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我被小S的三女兒逗樂了!

才滿6歲的許老三,沉迷捲髮不可自拔,每天要花1個小時研究隔天怎麼讓自己的頭髮變卷。爲了使女兒達成心願,小S索性帶她去燙頭。

幾個小時過去,許老三從簡單清爽的直髮變成蓬鬆“爆炸”的捲髮,整個人都開心得手舞足蹈,隔着屏幕都能感受的霸氣與滿足,也感染了我們這些中年老母親。

沒想到的是,一衆網友卻留言表示擔憂和批判:

“孩子還小就這麼愛美,簡直太誇張了吧!”

“關鍵是並不好看啊,燙頭後簡直就是步驚雲二號。”

“媽媽有點太縱容孩子,不知道燙頭的種種危害嗎?”

一向硬核的小S當然選擇正面剛,她發了一條微博表達支持女兒的決心:“我覺得時髦到爆!她就是那麼特別!

我不禁想爲小S鼓掌,她尊重孩子的感受,並支持孩子的決定,這實在是很棒的行爲。

1

比沒知識更可怕的,是沒審美

我們這一代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諄諄告誡:愛美浪費時間,影響學習成績。

在很多父母眼裏,愛美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在實用主義盛行的年代,愛美的孩子是“不正經”和“不學好”的代名詞。

比起花時間捯飭自己,還不如學點實際技能,而“愛美”這件事在短時期內看起來根本沒有任何用處,當然要越早摒棄越好。

殊不知,孩子在父母的錯誤引導下,一點點失去了對美的感知,也就相應缺乏了審美能力。

記得我去美國唸書的第一次”pot luck”(朋友聚餐,由每個人或每家提供一道餐點,大家一起分享各家的美食)過程簡直蜜汁尷尬。

以爲出國前特地惡補的一道拿手菜,可以在朋友圈內打響中國美食稱霸天下的知名度,結果別人的每道菜都是這樣的:

是的,精緻的擺盤,誘人的色彩搭配,連沙拉都可以呈現得這麼美;

可我那明明應該是外國人最愛的中國菜:糖醋雞,卻是這樣出場的:

幸虧善解人意的歪果朋友都誇我的菜味道棒棒噠。但是我必須摸着良心承認,看到別人準備的食材和端上的菜品,有那麼一瞬間我簡直自信全無,恨不得馬上逃離現場……

說到缺乏審美帶來的遺憾和尷尬,我身邊發生過這樣一件真人真事,特別扎心。

一對夫妻起初非常恩愛甜蜜,然而婚後沒多久就鬧起了離婚。

妻子喜歡家裏乾淨整潔,沒事就喜歡買些花草裝飾房間,並且她本人也是個精緻的女子,無論在家還是出門,都喜歡把自己拾掇得明豔動人。

而丈夫卻認爲家裏能住就行,所以髒衣服和鞋襪經常亂扔,每當妻子提出抗議,他就指責妻子過於“愛美”和“吹毛求疵”,令兩個人都生活得緊張而疲憊。

不僅如此,兩人的興趣愛好也大相徑庭,妻子喜歡讀書、逛藝術展,四處旅行;丈夫除了天天葛優躺和狂刷王者農藥,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生活單調而乏味。

在外人看來,兩人無論相貌或職業都非常般配,宛若王子公主的婚姻卻還是輸給了細節。甚至當妻子堅決提出離婚,丈夫感到費解和詫異:“不就是沒收拾房間嗎,她至於嗎?”

他不知道的是,他們兩人的矛盾,從來不是收拾房間與否的問題,而是骨子裏對於美和生活品質的追求不同,所以只能分道揚鑣。

吳冠中先生說過:“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卻很多。”

朋友告訴我,她所在的小區附件有一個靜謐閒適的公園,結果不知道誰出的主意,將公園四周裝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看上去像極了夜店,她寧可多走幾步路去另一個公園,也要逃離這些“醜陋”的變色燈。

我曾在某一線城市的街道看到這樣一幅場景:所有的商鋪招牌,全是清一色的黑底白字,被網友吐槽爲“靈堂style”,別說進門享受美味,連靠近店門都覺得內心發怵,更何談美好與享受。

更令人心痛的是,因爲缺乏審美能力,原先古樸的千年佛像被被修葺成土味“喜羊羊”畫風,不僅是一段歷史失去美感,塵封的歲月也無法回頭,不得不說,缺乏審美是社會一劑可怕的毒藥。

(修復前的摩崖造像)

(修復後的摩崖造像)

2

愛美,其實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孩子愛美,到底該不該支持?

一千個人會一千個答案,我卻很想說:“孩子愛美,是件天大的好事!

看過這樣一個公益視頻,6歲女孩Anano穿着不同的衣服,到同一個場所測試路人的反應。

第一組實驗在廣場進行。當Anano穿着整潔時尚站在廣場上,很多路人過來詢問她是否迷路和需要幫忙,態度和善而友好。

然而,當Anano換了一身髒兮兮的裝扮站在廣場,沒有一個人過來詢問她是否需要幫助。

第二組的實驗換到了餐廳,穿着漂亮優雅和穿着髒衣服的Anano,得到的是和廣場上一樣的對待方式:一個熱情款待,一個冷漠以對。

她最後甚至難過得大哭起來,實驗不得不提前中斷。

這個測試雖然是觀察路人的反映,但是小女孩的反映耐人尋味。

當她穿上漂亮衣服,梳起漂亮髮型,她整個人的眼睛是明亮而自信的。

而當她穿上髒衣服,披散着頭髮,她眼裏的光芒也一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沮喪和失落。

楊瀾曾經說過:“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豐盛的靈魂。”

