富,因爲早上嘴裏沒有啥煤油味,妻子會“整”他最喜歡喫的麪點。一般中午和晚上喫得比較簡單,喝一些湯水類。他每天必須先嚼點東西,再喫中餐和晚餐,只有嘴裏分泌了唾液,他纔會恢復一些味覺,除了到景區表演,下班後的孫懷生通常是跑步、打坐。

 孫懷生噴出來的火焰直衝高空,還伴有濃煙,令遊客連連驚呼孫懷生噴出來的火焰直衝高空,還伴有濃煙,令遊客連連驚呼

曾被嗆到眼、耳都冒煤油

被燙到一個月只能喫流質

“俺師父對俺很好,很有耐心,但初學者難免在學習過程中受傷,我記得12歲時跟師父進了戲班,後來學習噴火,第一次把煤油喝到嘴裏,師父讓我憋着氣向外噴出,結果運氣方法沒掌握,煤油嗆進六竅,眼睛、鼻孔和耳朵都冒煤油,那種難受勁,想死的心都有了。”孫懷生一口濃重的山東話,聽起來就覺得很豪邁,他笑着回憶說,年輕時跟着師父學藝時,連自己都佩服自個有毅力。

“有一次也是沒掌握好運氣,氣流倒吸嚴重燙傷口腔,佈滿了一個個水泡,最大的水泡一個月也沒有消掉,喫東西都火辣辣的疼,師父給我每天塗一種草藥膏,喫的完全是流質。”孫懷生說,“在這期間師父也勸我不要強撐着上場,但我知道那個時候戲班子裏不能隨意去掉已經播發的節目,那天我在一陣陣鑼鼓聲中猶豫再三強忍着上場,經歷了這一遭,什麼也不怕了。”

“幾十年如一日,離不開妻子對我的照料。”孫懷生說,他和妻子相親認識的,起初妻子不知道噴火會受這麼多罪,有一次看到他嘴裏起了一個個水泡,心疼得掉淚勸他改行。“孩子們小的時候覺得我很了不起,他們會興奮地告訴其他孩子說,我爸爸會噴火,現在經常勸我不要乾了,或者乾點別的,太傷身體了。”孫懷生告訴記者,“我認爲我對這門絕技還是有熱忱的,不然我也堅持不下來。”

過於辛苦無人願意再學

醫生:長期刺激易患腫瘤

在孫懷生看來,這門流傳了1000多年的噴火表演具有神祕性、娛樂性,比較吸引觀衆。他自信地認爲,雖然在某些雜技表演中也有噴火表演,但達到他這種演繹水平的不會很多。早在五年前,他就覺得幹不動了,有隱退的想法,想招個傳人。五年來,也有一些人慕名來打聽,看到一碗煤油、一個火把,以爲很簡單,但聽說練習的過程要把煤油喝到嘴裏閉住氣,一旦沒閉住氣,煤油會從鼻子、耳朵、眼角冒出來,那個滋味令人窒息,想學者望而卻步。

如今孫懷生也不再糾結能不能招到徒弟了。“我的兒子不想學,也喫不了這個苦,我也不想教他,自己都捨不得兒子喫苦,別的家長就更捨不得把兒子送來學這個啦!”孫懷生說,他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是最小的,13歲。女兒曾學過,但喫不了苦不學了,以後不可能再學這門技藝,兒子雖然崇拜他,心疼父親不容易,但也不願學。孫懷生說,還是希望兒子多讀書,將來有其他好的出路,不要走他的路子,自己這輩子走上這一行,愛上這一行,但再過幾年自己就退休了。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滑永志認爲,噴火表演者的羣體很少,醫學上並無此類職業發病率統計樣本,無法從數據上判斷從事這項職業是否有很高的發病率。從理論上講,長期受到異物、高溫刺激,對口腔黏膜、消化道黏膜是有損傷的,人體在反覆修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細胞的變異,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形成腫瘤。世界衛生組織把經常吞食60攝氏度以上的食物歸結爲腫瘤發生的相關因素。從表象上看,噴火表演者雖然猛的向外噴火,但難免出現誤吸,甚至受到刺激的溫度超過60攝氏度,口腔、咽喉甚至肺部都有可能受到嚴重刺激。表演者需要掌握熟練的技巧對抗損傷的發生,因此,沒有熟練的技巧,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韓佳鵬 本文來源:揚子晚報網 作者:任國勇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