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iye a:link,p#qiye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 .text img {max-width:630px;}

隨着住建部提出了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以來,智慧社區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智慧小區作爲智慧社區的“單元”,各地智慧小區建設如火如荼,都在探索適合本地區的智慧小區新模式和新規範。

一、智慧小區帶給安防業的發展機遇

目前,智慧小區的建設分兩種類型,即改造型智慧小區和新建型智慧小區建設。無論是投資政府、投資公司、物業主導的改造型小區,還是地產公司主導的新建型小區,智慧小區的建設都離不開安防和AI智能化的建設,爲安防業帶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1.安防智能化智慧小區建設的基礎

根據小區的場景分析,大華股份提出了6重安全防護立體化防控防護系統,確保小區的安全。譬如從小區的周界、出入口、公共區域、單元門、入戶門和室內,每個場景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

從傳統的周界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室內報警系統、電子巡查系統等延伸到對進入小區的人、車、物的管控方案,譬如動態捕捉着進出小區的人、車、物信息,並把數據通過網絡實時傳送到智慧小區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因此對小區安防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改造型智慧小區項目中的安防系統改造,譬如小區出口人閘和車閘、單元門單元門口機等,成爲智慧小區改造的基礎。據統計和分析,每個小區改造金額爲50萬,如每年改造小區10000個,每年小區改造量爲50億。其中安防系統佔比爲60%,因此每年安防設備銷售額將爲30億,市場空間巨大。

2.AI智能爲小區智慧化添磚加瓦

隨着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地方將人工智能與智慧小區相融合,探索智慧社區的新形態。

智慧小區綜合管理平臺對視頻監控、智能周界、可視對講、報警、門禁、人員出入口、停車場、巡更、訪客、梯控等子系統統一管理,並能構建出各種智能生活場景,通過安防體現出住戶日常使用的便利性、體驗性、參與性,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使用粘性。

譬如小區內部居民人臉通方案:從小區出入口到小區單元門、到小區電梯,均採用人臉開門、訪客人臉管理方案等。總之,將人臉識別、大數據等技術加載到社區場景應用中,完美結合落地,爲智慧小區的建設添磚加瓦。

二、智慧小區發展面臨的挑戰

1.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

推動智慧小區建設實踐的過程中,受到小區硬件、網絡設施、系統平臺、人員素質、技術水平、資源整合、投入資金以及小區居民認識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目前,智慧小區建設普遍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地智慧小區建設紛紛試點,總的來說,智慧小區的建設還是在摸索中前進,尋求適合當地情況的智慧小區新試點、新模式和新標準。

如何利用新的技術體系、標準方案、新產品,涵蓋不同的小區,不同應用場景,滿足政府、物業、業主等各類應用和服務,同時又解決系統和技術差異性,是智慧小區發展的難點和挑戰點。

2.建設資金來源的問題

對於智慧小區的建設,由於物業公司生存的狀況並不樂觀,並沒有自掏腰包來改造小區硬件的動力,因此建設資金的來源也是面臨的一個問題。

如何發揮政府的優勢,即政府主導,吸引社會資源參與。智慧小區建設鼓勵按照“政府主導、行業引導、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來運作,譬如吸引投資公司、互聯網公司參與小區的建設,從而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