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联解体后转入乌克兰空军麾下的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是世界上最后一支使用该机型的部队,最后一架图-22RD在1998年7月进行了最后的飞行。拍摄这张照片时,这架图-22RD是苏联空军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麾下第2航空中队的一架飞机。

巴巴克•塔格维在文中解释了图-22轰炸机是如何成为苏联远程航空兵和其他华约组织国家空中力量的“耳目”的。

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的图-22RD“红色35号”

俄罗斯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图-22“眼罩-C”侦察型轰炸机在苏联空军和海军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该机不仅能搜集情报,而且还可以作为一款能够投掷核武器的重型轰炸机使用。在1962年至1967年间,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喀山的国营第22工厂总共生产了127架图-22R侦察机,其中40架装备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的海军航空兵,其余的则装备了苏联空军。按照原计划,这些飞机将服役至20世纪80年代,此后将被功能更强大的、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的图-22MR侦察机取代。不过,由于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的国家财政状况出现了问题,因此换装计划未能实现。最终,苏联的图-22R/RD型飞机一直服役到1991年,而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在1994年和1998年将他们的“眼罩”退役,不过并没有用其他型号的重型喷气式侦察机取代退役的“眼罩”。

起源

“眼罩”可视为苏联对美国研制的B-58“盗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回应,苏联人还打算用“眼罩”替换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图-16“獾”式亚音速轰炸机。然而,由于图-22的作战半径有限,因此其只能作为图-16机队的补充,直到图-22M问世为止。在1959年至1962年间,苏联人先后生产了20架图-22A轰炸机,之后,便将生产线转为生产图-22R,即重型侦察型。随后,出于探索可行性和测试的目的,将2架图-22A轰炸机改装成了R型。图-22R侦察机是由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代号为“西伯利亚-1”,设计该机型的目的是让其执行战术侦察任务,以支援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的重型轰炸机团。为了执行此类任务,苏联人在图-22R的弹舱中安装了多部相机,并为其配备了SRS-6“菱形-4A”电子情报搜集套件,可在白天/夜间等全天候条件下使用。

苏联空军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的一架图-22R侦察机,其战术编号为“红色21号”

图-22R的主要任务是为苏联空军的重型轰炸机团定位目标,主要是北约基地和前线部署设施,还有地对空导弹系统和雷达;同时,其也可以作为轰炸机使用——在拆除了弹舱内的大部分照相侦察设备后,可以在弹舱挂架上挂载250千克至9吨重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

“眼罩”之“眼”

为了应对恶劣的气象条件并全天候地执行侦察任务,图-22R在其领航员的座舱内安装了FARM-2A型雷达扫描相机,该设备可以从“红宝石-1A”导航/轰炸雷达中捕获并记录目标的图像,用该型雷达扫描相机记录的胶卷可用于事后对目标进行分析。图-22R在弹舱中安装的航空相机主要有:AFA-41/20型航空相机,可用于昼间垂直拍摄;AFA-42/75型航空相机,可用于中等高度的昼间“抓拍”;AFA-42/100和AFA-42/200型航空相机,可用于在中空和高空侧向拍摄照片;AFA-40型相机适用于飞行高度在2万米以上,飞行速度在600千米/小时至1500千米/小时范围内的高空航拍。此外,图-22R还配备了NAFA-MK-75型相机,用于夜间侦察任务。整个夜间照相侦察套件包括一台固定安装的垂直基座,上面安装着两台AFA-42/20型相机和两台NAFA-MK-75型夜间相机,这些相机以向外倾斜30度的角度安装在那台垂直基座上。

图-22R/RD执行昼间任务的主要航拍套件包括成对倾斜地安装在支架上的四台AFA-42/100相机,该相机发挥作用的最低高度为5000米

这些航空相机使用高敏感度的胶卷,但是对夜航照相侦察任务而言,还需要使用FOTAB-100-140或FOTAB-250-215型照明弹,具体使用哪种炸弹取决于飞行高度。当打开弹舱门以投放照明弹时,安装在弹舱前部的相机镜头会受到一块特殊盖板的保护,以免受气流的影响。图-22R可以携带多达22枚FOTAB-250-215型照明弹以执行夜航照相侦察任务,但是在1976年4月2日,当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的一架图-22R发生了悲剧性的事故后,苏军禁用了这种炸弹。

