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西去五十里的安格莊水庫,現名曰易水湖,是新建的國家級四A級景區,其峽谷幽俊,山峯鶴立,碧波倒映,水質清澈,是一處山環水抱的大美之地,有北方小桂林之稱。湖中之老子峯,峯中之天地根、致虛臺等,其名均取自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豐碑,是載中華精神之根的經典之作,是中華民族不可忘懷的精神源泉。在民族崛起文化先行的偉大時代,探尋文化博大之大、問鼎文化精深之深的歷程中,老子《道德經》倍受矚目。在全域旅遊文化旅遊、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大時代,借老子峯風景之名,鏈接老子意境,也不失爲弘揚中華傳統根文化的一種途徑。只是筆者思想有限,難窺老子意境,只將這淺面說辭當做是拋磚引玉,一同助力家鄉興隆,共鑄民族的文化自信吧。

(一)老子《道德經》中之文化自信與老子峯中之大道之源。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

“大道”一說,橫空出世,以有代無,定音名虛,將大宇宙之總源頭虛境明瞭,千古彰顯。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的這句話,深不見底闊無邊際,其中對大宇宙從無到有的解讀,是其詮釋之一。

也就是說老子的這句話,是中華民族早在三千年前,就誕生了的宇宙生成大概論。

這句話,將中華文化中的無極、太極、陰陽、先天八卦、河圖、洛書、後天八卦等“無字天書”囊括其內,是中華文明之淵源,是中華根文化的大構架。

人類沒有離開過天地半步,是天地自然的大環境,孕育了(着)大人類的生生不息。

四維流源尋大道,八卦圖上問乾坤。走近(進)老子峯,是其探索、欣賞、解讀,零距離觸摸大自然的路徑之一。

(二)《道德經》中之文化自信與老子峯中之同出門。

《道德經》開篇雲:“……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在老子《道德經》對大宇宙從無到有的生成論述中,用“無”來代指生成天地的母體(的真無和虛無)狀態,用“有”來代指生成萬物的母體(的虛有和實有)狀態。

此無和有,是從同一個母體化生而來,卻呈現出了不同的“氣質和體貌”(存在形態)。我們把這種“從同一母體(門)化生而來的多個子體,而出現的不同的體貌特徵的宇宙生化現象稱之爲玄。

無中生有一二三,有有相生有生繁。大宇宙一玄再玄,玄之又玄,就是我們(人類)周圍的這個虛有和實有的世界之所以五彩繽紛的緣由所在。

老子峯中,奇峯異嶺,絕崖陡壁,花葉草木同雨露,柔水盤石相濟補,青山綠水連成片,錚錚雄姿抱峽谷。千嬌百傲載神韻,都依託天地門戶鬼斧神工向天舒。

老子僅僅用了“同出而異名”四個字,就把大宇宙中兄弟層面、家族層面、民族層面、國家層面、萬類層面、星體層面等諸多層面的“同根同源”一語道破。

有無同源,天地同根,異國同類,家國連姻。大道源流天地人,

蒼宇和合一家親。

走近(進)老子峯,“同出門”前遺玄徑,對話老子,文化自信尋根宗,博大精深中華根,開啓思緒探究竟。

(三)老子《道德經》中之文化自信與老子峯中之穀神洞。

《道德經》第六章雲:“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谷,與峽同義,是兩山之間的空隙。此空隙中不是實實在在的真無狀態,而是被空氣填滿。

回到現實,地球上的人類、動物類和植物類,都是在用一呼一吸的呼吸過程中維繫着自身的生生不息。

(一):沒有呼吸你能生存嗎?

(二):你吸入了什麼?你呼出了什麼?

(三):你體內究竟留下了什麼?

