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高祖、太祖是庙号,比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庙号的用法,其中一条就是建立基业的为太,功高的为高,同时又有唐太宗、宋太宗等,这种是以“祖有功而宗有德”来定的。

在唐朝之前都是用谥号来判断一个皇帝的一生,有褒、贬、平谥号,在秦朝之前谥号很普遍,不过秦始皇觉得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所以就不用谥号,到汉朝又开始用谥号,常见的有文武景宣元等,比如汉文帝、隋文帝、汉武帝、汉宣帝。

庙号里加高的意思一般是指功劳高,太是指开创基业。所以一般开国皇帝庙号是高祖的其实都是谦虚,简单百度一下就能知道,这种皇帝通常都会往前追认一个太祖。

刘邦的情况属于特殊,毕竟庙号自商朝以后就不用了,秦朝统一后也不用谥号。司马迁对谥号庙号不太了解也是正常,结果就给搞混了。

不过也有例外,西晋司马懿是高祖,司马昭却是太祖,说明对庙号的考虑还是比较多的。

而宋朝和明朝跟唐朝不一样,完全是白手起家的,赵匡胤的老爸只是后周禁军的普通将领,他的祖父赵敬当过刺史,没有封爵,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赵宋的天下,完全是赵匡胤自己打出来的,“宋”的国号也是得于赵匡胤自己的官职——“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商丘,为春秋时代宋国的国都)。所以赵匡胤来当大宋的太祖就没什么问题了,因为“宋”的历史就是从他才开始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