對於孩子來說,接近美,擁有美,可以讓孩子產生髮自內心的自信,和周圍社會建立更好的聯結。

其次,愛美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生活具有敏銳的管理能力。

我很小的時候,就是一個特別臭美的孩子:

嫌媽媽梳的髮型不好看,自己琢磨古裝劇裏的髮型;

認爲媽媽裝飾的房間不夠清新,會自己設計圖紙並努力打造夢想空間;

發現自己的生活安排不夠優雅從容,會調整作息統籌工作,力爭活得自在而清爽。

總之,當我形成自己對美的思考和判斷,我也一併學習管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後,審美力是一個人競爭力水平的體現,和幸福生活的起點。

美學家蔣勳說過:“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爲審美不僅代表着整體思維,也代表着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在貴州的大數據峯會上,馬雲語出驚人。他指出:“未來100年是智慧、體驗、服務的時代,如果不讓孩子學琴棋書畫,未來30年將找不到工作!

初次聽到這句話,很多家長都驚訝得合不攏嘴,認爲馬雲在危言聳聽。但對照國內外孩子尤其是我國老一輩和這一代孩子,我們會發現,缺乏審美和藝術感知,真的會令一個孩子失去競爭能力甚至生存的底氣。

在智能化時代,機器人逐步取代人工,可以從事很多工作,且比人工開展得更快更好。然而,機器人無法感受人的喜怒哀樂,尤其是需要傾注感情和創意的藝術能力,當孩子擁有審美能力,就能在未來爭得一席之地,不會擔心被科技浪潮無情拋棄。

3

對孩子開展美育,把握這三個關鍵

早在100年前,教育家蔡元培就說過:“美育既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美育基於審美,同時又超越了審美範疇。”

1994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將藝術列爲“核心課程”,地位與英語、數學等學科同等重要。不像在國內,美術、音樂這些“副課”總得爲語數外這些“主課”讓位。

無論是孩子的未來發展,還是心靈成長,都離不開良好的美育教育,建議父母這樣做:

1. 從2歲開始,尊重孩子的審美敏感期

董卿曾經談起自己的童年,最大的傷害來自於父親的嚴厲管教。

當她萌生愛美的心願,對着鏡子照個不停,爸爸卻直接嘲笑她:“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不如多看書”。此外,董卿爸爸還不讓媽媽給董卿做新衣服,認爲女孩子不能把過多的心思放在打扮上。

很長一段時間內,董卿都對自己的外貌極不自信,即使事業上已經紅得發紫,她也依然會談到父親這件事情而落淚。

與董卿父親形成對比的是,鄧超對女兒小花的包容,當女兒喜歡塗指甲和扎頭髮,他都耐心陪着小花一起經歷,甚至允許小花在自己的身上和頭上恣意揮灑才華。

得到父親的尊重與支持,小花成長得自信而開朗,被網友親切譽爲“霸王花”。

《捕捉兒童敏感期》裏寫道:“實際上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面對審美敏感期的孩子,請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嘲笑和打壓,給予他們尊重與呵護,這會成爲孩子審美力培養的良好基石。(米粒媽頻道:MilimaPinDao)

2. 從生活出發,多帶孩子參觀博物館、藝術展

我在美國的時候,常帶米粒去博物館“受受薰陶”。總在博物館裏看見老師帶着一羣孩子們坐在一幅畫前面,或者圍着一件雕塑打轉。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面對“高深莫測”的畫作和雕塑,孩子們都看得津津有味,手舞足蹈地在那兒說着誰畫這幅畫的,畫裏有什麼內容,猜測作者想表達什麼感情。八九歲的美國孩子,藝術懂得比米粒媽還多,真讓我自慚形穢啊。

對於這一類活動,我起初以爲是學校組織的春遊秋遊,慢慢才發現,原來這樣的參觀和體驗就是美國小學藝術鑑賞課的一部分,有的老師甚至每週都帶孩子來博物館參觀!

在美國,STEAM啓蒙教育是小學課程的精髓。拆開來看,STEAM分別代表:藝術(A)和科學(S)、技術(T)、工程(E)、和數學(M),它們之間的地位一樣重要。正所謂:“學好藝術+數理化,走遍天下才不怕。”

3. 從細節着手,培養孩子的審美品格

其實,審美力的培養並不是一件十分遙遠的事情,父母從生活中的細節就可以帶領孩子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

於一盤菜的色香味搭配,一個碗碟的精心選購,一件傢俱的陳列擺設,都投入細心和耐心,由此彰顯絕不敷衍的生活態度,傳遞給孩子積極熱情的能量。

同時,請父母告訴孩子,美,從來不只是外在的光鮮與亮麗,它更是深入骨髓的教養,是一種尊重、欣賞與理解的心態,是成長路上不疾不徐的從容前行。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爲最高境界。”

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孩子,關於生活的趣味、關於藝術的感知、關於美的教育,不僅僅是一項受益於一時的技能,更是一種能夠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們受益一生的思維方式。

當孩子能從音樂繪畫中釋放情感,精神自然豁達明朗。

當孩子能從舞蹈運動中感受力量,身心自然愉悅舒暢。

當孩子能從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寄託一份安寧,在“眼前”和“苟且”中尋找到“詩”和“遠方”,自然能將人生幸福的鑰匙緊緊握在手掌。

在這個時代,如果只能給孩子一種能力,我要強勢安利孩子“愛美”。當他們富有審美情趣,就能勇敢穿越成長路上幾多泥濘荊棘,抵達光明溫馨的未來。

作者簡介:米粒媽,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科學育兒、親子閱讀、剁手推薦。2-6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ID:MilimaPinDao ),0-3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ID:milima66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