這看似無所謂的多餘之問,可能會令人不肖一顧,但是,實際上我們是一刻也離不開呼吸。

現實中是因爲“穀神”所具備的大常態、大不死、大恆在的“偉大”之平淡,而被我們忘懷。

籠統的說,一呼一吸的過程,就是我們體內留下所需要的能量的過程。也就是說空氣之中所具有的能夠使地球上的人類、動物類、植物類,而生生不息的能量,就是空谷之神。

穀神者,氣也,能量也。是自然界中高能量的虛無“氣質”,存合於大氣之中的“隱性”存在,是宇宙生成過程中氣態之先生與後生,混同出現在再後生層面上的一種存在,是樸素的虛無之有,是思維推演中的“的的確確”。

穀神無處不在,穀神無處有,我們被穀神包圍,被穀神滋養,擁有與穀神零距離的得天獨厚。

走近(進)老子峯,穀神洞前慎步行。問道老子,洞開虛無之啓蒙。一抱拳一身躬,穀神不死,穀神鏈接,拓思維、開悟性,解讀虛無大長空。

“萬物負陰而抱陽”,是把中華文化之博大之精深,提升到“至極”的千古經典。

文化是虛,可以不用,不可無有。

文化自信不離道,

人文素質德是寶。

易水湖中一載體,

老子峯巒顯光耀。

易水尋易,峯中問道,漫步老子峯中,拾得老子佳句至用,拓思維、展慧能,思想昇華,領悟時空,聽風弄雨,合光同塵快快樂樂一生平。

(四)老子《道德經》中之文化自信與老子峯中之天地根。

《道德經》第六章雲:“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谷者,兩峯間隙;神者,變也,化也,展也。穀神者,空谷之神;穀神者,氣也,能量也。穀神,是自然界中高能量的虛無“氣質”,其是存合於大氣之中的“隱性”存在,是宇宙生成過程中氣態之先生與後生,混同出現在再後生層面上的一種存在,是樸素的虛無之有,是思維推演中的“的的確確”。

穀神者,空氣中的能量。穀神不死,就是穀神常在,就是穀神大有,就是超越時空超越地域的恆久存在。比如,你即使去了美國、去了天崖海角,你仍然呼吸的是大氣,你仍然能得到大氣能量的滋養。

這種無處不在的大氣能量(穀神),就象廣大無邊的生化母體,源源不斷的生化、滋養着人類萬物和天下生靈。

說到這裏,老子思維又繼續推演,更進一步,思考這個廣大無際的玄牝母體,又是從什麼地方誕生而來的呢?

“玄牝之門,是爲天地根”。化生滋養廣大無際的玄牝的那個層面,

也就是化生天地滋養天地的大根層面。

老子思維廣大,其著作《道德經》包羅萬象,既有對大宇宙生化過程中的數層重疊的概括論述,又有對人類層面上的家國人生的多個領域的方向導引,是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寶典。歷代注家層出不窮。是政治、軍事、天文、人生、宗教、仙學、氣功、人與自然,都可以從中得到滋養的歷世傑作。如今,老子《道德經》已經是在世界範圍內的諸多名著中,被譯成多國語言而流通廣泛的世界第一,出現了人類文化建設中少有的文化現象。

老子《道德經》,不是宗教專利,是其成書之後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千年之久,才被中華道教拿來至用。中華道教視其爲聖典,同時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對《道德經》的承載和傳播,中華道教功不可沒。

再回到現實,社會層面的人文建樹,國家層面的政治建設,家庭層面的倫理剛常,人與人之間情感往來,各自人生中的自我取捨,民俗民風常理日用……那一項離的開尋根問祖、探根索源?都或多或少的從天地之中接引內蘊拿來至用!!!

中華底蘊中華情,

中華學說中華鳴,

萬千載體承大蘊,

助力崛起萬載功。

易水湖上老子峯,

幽谷抱道放光明,

天地根前一思緒,

得天獨厚大人生。

文化需要載體,載體需要內涵,老子峯載老子意境,鋪就了一條步入中華文化深層底蘊的輕鬆之旅。

(五)老子《道德經》中之文化自信與老子峯中之無爲屛。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雲:“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

無爲者,無之爲,無形之爲;無爲者,爲之於未然,治之於未亂;

無爲者,比之於老驥伏櫪,把握正道而不至於出現禍患。

無爲者,不用違背常理常規的行爲去幹預去打破事態原有合理發展。

所以,就會在時空延續的過程中形成無爲而無不爲的自然格局。

無爲而無不爲,是在不人爲的去改變干預大自然、大規律的前題下,事態就會按照原有的規律性的正常軌道合理運作。比如春種而秋收。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雲:“道常無爲而無不爲”,浩瀚宇宙,在無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天地日月自然生成、萬物生息自然化育。