1976年4月2日夜,在扎伊卡上尉的指挥下,苏联空军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的一架图-22R参加了一次导航演习,其任务是对卡拉诺加斯基靶场中的一处目标进行照相侦察,这次任务需要用到四枚照明弹,每枚照明弹均采用了对热不敏感的引信。起飞后大约1小时27分钟,这架“眼罩”飞到了靶场上空,并在9300米的高空准备投下两枚FOTAB-250-215型照明弹。然而,当飞行员按下投弹按钮后,其中一枚炸弹在挂架上爆炸了,紧接着,另外三枚炸弹也相继爆炸,飞机被切成了两半。飞行员和副驾驶安全弹射,但领航员不幸罹难,因为他弹射的高度较低,已经没有时间正常开伞了。

图-22使用的是较少见的向下弹射救生方式

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炸弹的引信保险解除插头安装不当,以及在执行任务前对弹体情况检查不力所致。另一个原因是炸弹挂架的设计欠佳,没有采用保险联锁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只有当载荷与发射装置分离后,引信保险才会解除。

空中加油能力

图-22A的航程有限,而对于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而言,其在欧洲南部上空执行的侦察任务中,至少30%会因为航程受限而难以完成,这促进了“眼罩”空中加油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苏联人给图-22R配备了一个机载加油探头,类似于安装在图-95轰炸机上的空中加油探头。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眼罩”被称为图-22RD,后缀“D”表示“dozapravka”,这个词在俄语中意为“加油”。

在1962年至1963年间,苏军将两架图-22R改装成了图-22RD原型机。工厂测试于1964年上半年开始,重点放在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之间的对接方式上。相关的飞行测试困难重重,在近60次对接中,仅进行了4次输油。在这4次测试中,总共输送了25吨燃油,但是在成功地进行空中加油时,图-22RD实际上最多可以接收13吨燃油。为了提高技术水平,苏联军方的试飞员们又进行了60多次试飞。其中,最初的测试都是由尤里•苏霍夫进行的,但该项目最终是由亚•克里莫夫完成的,克里莫夫总共进行了45次空中加油对接。

图-22RD正在接受一架图-16N加油机的空中加油

克里莫夫曾驾机飞越北极点,进行了图-22RD航程最长的试飞之一。在完成了两次空中加油之后,他驾驶的这架“眼罩”总共飞行了9小时零48分钟。对“眼罩”进行空中加油的测试持续了将近三年,图-22RD型的批量生产工作于1965年开始,到1967年结束为止,共生产了26架。同时,一些之前生产的图-22R也进行了类似的返厂改装。由于能够进行空中加油,因此图-22RD不再需要机身前部的内部油箱了,这增加了机内空间,可用来容纳更多的侦察和电子情报搜集设备。

批量生产的图-22RD由RD-7M2发动机提供动力,该发动机可提供更大的推力,使飞机的最高速度升至1640千米/小时,从而达到了苏联部长会议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最初要求。此外,由于安装了气动操纵的PT-1伸缩式空中加油探头,因此机头的天线罩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为此图-22RD改装了一台“红宝石-1L”雷达,绰号“短角”。

北极侦察任务

苏联海军航空兵下属的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团或海上侦察航空团也进行了所谓的“舰队间训练”,在开展此类训练期间,相关部队从加里宁格勒州的契卡洛夫斯克和克里米亚州的萨基•诺沃费多里夫卡转场到了位于基佩洛沃的北方舰队航空基地。甚至就连不具备仪表飞行能力的图-22R也从基佩洛沃基地起飞执行过远程任务,以拍摄北约的舰艇和基地;在图-22RD进入苏联海军航空兵服役后,其滞空时间有了进一步的增加。

独立海上侦察航空兵第30团的谢尔盖•鲍里索维奇•布特科夫斯基少校参加过从萨基基地前往北方舰队的这些轮战,他当时的军衔还是上尉。他说:“1967年,十多个飞行机组从克里米亚飞往费多托沃,并以那里为基地执行了数次飞往北冰洋、挪威海和北海的任务。其中,图-22R耗时最长的任务之一是在没有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任务共持续了5小时零55分钟。

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装备的一架图-22RD的机尾特写,可以看到DK-20尾炮及其上面的PRS-3“氩气-2”火控雷达

