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趙姐,前天碰到她時,臉上一臉愁容,看起來很憔悴。

當我問她是不是沒睡好時,她告訴我,兒子特別好動,凡事不是這兒動動,就是那兒摸摸,沒上學前,總是惹禍,不是把水杯打翻,就是把東西弄壞,上了學以爲會好點,沒想到更加”變本加厲”。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除了睡覺,孩子精力總是過於旺盛

“你說這孩子是不是孫猴子轉世?似乎感覺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是精力旺盛,每次帶他出去玩,他在前面跑,我在後面追,幾個回合下來,我已經喫不消了。”

我笑着對他說:”孩子嘛,好動很正常,不要過於擔心。”

“正常?” 她喫驚地看着我,接着說:”我所認識的孩子中,沒有一個像他那樣精力旺盛的。我擔心他是不是有多動症?”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我鎮定地對她說,”這不可能,多動症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你家孩子一切很正常啊,不可能有這種病,他只不過是精力過剩而已,幫他消耗掉一些精力不就可以了嗎?”

趙姐聽了我的意見後,似乎豁然開朗,開心地說,”我怎麼就沒想到這點呢?”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趙姐試着給孩子報了一個學跆拳道的班。後來,她告訴我,孩子特別感興趣,學得很認真,回到家就不停地練,一堂課下來,體力消耗特別大,回家後,看了一會動畫片,就嚷着有點累要休息,最終,一個睡前故事都沒講完,就睡着了。

和趙姐有着同樣困惑的父母可能不在少數。他們疑惑的是爲什麼孩子會精力過剩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精力是什麼。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孩子的精力總是很足夠

什麼是精力?

在《管理精力》書中,精力被認爲是做事的一種能力。

它由如下4個部分組成:

一、體能

所謂的體能,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身體的狀態,有沒有好的身體,全部要靠它,可以說,它是整個生命動力的核心,以下所有內容都必須以它爲基礎。

二、情感

這是一種做事的情緒狀態,可以理解爲是一種情商,它包括正面積極的情緒和負面消極的情緒。正面情緒諸如開心,喜悅等等,讓人心情愉悅,而負面情緒如焦慮、沮喪等等,則讓人傷感。

三、思維

這是一個人看待一件事或一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一個擁有積極思維方式的人,他的目標感很強,做事不太容易放棄,反之則會由於缺乏目標,做事混亂,而最終選擇放棄。

四、意志

意志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是做任何事的源泉和動力。一個意志感強烈的人,性格上比較堅定,有主見;而意志力不堅定的人,性格上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見解。

由此可見,擁有足夠的精力,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孩子爲什麼精力過剩?

爲什麼孩子會精力過剩?

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學家,瑪麗·科爾卡博士曾做過一項調查,數據研究表明,約10%左右的孩子都有精力過剩的症狀,特別是那些有領導才能或有表現慾望的孩子尤爲明顯。

對這種孩子,不少家長特別頭疼。平常除了要上班,回到家還要做家務,忙碌了一天,非常的疲憊,而孩子們卻像個猴崽子似的上躥下跳,到處折騰、惹禍。有些孩子會特別調皮,家長最後不得不怒語相向,搞得親子關係異常緊張。

有些父母肯能會認爲孩子是有多動症,正如趙姐所擔憂的,不過多動症和精力過剩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多動症也叫多動障礙症,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而有這種症狀的孩子具備以下3個特徵:

1. 精神特別活躍;

2. 行動異常衝動;

3. 注意力不夠集中。

其次,有多動症的孩子不能安靜地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他的記憶力不好,做事總是丟三落四,沒有耐心。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多動障礙症

孩子精力旺盛,從人的生理角度來說,是由遺傳因素來決定的,和普通孩子不同的是,這種孩子,他們體內分泌的腎上腺素要明顯高很多。

那麼,這種腎上腺素是幹嘛的呢?

據醫學上的解釋,腎上腺素是一種激素,是人體經歷了一些刺激,比如興奮、恐懼、就會分泌,且出現心跳與呼吸加速,力量和反應速度大大提升。

所以,具備這個特徵的孩子比較好動、調皮,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但這種孩子,絕對不能給他們貼上”調皮”、”搗蛋”,甚至是”不聽話”的標籤,這隻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產生逆反情緒。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精力過剩的孩子有什麼表現呢?

精力過剩的孩子具體表現是什麼?

首先,做什麼事都很好奇

精力過剩的孩子 保持着一顆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東西,都想去研究一下,但是他研究的方式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比如,他喜歡把玩具泡在水裏,看他們”游泳”;把外面奇形怪狀的石頭、樹葉、爛木頭撿回來放在家裏研究。

其次,永遠不知道”停”

精力過剩的孩子,似乎永遠都不知道疲倦是啥滋味,根本停不下來,喜歡這裏動,那裏摸,一會把家裏的抽屜翻了一個底朝天,一會又把玩具、書本弄得到處倒是,任何東西到了他的手裏都會變得”慘不忍睹”,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引起家人強烈的反感,極容易被標上”多動症”的標籤。

再者,注意力不會太集中

精力過剩的孩子,明顯會有耐心不足的情況。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對太多的東西感興趣,所以注意力很容易被其它東西分散,做事顯得缺乏耐心。比如,他在玩積木時,突然發現積木旁邊有小車子,便會扔下積木去研究小車子,而且很快便進入了狀態。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如何幫孩子改掉精力過剩的問題

家長該如何幫孩子改掉”精力過剩”的問題呢?

第一, 讓孩子”動”起來

孩子既然精力過剩,那麼就讓他用掉多餘的精力,這是一種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趙姐的孩子,可以讓孩子多參與一些消耗體力的運動。如打球、跑步、跳繩等,以便孩子獲得身體上的舒適感和心理上的平衡。

俗話說:生命貴在運動。精力過剩,未必是件壞事,至少他增加了孩子的運動量,也消耗了不少過剩的能量,而且動的孩子,性格上是比較活潑的,常常能給父母帶來一些驚喜。

第二, 集中注意力

當白天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後,晚上在孩子臨睡前,安排一些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活,比如:可以給孩子講講故事、唱唱兒歌,陪孩子一起做做智力遊戲等等。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根據孩子不同的時間規律,及時調整他的狀態,其實是有利於孩子身體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

第三, 讓孩子種點花草。

閒暇之餘,可以讓孩子種點花花草草或飼養些小動物,這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他更強的耐心,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在無形中,把他自己的精力消耗掉。

而且,種植與餵養小動物都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讓他們更加愉悅、活潑,渾身充滿相激情。

孩子調皮搗蛋,四處惹禍,是不是有多動症?不,是精力過剩所致

種植,餵養,讓孩子心情愉悅,活潑

第四, 增長孩子的知識

帶孩子多出去玩玩,比如,可以去圖書館、博物館、植物園或一些遊樂場,只要能消耗孩子精力的地方都可以去,不僅能擴展自己的知識、擁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還能讓孩子心靈上有更寬廣的發展餘地,不至於由於精力過盛而盲目發泄。

孩子精力過剩並不是一件壞事,作爲父母,要多理解孩子,與他保持一定的親密度,多換位思考下,這有可能是孩子的一個優點,在引導好孩子的同時,及時幫他釋放掉心理上的壓力。

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確看待孩子所做的一切,多給孩子一點耐心,不隨意指責孩子,認爲他所做的事沒有意義。其實,他能很好地堅持下來,已經實屬不易,正如《奇葩說》裏有一期所說的:世上沒有什麼事是有意義的,意義都是人賦予的,而堅持本身就是一個無比閃亮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