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电影行业的重要活动之一,院线推介会近年来对行业的重要程度已经远超不少国内二线电影节,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对外媒体渠道。经过七年的发展,院线推介会已经成为电影行业上游与下游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渠道。

 

错过了春节档,错过了情人节,错过了清明档,即将错过五一档。

2020年的中国电影人,错过了太多太多。而对于院线、影管、影院人来说,更是如此。

抛开线下的束缚,影视行业的其他链条仍在努力求生,第26届北京电视春交会近日正式在线上拉开帷幕,就连被无限期推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在昨日正式官宣在5月1日-5日正式举办春季在线影展。

然而,原定今年4月末举办的第20届院线推介会,已经不知道被推到了何处。

2012-2019,院线推介会的七年之痒

如果没有此次疫情,第二十届院线推介会应该刚刚结束不久,而今天或许也是不少五一档新片提前开画的日子。

从2012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一届开始起算,到去年距离广州一条珠江之隔的佛山举办的第十九届,这个以“全国院线”命名的电影盛会已经持续整整七年,活动规模也呈现出逐渐壮大的趋势。

2012年6月,在第一届推介会举办时,国产电影影史票房记录还是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那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推介会上谁也没想到,这个两年前6.73亿的票房记录在接下来半年内,会被《画皮II》《十二生肖》《人在囧途之泰囧》接连屠榜。

也正是不断膨胀的内地影市票房大盘,促进了电影公司与院线公司之间“分账寒战”的爆发。无论结果如何,这也开启了院线经理们抱团取暖的先河,时至今日,在发生有悖院线利益的事件时,院线经理们依旧会选择集体签名宣言抵制。

也正是这场争议性事件,让院线推介会拥有了更高的行业影响力。也让院线推介会进入到了一个“混乱生长”阶段,2013-2014年两年间,总共举办了七届院线推介会,最近的两届相距只有两个多月,这也导致了不少影片短期内频繁推介,既浪费了片方的精力,也造成了承办方不必要的花销。

终于到2015年,院线推介会两年一届的举办模式基本稳定下来。上半年在4月中下旬举办,主要推介五一档、端午档与暑期档的影片,下半年在9月中下旬,主要推介国庆档、贺岁档以及春节档的影片。

除了推介影片之外,因为推介会距离五一档、国庆档两个档期仅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因此不少片方也会选择在推介会上进行首次院线看片活动。此外,虽然全称叫“全国院线国产影片院线推介会”,但这只是在定名时与中影华夏的好莱坞六大推介会作出区分,不少内地电影公司仍然会在推介会上官宣即将上映的各类进口批片,在去年11月公映的《海上钢琴师》就是在去年9月佛山推介会上重磅官宣的。

经过七年的发展,院线推介会已经成为电影行业上游与下游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渠道。而七年的时间,也足够形成一套“江湖规则”,既然是叫院线推介会,那么院线、影管老板们便注定是坐在了主场,而明星、导演以及电影公司老板们,则需要用一杯杯、一碗碗的酒换取哪怕0.1%的排片空间。

如果说春节档宣发期是每年院线经理们赚钱最多的20天,那么每年两届的院线推介会期间,则是他们最“长面”的阶段。“甭管你是再大的明星,在排片面前,也得过来给我敬酒。”而近几届推介会,明星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大。虽然天天喊内容为王,口碑决定票房,但似乎谁也不敢得罪排片经理们。当然,这或许也隐隐埋下了创作者与播放渠道之间新的矛盾点。

2020,没有人记得院线推介会了吗?

与本届院线推介会推迟或者取消更加悲哀的是,似乎没有人记得这件事了。

正如一部还没有官宣撤档的影片,却已经没有人记得它要上映一样。截至目前,仍然没有任何机构或媒体对本届院线推介会发布推迟或者取消的消息。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行业媒体对其他电影盛事的关注。国内方面,无论是已经官方宣布延期的北影节,还是仍然坚持着的上影节、FIRST影展,都在被业内人士默默关注着。对比之下,院线推介会真的黯然,真的没有人记得院线推介会了吗?

或许真有可能是这样,在这个对于电影公司的特殊时期,如何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但我们认为,院线推介会本身的业内属性过重,也造成了此次的局限。

作为电影行业的重要活动之一,院线推介会近年来对行业的重要程度已经远超不少国内二线电影节,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对外媒体渠道。每次院线推介会发出的电影新闻消息,基本都只能通过“新浪电影”等第三方媒体报道,或者承办院线方只有几千粉丝的微博/公众号。

而原本应该担当这一职能的发行放映协会的官方微博,已经整整三年半没有更新了,这也大大弱化了院线推介会的公众属性,让它成为小部分人的狂欢。反观素来有好莱坞院线推介会之称的CinemaCon,每年举办都会成为电影媒体们争相报道的对象,也让CinemaCon成为好莱坞六大官宣新项目、发布电影新物料的重要阵地。

线上电影推介会,可行吗?

4月底的院线推介会已经取消,而考虑到目前中国对于内地线下大规模活动的极其严格的限制,9月底的院线推介会是否能够如期而至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么院线推介会向春交会以及电影节学习,改为线上举办,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推介会的“院转网”,有可行性,但缺乏必要性。

首先,与春交会本质还是一个版权交易活动不同,院线推介会实质上并不会进行像电影节市场环节那样有任何的电影版权/发行权的交易性动作。院线推介会更大程度上,还是更像一个“社交场”,推介影片间歇的各个宴会,才是推介会的重点。究竟台面上在推介什么片子,片子的卖点究竟是什么,只是次要的看点。在疫情当下,相比下半年会有什么院线电影上映,院线、影管经理们更关心电影院到底什么时候开门。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的线上电影活动,噱头远远大于实际功能,就拿所谓的线上影展来说,90%以上都是已经释出资源的老片,并且线上平台的政策也决定了其片源的不完整性。少了明星现场的烘托与酒杯的觥筹交错,院线推介会线上推介的意义或许还不如发片单与发新物料。

对于院线推介会的未来,也需要电影人重新面对与改变。

与其他电影盛事合作举办,是一种方式,例如2013年11月的第六届杭州院线推介会就与首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合办、2016年秋的第十三届西安院线推介会是与丝绸之路电影节合办。如果今年两届院线推介会“合二为一”的话,选择与下半年举办的电影节、影展合作,也能让“院线推介会”走出业内的圈子,通过电影节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行业下游都处于水深火热的当下,由谁来出钱承办下一届推介会也是一个问题,发行方、其他院线、影管人缴纳的会费真的能覆盖高昂的成本吗?

院线推介会的未来,或许也正是中国电影产业放映端的困局,它永远不会被取代,但变革与忧虑从来也不会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