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2名18~35歲的職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2.5%的受訪職場青年“裸辭”過,49.4%的受訪職場青年考慮過“裸辭”。不滿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適應企業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訪者認爲是職場青年“裸辭”的主要原因。

時代是“一言不合就辭職”最大底氣

年輕人對工作越來越挑剔,從側面勾勒出水漲船高的工作期待,其實也是奮鬥姿態的一種彰顯。

年輕人不再把薪資視爲唯一的追求,着眼於工作中自我價值的實現;相較於複雜人際關係的維持,更加註重業務的創新和突破;當前已經暢行無阻,但依然想要去更遠的地方,這本身即說明社會的進步。畢竟,市場元素的自由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才爲年輕人“說走就走”撐了腰。更進一步講,這與簡政放權、鼓勵創新、持續改進創業就業環境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時代讓年輕人的就業選擇更加多元,而年輕人也在用自己的選擇和奮鬥充實着時代的內涵。從某種程度上看,年輕人的選擇就如同時代發展的一個隱喻:我們如今的追求,已不僅僅着眼於經濟效益,而是致力於更爲高遠、全面的發展目標。

當然,還需意識到,說辭職就辭職固然彰顯出當前年輕人的價值追求,但由此或也暴露出職業規劃不清晰、一味追求“質變”的速成心理等問題,其同樣值得重視。這不僅需要年輕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通過社會更進一步的發展,多發現生活和工作中的“痛點”,多解決現實難題,給予他們更多優質的職業選擇、更多平等競爭的機會。時代應當成爲年輕人奮鬥路上最大的底氣所在,以使得他們無論選擇哪一種職業,都在擔負着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的角色。

溫瓊

不要把“裸辭”當作逃避現實的出口

承受不了工作負荷、工作中遇到挫折、不認同企業價值觀、結婚生子……“裸辭”的原因千百種,卻都不是非要靠“一走了之”方可解決。反觀內心的“夢想”:不受拘束的生活、自由豐厚的經濟來源、達成詩與遠方的期許,甚至是愛自己想愛的人……兩相比較,不難看出“裸辭”與所謂的“夢想”其實猶如兩條平行線,並沒有過多的交集。

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那些咋咋呼呼上演“裸辭”戲碼的,反而是能力不足者。當現實情況或自身能力支撐不起太多的想法,那麼這些想法只是徒有其表的框架,即成了空想主義。每個行業都能湧現人才,每個平凡的崗位都可實現人生價值,都有不平凡的可能。但是頻繁的淺嘗輒止,結局只能是管中窺豹、一事無成。所謂“青年強,則國強”,若是青年羣體中“裸辭”之風盛行,那麼三百六十行中的“狀元”何處尋覓?

解決“裸辭”之風的立足根本,還需從青年自身抓起。擇業時精準定位,思慮周全;就業時兢兢業業,發光發熱。用實戰不斷磨礪自身,方是提高能力的不二法門。言語中的自信不是成功的階梯,工匠精神與技術人才也無法用一次次的“揮手作別”來練就。與其一味尋找逃避現實的出口,不如腳踏實地來證明夢想的真實存在,莫要跌跌撞撞之後,才領悟風景這邊獨好!

王凱磊

“裸辭”的瀟灑裏難有絕對贏家

裸辭,就是在沒考慮後路、沒找好下家的情況下,斷然辭職的離職方式。在這裏,可能難有絕對贏家。

對於員工,一言不合就辭職,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對自己不那麼負責任。不想向世俗妥協,沒有遇到識才的伯樂,工作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如此種種表面上很強悍的辭職理由,其實內裏可能都有一種敗走華容道後慌不擇路之感。此路不通,柳暗花明何處,辭職人有真才實學、知道反思長智還好,反之,則很可能從此陷入無所敬畏、無所依伴之彷徨歧路。

對於企業,人員確實需要適度流動、更新,但如果遭遇一撥撥年輕人裸辭,那可能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浪費人力資源和影響工作運轉的災難。是的,如今有大量年輕人在找單位尋求工作,但同時也有大量單位急切招能做事的年輕人謀求發展,僱傭與被僱傭的機會在“裸辭”成風的背景下可以說在等量增加。所以,企業也是時候好好反思反思爲何難以俘虜年輕人的芳心了,因爲在這場消耗戰中,需要穩定發展的企業最終可能受傷害更大。

對於社會,年輕人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無限的發展希望。可是如果大量的年輕人在四處晃盪那半桶水,無疑難以真正實現創新創業、攻堅克難,更增無數影響穩定就業形勢的“叮叮噹噹”。雖然開放發展的社會是年輕人“裸辭”的底氣,但社會並沒有鼓勵年輕人“裸辭”的動機。所以,在關注年輕人辭職率的同時,社會更需要關注他們工作爲何不開心、專業爲何不對口,儘量爲他們創造適宜工作的大環境,才能引導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

來源:湖南民生網/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