布特科夫斯基少校还回忆说:“1972年秋天,18个飞行机组飞往沃洛格达附近的一座机场,并成功地驾驶图-22RD在同一海域上空进行了多次飞行。在返回克里米亚之前,图-22RD曾进行过空中加油,希望能飞越位于里海的第700靶场,但在最后一刻,计划改变了,飞往靶场的航程被取消了,因此有必要直接返回萨基基地。也不需要再进行空中加油了,因为这会使我们的飞机沉重地落地,而我们是不被允许放油的。为此,我们的指挥官米什科上校决定以超音速飞行的方式消耗掉多余的燃油。”

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这条航线沿着莫斯科防空区的东郊通过,他们已经准备对我们的图-22RD进行拦截训练,但是防空部队并不知道这架图-22会以超音速飞行……最终,没有一架战斗机成功地拦截过我们的飞行编队。”

电子战型号

除后来新造的机身外,一些消息来源还声称,在送至梁赞市第360飞机维修厂的机库内维护期间,又有12架图-22RD被改装为图-22RDK,但正式存在于官方记录中的只有4架。图-22RDK后缀中的“K”表示SRS-11“电缆-4”无线电信号情报侦察系统,该系统是对米格-25RBK“狐蝠-B”侦察机中装备的“电缆-3M”系统的改进型。SRS-11“电缆-4”系统的天线安装在飞机前机身左侧和右侧五对电介质板的下方。

“眼罩”的电子战型号图-22RDK

图-22RDK还加装了图-22RD上的SRS-7“菱形-7B”无线电信号情报侦察系统,该系统的天线安装在前机身两侧扁平的矩形电介质板的后方,紧挨在SRS-11系统天线的后面,并靠近翼根。SRS-7无线电信号情报侦察系统可以确定地面雷达站的类型、操作模式和大概的位置,并将相关情报记录在磁带上。

虽然SRS-7系统记录的情报需要在地面上进行分析,但SRS-11系统采集的数据却可以在飞机还在空中时通过数据链传输。图-22RDK的领航员通常会将“红宝石-1L”雷达设置为手动模式,以便将其波束指向地空导弹或预警雷达站的大概方位,迫使后者从待机模式切换到活跃模式,从而使“电缆-4”系统能够分析数据,并找到其确切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苏联远程航空兵的侦察团可以准确地了解北约国家在哪些地方部署了“奈基-1”“奈基-2”和“霍克”地空导弹。“电缆-4”系统收集的数据还可以帮助苏军轰炸航空团装备的图-22KP飞机使用Kh-22P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的预警和地空导弹阵地,或是在图-22K以及图-16K等导弹载机执行打击任务时,协助图-22P/PD电子干扰机使敌人的雷达无法使用。

现代化改进

对苏联海军而言,图-22R/RD仅仅是其装备的图-16R侦察机的临时替代品,直到批量生产的图-22MR开始服役为止。由于图-22MR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出现了拖延,而且图-22MR本身就是从图-22M发展而来的,因此苏联海军在1979年决定,将图-22R/RD升级至RDM标准。这次改装纯粹是为了执行侦察任务,因此拆掉了原先图-22R/RD上的轰炸系统,同时对燃油系统进行了修改。为了取代旧的SRS-7“菱形-4B”无线电信号情报侦察设备,图-22RDM使用了新型SRS-13“音高”系统,该系统需要安装较大的白色五边形电介质板,而不是在前部机身侧面安装的较小的矩形电介质板。图-22RDM配备了AP-402型全景相机,代替了之前的AFA-41/20地形侦察相机。

拍摄这张照片时,这架图-22RD是苏联空军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麾下第2航空中队的一架飞机。该机后来被升级至图-22RDM标准,并被重新分配给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麾下的第1航空中队使用

虽然禁止图-22R/RD使用照明弹,但图-22RDM却在机身内安装了带有152发FP-100型照明弹的发射装置。图-22RDM其他的夜间侦察手段是7R红外侦察系统,该系统被设计用于在各种气象条件下进行昼间或夜间地形热成像测绘。图-22RDM的另一个重要设备是“通条”侧视机载雷达,该设备具有进行大范围雷达成像的能力,其图像质量与昼间照相侦察图像不相上下。