無爲,是道家學說中的概念,是道家人生所必備的人文品性。由於道家人生所秉持的無爲、致虛極、守靜篤的思想境界,使得道家思維常常出入於天地之間和天地之先,至使其所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形成的學說體系,無比的寬大廣泛,而且其中都帶有天地本源上的精深內涵,也就自自然然的奠定了中華族人在經營人世間的諸多領域的過程中參仿天地大理的經營格局。同時也使得中華文化的光輝燦爛有根可尋。

老子峯中無爲屛,

婷婷玉立道徑(境)(脈)中。

南賓北客誰攝取,

養生開慧做啓蒙。

無爲一徑通天理,

萬項起舞不塗迷。

誰載大根倡傳久,

易水峯巒做傳奇。

(六)老子《道德經》中之文化自信與老子峯中之致虛臺。

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雲:“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致虛極”的文字表面來解讀“致虛極”,就是將思維集中到“最虛最虛”的境界;而從“致虛極”的思維狀態來解讀,就是

“守靜篤”的境界;以至於到最後連“守之念”與“篤之念”都忘的一乾二淨,就剩下一個“靜”的境界了。

那麼,“虛極”到底是個什麼“極”呢?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雲:“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中生有”是太空鐵律,是大宇宙從無到我們周圍的實有之間的時空演化大過程。

按老子宇宙生成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層次劃分,我們眼前的這個“三生萬物”層面上的萬有世界,存在一個從真無到虛無再到虛有再到實有的時空演化大過程。

這個“致虛極”的“虛”境,就是時空演化大過程中實有之前的太空“虛靜之意境”,是樸素的微觀的虛無的“有”,是思維推演中的的確“存在”。

老子峯上致虛臺,給了我們一個將雜念拋開,歸至於虛靜的思維啓動。實以載虛,變無形爲有形,使得寧靜者以致遠。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凡是在養生層面、醫學層面、宗教層面、人文導引層面,甚至是中華民族的生存理念和文化格局層面上有影響的仁人聖賢,無一不與“致虛極”牽手,開思啓蒙。

老子峯景浴心靈,

舒筋健骨精氣騰。

致虛臺中一虛靜,

觸摸天然造化功。

高瞻遠矚收意境,

丟舍雜枉盡歸中。

古韻新芽爭鳴處,

易水遊湖不虛行。

(七)老子《道德經》中之文化自信與老子峯中之長生久視。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雲:“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長生,非常生不老;

久視,也非無限量之視;

長者,長短之長,相對之長;

久者,再久也是一段時空,非無限之久遠。

長生,就是長之生,就是比“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還要長的生命存在。

久視,就是長生過程中的視覺存在。

長生久視,就是比較久的生命(體的)存在。

成語“長生久視”之意境,雖然其源頭是在民間養生和宗教煉養層面,但其分流則蓄入了現實社會的多個層面。

比如,一代霸主,則希望長久的擁有;

比如,秦漢唐宋,也都希望江山永固;

比如,一個流派也不希望過早的被淘汰;

比如,一個企業也希望以質量求生存;

比如,一個家庭決不希望支離破碎;

比如,男女姻緣,也不希望朝東暮西;

比如,人之暮年總希望活力永駐。

……可以說寬泛意義上的“長生久視”之意境,與人類的現實生活密不可分。

那麼寬泛意義上的“深根固蒂”又是什麼呢?就是對精氣神的陪護,就是對人體、家國、社會、企業、團體、人生、文化、政治、軍事、經濟等,多個層面的精氣神的倡導和陪護。

老子《道德經》是先秦著作,意境道統,可以寬泛化流,蓄入萬項。

春秋老子《道德經》,

深根固蒂務長生。

易水幽谷藏錦繡,

千行百業道貫通。

借舟取道觀美景,

握山玩水問靈峯。

南賓北客說收穫,

易水湖上喜相逢。

(來源於雲海-甘露的博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