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腳步,時代前行的力量。關停落後產能企業6家,盤活轉產“殭屍”企業2家,5所學校加入我市5個教育集團,組建成立我省首批縣級融媒體中心……一系列重磅改革舉措連續出臺,不僅將大通縣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也不斷彰顯着該縣“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決心。

近年來,大通縣始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緊緊圍繞黨的建設、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文化生態等重要領域,統籌推進改革任務落實,全縣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在經濟發展領域改革方面,嚴格控制商品房庫存規模,住宅去化率降爲5.46%,去化週期降爲7個月,成立大通縣市民服務中心,大力推行市場主體註冊便利化,積極構建“基層供銷社+村級綜合服務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體系,全縣20個鄉鎮289個村清產覈資、成員身份界定、折股量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全部完成。

在社會民生領域改革方面,深化四級醫聯體改革,推進健康服務共同體建設,醫療服務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積極探索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斜溝鄉中心學校等5所學校加入西寧市5個教育集團,成立大通二中等4個縣級教育集團,建立5個“教研共同體”。制定印發《大通縣關於探索開展最低生活保障審批權限下放鄉鎮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點橋頭鎮、極樂鄉已完成系統對接,正常開展審批工作。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設立“社區家庭集體戶”。

在文化生態領域改革方面,投資3000多萬元,組建成立我省首批縣級融媒體中心。完成435項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任務,通過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林下經濟,形成以中藏藥材種植、森林資源景觀利用爲主的林業產業發展模式。

在黨的建設領域改革方面,掛牌成立社會組織黨建孵化基地,制定派駐機構聯組《工作職責》等14項制度,調整組建6個派駐紀檢監察組,實現全縣43家單位派駐監督監察全覆蓋。組建4個鄉鎮紀委協作片區,實行村(社區)紀檢委員(監察聯絡員)和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二合一”監督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