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写在"双十一"之后的文章

尽管电商们用一场场盛况空前的购物狂欢为网络所链接的每一颗心灵填充了激越与快感,但是当购物车终被清空,当拆开包裹后的满足感渐渐淡去时,"光棍节"原本的孤独无奈便悄然地随着萧瑟的秋风,吹落梧桐,"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我的心有一个缺口,等待拿走的人把它还给我"

刚毕业工作的那几年,我们几个同窗好友经常聚会,偶尔也会去K歌。每次,小茗必唱的就是张学友的那首老歌《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每个人都在问我到底还在等什么,等到春夏秋冬都过了难道还不够?其实是因为我的心有一个缺口,等待拿走的人把它还给我……"大家都知道,毕业后,那个拿走她一片心的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和大多数的校园爱情一样,小茗和阿伟的恋情甜蜜而美好。学校的自习教室里、食堂的餐桌旁、操场的田径道上,都留下了这对璧人相依相伴的身影。

每一段在旁人看来普普通通的爱情,对于置身其中的一对恋人来说,都是一段刻骨铭心。

当离别到来之时,所有曾经的眷恋都化作了一道道割裂心口的伤痛。

阿伟回到了他的家乡,而小茗只身留在这个城市打拼。

在最初的日子里,小茗用坚忍武装着自己,适应着职场快速更迭的任务,主动加班出差,用忙碌挤压掉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

但是,即使多年之后,她依旧会唱《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依旧唱着唱着流泪。

后来她也有过几次相亲,谈过恋爱,却无疾而终。

再后来,她说:"尽管不再等待,但也习惯了一个人,也许我的花真的只开过一季吧,谢了就再也不会绽放了。"

无力再爱,是因为用坚强包裹着的心中,那个缺口一直都在。

在独自忙碌的日日夜夜,在洒脱自在的热闹喧嚣中,她拼了命地想挤压掉的那些记忆,其实从未与她好好的告别过,也从未有片刻离开过她的心头。

这些从未被她在意识层面所充分体验的情感,一直在潜意识中徘徊,在不知不觉间撩动着现实生活,妨碍她在关系中真切地去感受亲密。

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告诉我们,哀伤是个体用一段时间来接受丧失的过程。如果缺乏哀伤过程,潜意识的伤痛会始终萦绕心头。

唯有哀伤,唯有让强压心底的那些愤怒、怨恨、失落、无助等等的情绪流淌出来,坚硬的外壳才会褪去,内心的缺口才会因柔软而重生。

2."怎么就没有一个,愿意在我身边?"

这是去年《我家那小子》第1期中,朱雨辰面对酒尽人散后的一桌残羹所演绎的台词。

虽然在半年之后,网络上便爆出了他与女友出双入对的新闻,但是在节目中,我相信朱雨辰的内心是孤独的。因为他必须在他妈妈面前扮演成独身一人,即使拥有甜蜜的爱情也不敢奢求母亲的祝福。

关于"用整个生命来对待儿子"的入侵式母爱,网络中已经有很多剖析入微的文章了。在被冠以"无私、自我牺牲、伟大"的修饰之下,朱雨辰孩提时的愤怒被内疚所压制,继而变成了服从,他的成长之路背负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母爱"。

他选择符合母亲评判标准的伴侣,却不知穷尽一生,他都无法找到令他母亲满意的女子,因为任谁到来,都必然会打破母亲赖以维系的母子"共生关系";他为母亲而演绎孤独,因为只有他孤独,母亲才有陪伴左右,操心操劳的存在价值。

同样单身的还有朱雨辰的姐姐,在节目中姐姐坦言:看到妈妈带弟弟这么伟大,自己完全没办法承担这份责任。

真的只是这样吗?也许还有更多的爱而不得的辛酸吧。"伟大"的母爱只是带给弟弟的,作为姐姐得到的则是对如此"伟大"的恐惧。

不找对象,不是不想爱,而是跨不过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虽然,我们总会劝说父母放开对子女的控制,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对于生活在"爱"的沼泽中的子女,我真的不敢作任何大逆不道的建议。

因为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对父母的忠诚与爱,远比父母想象的要多得多。

叛逆所不得不承受的内疚感,足以吞噬掉善良的孩子所有的幸福感。于是,孩子只能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来成全父母的价值感。

3."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作出这首《晚婚》的李宗盛,在婚姻中几度起伏,是否一直在等待着世上唯一契合的灵魂呢?可是兜兜转转大半生,这一次终于等到了吗?

一如爱情大师克里斯多福•孟所说:"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我们在爱情中寻觅的,是一个拥有我们向往却不曾拥有的特质,并能够视我们为独一无二的那个人,并且我们也相信只有成为他/她最为重要的人,才能够永远沐浴在被爱的幸福之中。

因此,我们会赋予那个未曾谋面的人各种可以向世人罗列的外在条件,以及埋藏于我们潜意识中的各种满足我们内在需求的隐性条件。

那些相亲角常听到的所谓"真的没有什么要求",其实都隐含着待价而沽的外在条件,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灵魂契合"。

正是这幅勾勒在脑海中的灵魂画像,将现实世界里来来往往的人都筛滤成了过客。

是与现实相整合,还是很认真地等"那爱来敲门"?这是每个值得爱与被爱的人的自由选择,没有对错。

唯一需要仔细斟酌的,是那些潜意识里暗流涌动的需求,到底有多少是对未来的那个他/她的,又有多少是来自童年的自己对父母爱的呼唤。

爱一个人好难,放下心里那个过不去的人更难。

无论是曾经的刻骨铭心,还是永远无法背弃的亲情,亦或是执着追寻的那个唯一契合的灵魂,都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难以割舍。

正在等待或是早已不再等待爱的人,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过不去的人呢?

作者简介:

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