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對於後出師表的真實性有待考察,但是前出師表的確出自諸葛亮之手,在《出師表》中有這樣的記載“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對於這件事情諸葛亮沒有必要瞎編,並且肯定有很多人知道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經歷了三顧茅廬。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的十分粗略“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經過時間的變遷,史料的記載難免會有些出入,那不在《三國志》中的記載是劉備三顧諸葛亮,但是在一些史書上介紹的是諸葛亮主動去拜見的劉備。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風水擺佈第一人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我猜想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們應該知道,《三國演義》的精彩之處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開始的。諸葛亮的出山可以說是爲以後的三國鼎立態勢奠定了基礎。所以劉備三顧茅廬這段故事也想當的引人入勝。閉上眼睛我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三顧茅廬時的情景。劉關張三人立在草廬之中,諸葛亮躺在榻上睡得正鼾。
當然這些都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虛構出來的。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的十分粗略“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經過時間的變遷,史料的記載難免會有些出入,那不在《三國志》中的記載是劉備三顧諸葛亮,但是在一些史書上介紹的是諸葛亮主動去拜見的劉備。
在《魏略》與《九州春秋》中的記載是,當時曹操平定了河北,已經開始準備南下攻打荊州劉表,就在這種危機的時刻,諸葛亮親自前往樊城拜見劉備,但是劉備並沒有在意諸葛亮,於是將諸葛亮等同於普通的賓客,但是在宴會結束的時候,其他賓客都走了,唯獨諸葛亮沒有走,這時諸葛亮主動與劉備交談,並且建議劉備將逃亡荊州的難民編入戶口,並且通過收取賦稅增強實力,正是因爲這一番言論使得劉備開始重視諸葛亮,並且奉爲上賓。
這個說法相比《三國志》中的可以說是顛覆性的。並且很多的專家也贊同這個說法,並且說出了一些原因。
1、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所以自己擁有遠大的抱負,不可能在家乾等着。
2、劉備長諸葛亮二十歲,並且諸葛亮的名聲並不大。而劉備的名聲卻名揚四海。
這些原因也十分有道理,那麼三顧茅廬真的是假的嗎?
當然不是,並且三顧茅廬同樣有許多證據他的真實存在。
1、《出師表》中記載。《出師表》一共有兩部,一個前出師表,一個後出師表。雖然對於後出師表的真實性有待考察,但是前出師表的確出自諸葛亮之手,在《出師表》中有這樣的記載“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對於這件事情諸葛亮沒有必要瞎編,並且肯定有很多人知道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經歷了三顧茅廬。並且《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劉禪的,劉禪肯定知道是自己父親找的諸葛亮還是諸葛亮找的劉備。所以《出師表》中的記載一定是真的。
2、《三國志》更加可信。《三國志》是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但是《魏略》只是一個記載魏國的史書。所以史學家對於《三國志》中的記載更加可信。
3杜甫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杜甫曾經有兩句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句詩記載的便是三顧茅廬,杜甫是唐朝人,《三國演義》寫自明朝,所以杜甫一定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所以這更加證實三顧茅廬的真實性。
經過上面的這些證據可以肯定三顧茅廬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其中仍有一些疑點,沒有解決。難道劉備是去了三次草廬才見到一次諸葛亮嗎?還是去了三次草廬見了三次?還是去了多次草廬,最終將諸葛亮請出草廬呢?古代三次可以代表多次。
所以三顧茅廬的確有多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我也將在接下來幾篇文章中分析三顧茅廬中的各個問題。
評論出你們想了解哪一部名著不爲人知的祕密。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