在1981年至1982年间,只有12架图-22RD被改装成了图-22RDM,当时这些飞机正在国营第360飞机维修厂进行维修,并在改装结束后被悉数交付给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麾下的第1航空中队使用。这批图-22RDM也成了唯一在实战环境下使用过的侦察型“眼罩”:1989年3月,在图-22PD“眼罩-E”型电子干扰机的支援下,4架图-22RDM被用于侦察亚美尼亚人与阿塞拜疆人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发生的冲突。航空侦察发现,苏军第18集团军中的阿塞拜疆裔士兵偷走了18辆坦克和4辆装甲运兵车。

在和平时期的活动

苏联空军和苏联海军航空兵麾下的独立海上和远程侦察航空团广泛参加了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的国内和国际演习,以维持机组人员的飞行熟练度和战备水平。部署在萨基基地的独立海上侦察航空兵第30团一直在参加演习,如1979年与保加利亚空军和罗马尼亚空军进行的演习。图-22R飞行员布特科夫斯基少校对此回忆说:“我们不得不检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防空战备情况,所以我们驾驶着一架图-22PD和一架图-22R沿着保加利亚的南部边界向西飞,接着我们向北飞过保加利亚的西部边界和罗马尼亚,然后我们再调头向东飞去,返回敖德萨附近的苏联领空。这两架飞机遵循相同的航线飞行,但高度不同——第3航空中队的指挥官阿科皮扬中校的飞行高度为11000米,并开启了主动和被动电子对抗系统,以干扰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雷达。”

飞行中的“眼罩”俯视图

“我是飞行员,科迪尤科夫上尉是我的副驾驶,领航员是拜伯林上尉,我们飞的是第二架飞机,飞行高度仅为900米。我们必须进行空战机动,以规避模拟发射的地空导弹和拦截飞机模拟发射的空空导弹。我们不能使用被动或主动自卫系统,而是从海面上200米的高度接近了保加利亚边境;同时,阿科皮扬中校驾驶的那架图-22PD飞得更高,我们双机都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然后,我们飞到了陆地上空,基于安全考虑,我们以200米至300米的高度飞越了喀尔巴阡山脉。当我们飞至保加利亚国土中心区域附近时,我们的SPO-3雷达预警系统显示,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米格-21战斗机正在山谷中拦截我们。”

“我们在低空机动以躲避拦截机,但这没有帮助,因为他们的米格-21锁定了我们三到四次。然后,苏军的苏-15截击机在山谷中与我们一起进行了编队飞行。尽管进行了各种战斗机动和采用了电子对抗措施,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米格-21还是多次拦截了阿科皮扬中校的图-22PD。”

式微与落幕

图-22R/RD原定于20世纪80年代退役,但由于图-22MR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出现了拖延,这就意味着图-22R/RD将一直服役到20世纪90年代。在1993年至1998年间,虽然没有用合适的型号换装,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的空军以及俄罗斯海军航空兵还是退役了他们装备的图-22R。苏联解体后转入乌克兰空军麾下的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是世界上最后一支使用该机型的部队,最后一架图-22RD在1998年7月进行了最后的飞行。

正在起飞的“眼罩”,乌克兰空军的最后一架图-22RD在1998年7月进行了最后的飞行

1989年,苏联空军中现役的图-22R/RD飞机共有40架,其中21架服役于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此外该团还装备有3架图-22PD和6架图-22U/UD。在其装备的21架图-22R/RD系列飞机中,有7架是图-22R,13架是图-22RDM,1架是图-22RDK。1990年1月19日,该团的1架图-22RDM因事故而损失。1991年8月,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停飞了8架图-22R、12架图-22RDM、3架图-22A轰炸机和4架图-22P/PD,以及8架图-22U/UD和1架图-134UShS——这些飞机后来全部由白俄罗斯接管。苏联空军剩下的19架图-22R/RD/RDK全都在驻扎于涅任的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手中,其中包括6架图-22R、12架图-22RD和1架图-22RDK。此外,还有3架图-22PD和3架图-22UD也在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中服役,但最终,所有剩余的“眼罩”于1992年被乌克兰空军接管。

由于缺少零件和燃油预算减少,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的飞行活动急剧减少,一些飞行员每个月只在少数几架可维修的飞机上飞行一次,而其他飞行员则不得不在图-22UD教练型上凑合。维修人员将该团一半的“眼罩”作为“零件捐赠者”,以保持少量处于适航状态的飞机能够正常飞行。当1993年决定解散该团时,这些图-22相继被送到俄罗斯的恩格斯空军基地报废。第290团的最后一次正式飞行是在解散仪式上进行的,时间是1994年8月17日,当天2架图-22UD在场站上空进行了数次通场飞行。白俄罗斯仅保留了2架飞机,即位于兹亚博罗夫卡的1架图-22R和1架图-22RD,这2架飞机均已报废。俄罗斯空军保留了1架图-22RDM,该机在位于恩格斯-2空军基地的远程航空兵博物馆作为展品展出。

