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刚建国时就开局不利,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当属燕云十六州了,作为中原门户以及重要的蓄马地被石敬瑭拿去孝敬了契丹。

燕云十六州有什么战略价值呢?这个其实不用笔者说,各位看官也都知道,凡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块地方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它可不仅仅是让中原丧失了马匹来源,这地方还被辽以及后来的金经营的有声有色。

“失岭北则必祸燕然,丢燕然则必祸中原”

宋辽之间来回拉锯那么长时间,其实就是因为辽随时可以冲出燕云地区来中原做客,而宋恰恰对此提心吊胆,北边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甭管北方邻居咋想的,宋廷就得全面准备。也正因为此,宋人也是世代想要夺回燕云地区。

赵匡胤的策略

赵匡胤对于统一全国这件事做出的决策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因为他的根据地就是在北方,再往北的话就是辽以及受辽国支配的傀儡国家了,可扩张的空间并不大;而南边却恰好相反,政权林立的南方犹如一盘散沙,先吞下南方,就可专心对付北方。

策略是对的,只可惜赵匡胤壮志未酬身先死,没等对北边用兵就驾鹤西游了,他的继任者赵光义把他的遗愿也给继承了。

赵匡胤给宋王朝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大后方,赵光义即位后,也想在武功方面有所建树,起码是要能比肩哥哥的,且不说赵光义的能耐是大是小,就看他猴急的样,他也不是个稳重的人啊。

赵光义的北伐

979年,赵光义第一次北伐。这次北伐赵光义的主要目标是北汉,没选辽作出击对象,说明赵光义此时还算理智。

北汉与辽之间订有盟约,辽也在此次战争中出兵增援北汉,但被宋军击败,而后赵光义命令部队猛攻北汉,最终北汉扛不住投降了。若是赵光义就此收手,那此战打得的确漂亮,但赵光义的想法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此时军队已是疲惫不堪,部将们也有意休战,更何况经此一战,朝廷的封赏迟迟不见,就更加剧军队厌战的情绪。

赵光义不顾实情,也不提赏赐,亲率大军打到了幽州城下,被辽军以逸待劳打得大败亏输,他本人也中箭受伤。至此,第一次北伐以先胜后败结束。

六年之后,辽国的景宗皇帝过世了,留下个小皇帝当家,还有一位萧太后。这孤儿寡母的让赵光义看到了机会,于是他又点起人马准备第二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中,赵光义还是猛冲猛打,但辽国不是北汉,这种打法行不通,结果自然还是失败了。所以两次北伐,均暴露出赵光义好大喜功、不重视敌人的特点,如果再稳一点,燕云十六州说不定早就拿回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