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得到当时柬埔寨国王耶吉塔四世信任后,华人被准许定居蛮衾地区,柬埔寨国王还委任莫玖为当地的最高长官“屋衙”(相当于中国的知府)。陈嘉庚经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转折,尤其是抗战时期的呕心奔走,永留史册。

大家好,我们的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最近,以“黎女士”和“跑步姐”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将华人群体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看一下四个大时代下的四位华人。
明末清初时期
清初康熙年间,抗清失败的明朝官兵,以及不堪忍受清朝统治的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人民,漂洋过海来到当时柬埔寨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莫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莫玖 (1655-1735年),广东人,1671 年,年方 17 岁的他率领眷属及随从 400 余人,分乘战船 10艘,从雷州港口出发,渡海南航,驶抵柬埔寨。在得到当时柬埔寨国王耶吉塔四世信任后,华人被准许定居蛮衾地区,柬埔寨国王还委任莫玖为当地的最高长官“屋衙”(相当于中国的知府)
《嘉定通志》记载,莫玖不断收拢抗清侨民,他们跟柬埔寨人一起,披荆斩棘,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开辟港口,昔日荒原变成沃土,蛮衾地区建设成为一个著名的港口城市,相传常有仙人出没于河上,因此,当地被改称为河仙。
莫玖成为华人奋斗海外的代表性先驱之一。
清末民国
清朝末年,伍连德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台山。1 9 03年伍连德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 9 07年,伍连德受到清政府的聘任来到中国,就任天津帝国陆军军医学堂的副监督。
恰逢中国东北爆发瘟疫,伍连德在指挥抗疫的同时,主持创办了北京中央医院、哈尔滨医院、 奉天东北陆军医院、上海检疫所等多家现代医疗机构。伍连德在中国的三十年间,亲手打造了中国整套现代卫生体系,被誉为“中国现代医学先驱”。
梁启超曾经评价道:“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抗战时期
陈嘉庚(1874年—1961年),厦门集美人。东南亚第一个大规模种植橡胶的华人,号称“橡胶大王”。陈嘉庚经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转折,尤其是抗战时期的呕心奔走,永留史册。
新中国后,陈嘉庚主持修建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和华侨博物馆,被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2020年
就在两个多月前,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国内的医用物资即将告罄,生产线的恢复尚需时日,医务人员没有医疗物资就相当于勇敢的战士没有子弹。
在这个最危急的时刻,澳大利亚华人昌鸿率先行动,他在悉尼经营有当地最大的牙科连锁诊所,昌鸿跟合伙人高健商议后,第一时间将诊所全年储备的10万只口罩全部捐献。其中5万只捐赠厦门,5万只捐赠给武汉。
那时,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行动了起来,买空了当地的药店,寄回国内,加拿大、日本的药店甚至在门口挂上了“口罩已售完”的中文通知。正是有着全球华人的 “输血”,我们才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让我们思考一下,“黎女士”、“跑步姐”能代表整个海外华人团体吗?正如个别不配合隔离的人,不能代表遵纪抗疫的“我们”;冲进私宅砸毁麻将桌的违法者,并不能代表广大的社区志愿者。
在目前这个复杂的形势下,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可,万不可对整个团体“标签化”、“污名化”,祝愿生活在他乡的华夏儿女们都能平安健康。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