涅任的“眼罩”

在苏联解体之前,后来被乌克兰继承的近卫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的主要任务是对中欧、南欧和西南欧进行情报搜集活动。该团唯一的1架图-22RDK被用来搜集北约预警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的数据,每周一次;而图-22R/RD则会定期拍摄北约在西德、奥地利、希腊、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黑海、土耳其和伊朗的基地及活动。截至1992年,大多数第199团的飞行员已成为一流的空勤侦察人员,但由于缺乏备用零件和油料,他们的飞行活动受到了严重限制。

近卫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使用的“眼罩”中,最著名的是这架图-22RDK原型机,该机直到1996年停飞之前一直保持着适航状态。图-22RDK区别于图-22RD/RDM的主要特点是位于机身两侧的SRS-11“电缆-4”无线电信号侦察系统的天线

与白俄罗斯继承的兄弟部队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290团相比,近卫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维持了更好的战备状态。1995年,在该团下辖的三个航空中队里,共有10架图-22R、1架图-22RDK、3架图-22PD和4架图-22UD处于可用状态。然而,情况在18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变化,该团的大多数图-22在达到“大修间隔时间”后都停飞了。不久,该团改编为“独立第18远程航空侦察中队”,只有3架图-22RD和1架图-22UD处于可用状态。为了弥补图-22R数量的不足,该中队补充了6架安-30B飞机。

尽管已经没有了图-22R,但当美国海军的舰艇于1997年年初首次访问乌克兰时,该中队还是派出1架“眼罩”巡逻黑海,并为美国海军的舰艇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在两年前的1995年,该中队的1架图-22RD在黑海上空飞行时左侧发动机发生故障,但机组人员还是设法用一台发动机在敖德萨机场紧急降落了。

1992年5月,近卫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的官兵在涅任空军基地举行仪式,宣誓效忠乌克兰。紧挨着他们身后停放的是一架图-22RD,战术编号为“红色27号”

在乌克兰的“眼罩”的飞行活动逐渐式微的过程中,乌克兰空军试图将其图-22R/RD用于民用目的,例如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进行成像和航拍,以协助乌克兰紧急情况部开展工作。但是,通过这项活动产生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图-22的继续飞行。最终,乌克兰空军最后的2架处于适航状态的图-22于1998年7月退役。短短几个月后,乌克兰议会发布了第242号决议,将独立第18远程航空侦察中队移交给紧急情况部,并更名为“第30特种航空中队”。在1997年至2001年间,部署在涅任的这些图-22相继被报废,而之前驾驶这些飞机的机组人员继续飞安-26和安-30B。

在全部127架图-22R/RD中,有40架最终装备了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5团和苏联海军航空兵下属的独立第30海上航空侦察团。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5团一直使用这些“眼罩”,直到1989年6月开始换装苏-24M/MR。在1962年至1982年间,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5团因各种事故损失了8架图-22R和1架图-22U,其余幸存的图-22R/RD、图-22PD和图-22UD后来被苏联空军的近卫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9团和苏联海军航空兵的独立第30海上航空侦察团接收。由于在苏联解体后,独立第30海上航空侦察团的图-22飞机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可用的,因此该部队于1993年12月30日被改编为驻克里米亚萨基基地的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98中队,并继续使用图-16和图-22飞机,直至1995年8月31日。

1997年惨遭解体的图-22

最终的事实证明,作为一架轰炸机而言,图-22A“眼罩”是失败的,但与苏联空军和苏联海军航空兵中其他任何一款重型战术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和轰炸机相比,“眼罩”的侦察型和电子战改进型,以及可以挂载导弹的图-22K/KD的使用时间都要更长一些,当然这也有图-22M和图-22MR生产工作推迟的缘故。在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人仅生产了10架图-22M3R,这些飞机最终将和2架图-22MR原型机一起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如今,在这些飞机中,只有1架“幸运儿”还在驻伊尔库茨克市别拉亚机场的第6952航空大队服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