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类历史进程无非有两种,天灾和人祸,人祸多为战争,但天灾却难以扼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欧洲损失了5%的人口,然而中世纪时期的黑死病夺走了欧洲2500万人,这相当于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从这点来看,天灾对人口文明的破坏不亚于世界大战,这场瘟疫也是大大冲击了欧洲的宗教,更是扭转的欧洲的文明走向,黑死病爆发过很多次,第三次大感染是在亚洲,就连中国也受到的冲击。

1894年,黑死病毫无征兆在广东突然爆发,由于当时航运条件发达,又对病症认知不全,传播速度相当快,短短几个月就从亚洲传到的欧洲、美洲、非洲多个国家,此次大流行一直维持到了1959年,光是印度就有900万人死亡,而中国也有300万人。

300万人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比起2500万和900万来说,已经控制到最好了,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幸免于难”呢,这是多亏了一个人。

1910年,东北一带的鼠疫十分猖獗,清政府就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那么这个伍连德是何许人呢?

伍连德,1879年出生在马来西亚,他是一个华侨,1896年留学国外,先是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实习、研究,可以说伍连德有着非常专业的知识。

1907年清政府在英国禁鸦片会议上,将他请了回来,瘟疫爆发时,伍连德也是临危受命,当时病情蔓延十分迅速,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高达39679人,哈尔滨一带最为严重,熟知细菌学的伍连德立刻让人控制东三省的各个出口,也就是“封城”。

虽然有清政府支持,但是山高皇帝远,进入疫区之后,也是遇到的遇到棘手的问题,比如官员不配合,大多人都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所禁锢,不让伍连德解剖和焚毁尸体。

伍连德只能偷偷带着一些工作人员,从野外带来一些弃尸,近距离接触尸体,就连伍连德都有感染的机会,但他依旧尽其所能去解剖,尸体的肺部受到了严重创伤,因此当时就叫“肺鼠疫”。

伍连德又深入各地感染区,冒着生命危险查找询问瘟疫的源头,最终锁定在野生啮齿类动物是最早的宿主,而且“飞沫”和“呼吸”可能是传播途径,伍连德顶着巨大的压力四处游说要焚尸断绝传播途径。

但他们都不配合,伍连德就上书朝廷,好在还是批准了,朝廷有令,当地官员也不得不执行,在短短四个月之后,他就扑灭了瘟疫,而其余美洲、亚洲一直持续到了1959年,而印度死亡人口降低到125人才算结束。

若是没有伍连德,中国近代文明会遭遇怎样的冲击,难以相信,而他也成了第一个诺贝尔候选者,还是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第一任校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