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徵得張莉同意後,記者在A4紙上重複打印李白的唐詩《望廬山瀑布》,同時在電腦上覈對每一個字的筆畫,標記在第二遍詩詞文字下方,把A4紙從中間摺疊起來。4月26日,在新鄭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張莉指着展廳牆上的志願者誓言對記者讀了起來:“我願意成爲一名光榮的志願者,這一句筆畫爲7、14、13、6、4、1、6、6、9、8、7、17、8,我承諾,筆畫爲7、8、10,盡己所能,筆畫爲6、3、8、10。

本報訊 看一眼文字就知道它由幾筆組成,這是什麼“特異功能”?下面就看看新鄭市“奇人”張莉的精彩演繹吧。

4月26日,在新鄭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張莉指着展廳牆上的志願者誓言對記者讀了起來:“我願意成爲一名光榮的志願者,這一句筆畫爲7、14、13、6、4、1、6、6、9、8、7、17、8,我承諾,筆畫爲7、8、10,盡己所能,筆畫爲6、3、8、10……”隨後,張莉在展廳內又讀了數篇文字內容,每讀一句話都在不加思索的情況下隨口讀出一串數字。

記者對她的“特異功能”非常好奇。徵得張莉同意後,記者在A4紙上重複打印李白的唐詩《望廬山瀑布》,同時在電腦上覈對每一個字的筆畫,標記在第二遍詩詞文字下方,把A4紙從中間摺疊起來。

把“測試卷”交給張莉後,她開始在每一個字的下方標記數字,爲了鑑證這個測試的真僞,記者用手機錄下了整個過程,大約30秒內,張莉把32個字全部標記完畢。記者第一時間進行覈實,數字竟然全部正確。

記者抱着好奇的心態與張莉交流,她說:“我從初中起就特別喜歡寫作,還喜歡練習硬筆書法。偶然一次突然對面前的文字產生了‘興趣’——對文字的筆畫數有了獨特意識。於是開始反覆對筆畫‘打磨與探索’,不由自主產生了這樣的功能。”

“你這個見字識別筆畫的功能是否對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影響?思想有沒有‘特殊’的壓力無形中存在腦海?”“我和平常人一樣,只不過他們都不知道我有這種功能,包括我的孩子。比如我們倆交談時,每一句話中的每一個字的筆畫數字就像放映機一樣浮現在我腦海中。不是強迫自己特意去識別,而是不由自主的,筆畫數字就出來了。看到或聽到文字後,感覺左右腦同時在運動,一邊是‘寫’筆畫,一邊是‘算’筆畫。”

張莉說,自從有了這種“特異功能”,平時做起事變得特別專注,看書、學習、工作也非常聚精會神,感覺精神狀態比同齡人年輕了十幾歲。

記者 楊宜錦

通訊員 王建偉 文/圖

來源:鄭州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