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去年夏天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後,蘇寧就着手對家樂福進行全場景零售的融合改造,具體包括商品供應鏈整合、門店數字化升級、物流倉儲資源整合、會員打通等諸多方面。受疫情影響,我國零售行業發生深刻變革,有的傳統商場超市到店客流急劇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寧家樂福等傳統賣場抓住機會加速推進數字化,大幅提升到家服務能力,疫情之中逆勢上揚,在實現自身蛻變的同時也給整個行業帶來啓示。

  疫情改變着人們的消費理念與生活方式,也倒逼零售服務商的應變與升級。受疫情影響,我國零售行業發生深刻變革,有的傳統商場超市到店客流急劇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寧家樂福等傳統賣場抓住機會加速推進數字化,大幅提升到家服務能力,疫情之中逆勢上揚,在實現自身蛻變的同時也給整個行業帶來啓示。

  4月27日,央視《經濟半小時》以蘇寧家樂福和物美爲樣本,對我國傳統賣場的數字化轉型做了深度解析。

  家樂福突圍

  疫情期間,家樂福到店銷售受到一定影響,線上訂單卻成倍增長。數據顯示,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家樂福到家業務訂單增長412%,其中九成以上訂單包含生鮮果蔬。

  從一季度來看,家樂福到家業務銷售佔比逐月快速提升,雖然疫情期間保供成本有所增加,家樂福業績卻穩步提升,經營性現金流同比改善明顯,在加入蘇寧大家庭後已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盈利。

  在整個零售行業都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家樂福是如何實現逆勢上揚的呢?

  疫情期間,雖然一些品類,如生鮮的到家業務需求量猛增,很多零售商接到的訂單不少,但苦於人力不足、供應鏈跟不上等原因,面臨商品缺貨、配送跟不上等問題。實體零售發展到家業務,涉及軟件匹配、倉儲、分揀和配送管理等很多問題,考驗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不是僅僅在線上開店那麼簡單。

  然而對於家樂福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在去年夏天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後,蘇寧就着手對家樂福進行全場景零售的融合改造,具體包括商品供應鏈整合、門店數字化升級、物流倉儲資源整合、會員打通等諸多方面。家樂福自身的供應鏈優勢嫁接蘇寧的流量,並與蘇寧大快消供應鏈進行整合,內功進一步提升。

  加入蘇寧不久,家樂福就開始逐步升級到家業務。雙十一期間,家樂福快速融入蘇寧“1小時場景生活圈”建設,升級版的快揀倉在南京、上海試點上線。2019年底,蘇寧金融旗下蘇寧支付全面接入家樂福,家樂福旗艦店在蘇寧易購上線,家樂福和蘇寧產業融合進一步深化。

  疫情爆發後,家樂福到家業務佈局再次提速,在配送時效、覆蓋範圍、經營品類等方面都不斷提升。目前,全國200多家家樂福門店可通過“3公里1小時達”“10公里半日達”“最高一日三送”等不同時效的配送服務,覆蓋51個城市的35萬個社區。

  在門店的數字化改造方面,爲了提高履約能力,家樂福門店增設前置倉,打造店倉一體化的新模式。在履約時效、綜合履約成本、場景匹配方面,家樂福都已經走在行業前列。

  如何通過技術升級提高服務能力和效率,這是家樂福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訴求。

  家樂福的門店經營面積動輒上萬平米,商品多達數萬種。用戶從網上下單後,要在偌大的賣場快速完成幾十種商品的揀貨並非易事。一款名叫“微倉”的手機揀貨軟件的上線,讓這一繁重的工作變得更加簡單:每件商品“有圖有真相”,揀貨員一目瞭然就能找到用戶想要的商品。而且“微倉”還會爲揀貨員自動規劃最佳揀貨路線,大大節省時間,不跑冤枉路。

  蘇寧科技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款“微倉”軟件的應用就能將揀貨效率提升40%,未來家樂福將在更多方面應用智能供應鏈系統,做到提前預測,提升履約效率,用數據跑腿代替人工跑腿,減少時間和人力成本。

  家樂福零售行業帶來的啓示

  雖然實體零售商的經營模式有很多種,在疫情下受到的影響也有差別,但零售行業在這次疫情中也集中爆發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提升實體零售的“抗風險”能力勢在必行。

  知名零售專家厲玲認爲,中國零售企業從商品研發,物流配送,到家服務,以及價格控制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以家樂福的轉型爲例,在加入蘇寧半年多的時間裏,一方面家樂福自身強化運營、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則藉助蘇寧的科技賦能,實現全場景融合改造。

  經過蘇寧的數字化改造,家樂福在供應鏈、物流、會員、門店數字化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並與蘇寧原有資源融合,最終達成1+1>2的效果。

  家樂福由此前單一的線下渠道進行全渠道轉型,用戶既可以到店消費,也可以網上下單配送到家。而經過數字化改造之後的家樂福門店,消費體驗也大大優化。

  實體零售要反思的是門店的高投入、低效益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單一渠道難以滿足消費需求的變化,獲取流量困難。因此實體零售轉型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夯實基本功,強化供應鏈,與此同時,開拓線上渠道,獲取流量,並將線上線下打通、融合。

  如今零售業發展的趨勢是線上線下愈發不可分割。消費者購買渠道多樣化,零售場景和流量入口進一步碎片化。實體零售應基於“人、貨、場”三大要素出發,既要全力擁抱全渠道,也要進一步挖掘和發揮門店優勢,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

  正如央視評論所言:新的零售主體和新的零售方式,正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改變着市場運行的規則,數字技術在這場疫情的考驗中,已經顯示了它強大的魅力,危難之時抓住機遇,未來的道路就能走得更遠、更穩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