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寫在"雙十一"之後的文章

儘管電商們用一場場盛況空前的購物狂歡爲網絡所鏈接的每一顆心靈填充了激越與快感,但是當購物車終被清空,當拆開包裹後的滿足感漸漸淡去時,"光棍節"原本的孤獨無奈便悄然地隨着蕭瑟的秋風,吹落梧桐,"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1、"我的心有一個缺口,等待拿走的人把它還給我"

剛畢業工作的那幾年,我們幾個同窗好友經常聚會,偶爾也會去K歌。每次,小茗必唱的就是張學友的那首老歌《我等到花兒也謝了》:"每個人都在問我到底還在等什麼,等到春夏秋冬都過了難道還不夠?其實是因爲我的心有一個缺口,等待拿走的人把它還給我……"大家都知道,畢業後,那個拿走她一片心的人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和大多數的校園愛情一樣,小茗和阿偉的戀情甜蜜而美好。學校的自習教室裏、食堂的餐桌旁、操場的田徑道上,都留下了這對璧人相依相伴的身影。

每一段在旁人看來普普通通的愛情,對於置身其中的一對戀人來說,都是一段刻骨銘心。

當離別到來之時,所有曾經的眷戀都化作了一道道割裂心口的傷痛。

阿偉回到了他的家鄉,而小茗隻身留在這個城市打拼。

在最初的日子裏,小茗用堅忍武裝着自己,適應着職場快速更迭的任務,主動加班出差,用忙碌擠壓掉那些揮之不去的記憶。

但是,即使多年之後,她依舊會唱《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依舊唱着唱着流淚。

後來她也有過幾次相親,談過戀愛,卻無疾而終。

再後來,她說:"儘管不再等待,但也習慣了一個人,也許我的花真的只開過一季吧,謝了就再也不會綻放了。"

無力再愛,是因爲用堅強包裹着的心中,那個缺口一直都在。

在獨自忙碌的日日夜夜,在灑脫自在的熱鬧喧囂中,她拼了命地想擠壓掉的那些記憶,其實從未與她好好的告別過,也從未有片刻離開過她的心頭。

這些從未被她在意識層面所充分體驗的情感,一直在潛意識中徘徊,在不知不覺間撩動着現實生活,妨礙她在關係中真切地去感受親密。

一百多年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就告訴我們,哀傷是個體用一段時間來接受喪失的過程。如果缺乏哀傷過程,潛意識的傷痛會始終縈繞心頭。

唯有哀傷,唯有讓強壓心底的那些憤怒、怨恨、失落、無助等等的情緒流淌出來,堅硬的外殼纔會褪去,內心的缺口才會因柔軟而重生。

2."怎麼就沒有一個,願意在我身邊?"

這是去年《我家那小子》第1期中,朱雨辰面對酒盡人散後的一桌殘羹所演繹的臺詞。

雖然在半年之後,網絡上便爆出了他與女友出雙入對的新聞,但是在節目中,我相信朱雨辰的內心是孤獨的。因爲他必須在他媽媽面前扮演成獨身一人,即使擁有甜蜜的愛情也不敢奢求母親的祝福。

關於"用整個生命來對待兒子"的入侵式母愛,網絡中已經有很多剖析入微的文章了。在被冠以"無私、自我犧牲、偉大"的修飾之下,朱雨辰孩提時的憤怒被內疚所壓制,繼而變成了服從,他的成長之路揹負着永遠無法割捨的"母愛"。

他選擇符合母親評判標準的伴侶,卻不知窮盡一生,他都無法找到令他母親滿意的女子,因爲任誰到來,都必然會打破母親賴以維繫的母子"共生關係";他爲母親而演繹孤獨,因爲只有他孤獨,母親纔有陪伴左右,操心操勞的存在價值。

同樣單身的還有朱雨辰的姐姐,在節目中姐姐坦言:看到媽媽帶弟弟這麼偉大,自己完全沒辦法承擔這份責任。

真的只是這樣嗎?也許還有更多的愛而不得的辛酸吧。"偉大"的母愛只是帶給弟弟的,作爲姐姐得到的則是對如此"偉大"的恐懼。

不找對象,不是不想愛,而是跨不過那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雖然,我們總會勸說父母放開對子女的控制,找尋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對於生活在"愛"的沼澤中的子女,我真的不敢作任何大逆不道的建議。

因爲我始終堅信——每個孩子對父母的忠誠與愛,遠比父母想象的要多得多。

叛逆所不得不承受的內疚感,足以吞噬掉善良的孩子所有的幸福感。於是,孩子只能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來成全父母的價值感。

3."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作出這首《晚婚》的李宗盛,在婚姻中幾度起伏,是否一直在等待着世上唯一契合的靈魂呢?可是兜兜轉轉大半生,這一次終於等到了嗎?

一如愛情大師克里斯多福•孟所說:"人們戀愛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他們自己所想的那回事。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

我們在愛情中尋覓的,是一個擁有我們嚮往卻不曾擁有的特質,並能夠視我們爲獨一無二的那個人,並且我們也相信只有成爲他/她最爲重要的人,才能夠永遠沐浴在被愛的幸福之中。

因此,我們會賦予那個未曾謀面的人各種可以向世人羅列的外在條件,以及埋藏於我們潛意識中的各種滿足我們內在需求的隱性條件。

那些相親角常聽到的所謂"真的沒有什麼要求",其實都隱含着待價而沽的外在條件,以及說不清道不明的"靈魂契合"。

正是這幅勾勒在腦海中的靈魂畫像,將現實世界裏來來往往的人都篩濾成了過客。

是與現實相整合,還是很認真地等"那愛來敲門"?這是每個值得愛與被愛的人的自由選擇,沒有對錯。

唯一需要仔細斟酌的,是那些潛意識裏暗流湧動的需求,到底有多少是對未來的那個他/她的,又有多少是來自童年的自己對父母愛的呼喚。

愛一個人好難,放下心裏那個過不去的人更難。

無論是曾經的刻骨銘心,還是永遠無法背棄的親情,亦或是執着追尋的那個唯一契合的靈魂,都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難以割捨。

正在等待或是早已不再等待愛的人,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過不去的人呢?

作者簡介:

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