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積極廢人”也好,“隱形貧困人口”也罷,不要等着社會給我們貼標籤,這種狀態不是我們年輕人的本色。現如今,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很喜歡標榜自己的斜槓,就像是朋友圈流行的一句話:。

01

積極廢人:

愛立Flag的年輕人

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週末的早晨,爲了曬太陽、讀書,調了無數個鬧鐘,從7:30到9:30,每隔10分鐘響一次,還是睡到了中午12點;

覺得自己實在太胖了,每天勵志奔赴健身房,一月瘦10斤,去了幾回,健身卡就一直壓在抽屜裏;

告訴自己晚上12點前要睡覺,11點就洗漱躺進被窩裏,刷個朋友圈刷個微博,玩兒遊戲看下綜藝,一不留神12點過了,發現正在追的劇更新了;

每週一都是躊躇滿志的一天,定下了一週的工作計劃,小本子寫得密密麻麻,覺得一定要做出一個樣子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升職加薪走上事業巔峯,一週過去了,一條都沒完成;

信誓旦旦在筆記本上列舉了幾歲前要完成的100件事情,大學期間稀稀拉拉完成了十幾件,畢業那年開始每年基本都在無限拖延。

……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喫等死”,這正是現代“積極廢人”的常態!

“積極廢人”是社會問題的一反映,當代年輕人以一種類似於自嘲和抱怨的方式,向他們所生活的社會提出溫和的抗議。

正所謂“積極廢人”,雖然有“積極”的表象,但本質上卻是個“廢人”,這是一種矛盾而複雜的生存狀態。

但其實說到底,這只是我們爲自己的懶惰和不自律找藉口,我們總是說:計劃趕不上變化。

真的是這樣嗎?

有句話說得好: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纔會很厲害。

因此,年輕人們少些懶散和惰性,多些積極的行動力吧。

02

隱形貧困人:

被慾望裹挾的年輕人

有這樣一羣人:

上下班全打車,租3000塊以上的房子,月底卻捧着信用卡賬單到處借錢;

每天光鮮亮麗,戴卡地亞手錶,穿Burberry風衣,飲料必喝星巴克,回家卻燒自來水;

動不動就辦健身卡,旅遊聚會一樣不落,接下來幾個月不得不收緊腰包;

鞋架上擺滿了幾千塊的限量版運動鞋,卻到處蹭月租十幾塊錢的視頻網站VIP賬號;

100塊錢一張的“前男友面膜”用起來一點都不心疼,工資一發第一件事就是還花唄;

……

總之,朋友圈光鮮亮麗,口袋空空如也,成了負債累累的窮人。

這就是隱形貧困人!

比起“月光族”,“隱形貧困人”的生活更加入不敷出,過着各種花唄白條信用卡,拆了東牆補西牆的日子。

無疑,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已經和父母輩大不相同,更多年輕人可能更加傾向於即時的滿足感。

所以,所謂“隱形貧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費不節制所造成的。

不是沒有錢,只是花得多而已。

年輕人,無論怎樣,還是要記得你的消費和你的經濟狀況要對等。

03

斜槓青年:

副業月入1w+的年輕人

這個年代,跨界是風潮,甚至催生了一個詞: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說的是那些職場八爪魚,八小時之外,全情投入到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四職業。

現如今,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很喜歡標榜自己的斜槓,就像是朋友圈流行的一句話:

只有你想不到的職業,沒有賺不到錢的行當”。

獵聘網曾做過一個調查:你爲什麼會成爲斜槓青年?

調查結果顯示:49.21%的人是出於對財富的渴望,24%的人是因爲轉型需要,18.31%的人是出於興趣的需要。

接近一半的人之所以成爲斜槓青年,是因爲對財富的渴望。這從側面上也反映出了年輕人的一種焦慮。

“斜槓青年”標籤的存在,無非是心底的那份焦慮無法安放。

在這個全民焦慮的時代,在這個不光有人,還有人和機器人競爭的時代,焦慮總是避免不了,但我們要學會接納。

其實斜槓青年也好,自由職業也好,都是在爲自己的能力,人脈和圈子奮鬥。

04

真正的自我認可

都是從不給自己貼標籤開始

互聯網時代,標籤化已經成爲一種常態。

這些巧妙設計的網絡標籤,在深層次抓住了特定人羣隱含的心理特點。

其實都反映了當代年輕人最真實的工作生活狀態以及心理狀態,使其產生巨大的共鳴。

這些網絡標籤背後,是糾結到爆炸的生活。

具體而言,一方面是年輕人的抱怨和自嘲,一方面也是因焦慮缺乏安全感引起,加之新媒體在一旁推波助瀾。

有人說: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不是血淋淋地與現實對抗,而是喪喪地向世界撒嬌。

或許在高呼“扎心了,是我本人”的同時,也要停下來想想,追了一茬又一茬的網絡熱詞後,我們又改變了什麼。

“積極廢人”也好,“隱形貧困人口”也罷,不要等着社會給我們貼標籤,這種狀態不是我們年輕人的本色;

更不要試圖尋找標籤,並且迅速對號入座。

真正的自我認可,都是從不給自己貼標籤開始。

標籤只能定義過去,卻不能代表現在和未來。

請記住:適當的焦慮絕對是一件好事,這說明我們有想得到的東西。

年輕人,要努力奔跑,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 END -

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