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注頭條號【讀書的西西弗斯】回覆”蘇軾“即可免費獲取《蘇軾年譜》《蘇東坡傳》《蘇軾文集》《蘇軾詩集》《蘇軾詩集合注》《東坡樂府箋》《蘇軾詞編年校注》《蘇軾詞新釋輯評》《蘇軾選集》《蘇軾詩詞選》《蘇軾資料彙編》等資源。也就是在冬天、夜裏和陰雨時節讀書,抓住所有可能的空閒時間充實自己,這是古人合理管理時間的一個經典例子。

這幾天羅志祥的瓜終於慢慢長大,在2020年的暮春時候,使網友們慢慢走出了新冠病毒的陰影。

然而,聰明的盲生們還是發現了華點,那就是羅志祥老師的“時間管理法”。

所謂“白天極限挑戰,晚上挑戰極限。”一時間物是人非,就連黑眼圈的風評也受到牽連。

作爲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多多少少有些nostalgia,我懷念那個黑眼圈僅僅代表着夜以繼日、勤奮刻苦的時代。那時候“時間管理”還是一個褒義詞。

而古人爲了治學讀書也確有很多絕妙的“時間管理法”。

鍾繇《薦季直表》

翻開《三希堂法帖》,第一篇就是魏晉時期大書法家鍾繇的《薦季直表》。這裏的“季直”就是當時的大學者董季直,也就是董遇。

《魏略·儒宗傳·董遇》記載他說過這樣的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爲了踐行自己的讀書理論,他提出了著名的“三餘”讀書法:

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也就是在冬天、夜裏和陰雨時節讀書,抓住所有可能的空閒時間充實自己,這是古人合理管理時間的一個經典例子。

說起來在我的高中母校不遠處就有一家文具店以“三餘”命名,可見店主亦是頗爲有心。

就在這個地方(騰訊地圖)

這種時間管理方法在宋代還有了新的發展,歐陽修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三上”作文法。歐陽公在《歸田錄》中說:

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也算是時間管理的極致了。然而正是因爲歐陽公極爲科學的時間管理方法,他的詩、文、詞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不愧爲北宋慶曆年間的一代文宗。

歐陽公有一位更加出色的學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東坡非常喜歡抄書。

宋人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就記載了蘇東坡抄《漢書》的故事,而且抄了三遍!大家要知道,《漢書》可是超大部頭的書,全書有一百卷,八十餘萬字!

今天我們說,重要的話說三遍,宋代蘇軾是重要的書抄三遍!

蘇東坡抄書的習慣來源於他的伯父蘇渙,蘇渙主張“書抄數遍,其義自見”,對東坡影響甚大。

我們都知道三蘇:蘇洵、蘇軾、蘇轍。而蘇渙與其父蘇序(也就是蘇東坡的祖父)亦負文名,與三蘇合起來被稱作“眉山五蘇”。

蘇東坡“重要的書抄三遍”,他哪有功夫看其他書呢?

然而東坡就是東坡,他在給自己的女婿的信書信中提出了自己的“時間管理法”: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餘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蹟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又答王庠書》)

這就是著名的“八面受敵法”,就是說讀書以一定的目的,基於一定的研究專題。如此讀書,就和泛泛涉獵者拉開了差距。

聽起來很有道理,看來以後我得改掉自己讀書時的一些習慣了。

每當我面對浩瀚的古代文獻時,總是不禁想,如果我有羅志祥老師古人那樣的“時間管理方法”,一定會是一個極其風流非常優秀的人。然而歲月蹉跎,這麼多年,自己卻沒有一點點改進,拖延症卻慢慢變成了拖延癌。這實在是一件讓人傷感的事情呵!比如這篇推送,我一定要等到晚上6點的時候才發一樣。

| 洋芋蛋 |

關注頭條號【讀書的西西弗斯】回覆”蘇軾“即可免費獲取《蘇軾年譜》《蘇東坡傳》《蘇軾文集》《蘇軾詩集》《蘇軾詩集合注》《東坡樂府箋》《蘇軾詞編年校注》《蘇軾詞新釋輯評》《蘇軾選集》《蘇軾詩詞選》《蘇軾資料彙編》等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