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當年橫蕩草原,縱橫漠北,強橫近千年,無人敢當,欺漢高祖於白登,納昭君於塞外,與強盛的兩漢對立了四百年。

赫連勃勃

可一轉眼,不過百年時光,到了東晉十六國期間,那個曾經無比輝煌的草原霸主,已經極度羸弱,被遠近各方新崛起的勢力超越,連匈奴以前的奴隸羯族都能騎在匈奴頭上吆五喝六,併入主中原建立了比較強大的國家。

在十六國這樣的時代下,但凡是有些狼性的匈奴人,自然不甘於此,更不甘於自己引以爲傲的民族繼續沉淪。就在這個時候,機警、奸詐、兇殘、狡黠、嗜血的天生狼王誕生了,他就是赫連勃勃,匈奴人落幕前最後的一道光芒,也是幾近傾覆的匈奴人最後的一根稻草。

赫連勃勃年少時,匈奴就已經極度式微,只能靠依託各大強勢的政權,在夾縫中求得一席之地,他的祖上,曾先後投靠過鮮卑叱幹部和拓跋部、氐族,他自己也曾投身過羌族的後秦帝國。誠然,這已不是匈奴虎步草原的時代了,一匹狼卑躬屈膝,自然就會帶來無窮的仇恨,而一批仇恨的狼,永遠是喂不熟的,恩將仇報是這匹狼的天性。

赫連勃勃祖上的鐵弗匈奴

第一階段:寄人籬下

赫連勃勃志向遠大,但是礙於起點不夠,匈奴這兩個字不再能支撐他快速崛起,也不能讓他可以輕易成功,所以最初時,和他父輩和祖輩一樣,只能寄人籬下。

早年隨父親劉衛辰一同受封於前秦苻堅大帝帳下,待到前秦淝水之戰慘敗,剛整合起來的國家迅速崩塌,劉衛辰父子憑藉朔方之地和近四萬騎兵,打算裂土自立,但是恰逢代國(北魏)脫離前秦復國,拓跋珪率領強大的鮮卑銳意進取,對於身側不遠處這支騎兵不太放心,而且對匈奴人所佔據的這片地方很感興趣。

然後就打,但是事實證明,匈奴確實不行了,被鮮卑大軍大敗,劉衛辰被俘殺。赫連勃勃便投奔鮮卑的叱幹部,鮮卑人害怕拓跋部責罪,於是將赫連勃勃抓起來準備送給北魏。叱幹阿利比較欣賞赫連勃勃,於是暗中接下他,將他送到了後秦的高平公沒奕於那裏,沒奕於把女兒嫁給赫連勃勃,從此赫連勃勃開始進入了寄身後秦的時光。

赫連勃勃由於長得俊朗且頗有才能,很快得到了後秦皇帝姚興的欣賞。

胡夏立國之後

胡夏巔峯時期

第二階段:豺狼本色。

赫連勃勃因爲得到姚興賞識,很快便平步青雲,拜將封侯。不僅如此,姚興更是委派赫連勃勃幫助沒奕於鎮守高平,將他安排在與北魏相交的前線,並且把三城、朔方的雜夷以及劉衛辰當年死後投奔後秦的匈奴部衆三萬人送給了赫連勃勃。義熙二年(406年),姚興又將三交五部鮮卑以及雜族共二萬多部落配給他,並讓赫連勃勃鎮守當年匈奴的根據地朔方。自此,赫連勃勃有了自己創業的資本。

然而,有了資本之後第一件事是什麼呢?

頗爲讓人想不到,那就是火併對自己恩重如山的老丈人沒奕於。至於原因嘛,首先是,同在高平和朔方,臥榻之側,怎容有他人;更重要的是,赫連勃勃看上了老丈人手下那批能征善戰的軍士了。

於是公元406年,赫連勃勃假裝率軍前往高平附近狩獵,然後對高平發動突然襲擊並殺死他的岳父沒奕於,兼併沒奕於的軍隊,人馬達到數萬人,從此有了自立的資本。自此,赫連勃勃資本雄厚,成爲了朔方強大勢力,後秦、北魏、涼等都不敢輕視,鑑於此,赫連勃勃完全不受對他恩同再造卻一步步走下坡路的後秦朝廷的節制,鴻鵠大志(狼子野心)盡顯無遺。

赫連勃勃創業

匈奴騎兵

第三階段:勇猛創業

在赫連勃勃看來,後秦對於他,不過是個避難所,一旦有資本和機會,自然是要脫離的,這點並不讓人意外。

公元407年,赫連勃勃叛秦自立,自稱天王、大單于,建國號大夏,史稱胡夏。

建國之後,首要任務自然是爭取生存空間,於是赫連勃勃就開始了南征北戰的進程。首先是征服附近的其它雜居的各族各部,確定自己在朔方地區的單一話語權,赫連勃勃首先擊敗了鮮卑,穩定了根據地。

然而此時的周邊地區,東有北魏,是一頭正在崛起的雄獅,已初露王霸之氣,雖然此時北魏戰略重心放在東邊只剩一口氣的後燕王朝,但是也不敢惹;南是後秦,此時雖然不在巔峯,但是雄主姚興健在,國力仍然強盛,短期內不可圖也,圖也打不過;北是草原,也是鮮卑拓跋部的地盤,打不過;於是就把目光投向了西方,南涼,鮮卑拓跋部別支在河西走廊創建的政權,對於赫連勃勃的新興政權來說,說強不強,弱也不算太弱。

但是相比其它鄰居,就這個好惹,在求親不成的情況下,赫連勃勃開始對南涼用兵,前後兩次大敗南涼,斬殺將領數十員,殺傷敵軍數萬,獲取牛羊馬匹人口無數。因此實力大增。

第四階段:謀取長安

對於赫連勃勃來說,野心和仇恨是他前進的目標,所以他一次次的吞併那些對他有恩的上級。但是光有朔方數百里之地,遠遠不夠與羣雄並爭,特別是黃河東邊的北魏,讓赫連勃勃憂心不止。

既然如此,那就必須要汲取更多的能量,才能讓自己更加強壯。於是赫連勃勃就將目光放向了那個曾經收容他的後秦王朝。此時的後秦,已經病入膏肓,坐擁關中膏腴之地,卻國力每況愈下,這樣的病老虎,自然逃不過赫連勃勃敏銳的狼目。

在擊敗南涼之後,便開始了對後秦的用兵,數次擊敗後秦大軍,收後秦降軍數萬,此時,赫連勃勃的大夏,雖然國力還是比不上後秦,但是已經縮小了差距,而且國運正在向上攀升,而後秦則反之,如夕陽西下。

這時,赫連勃勃便有了對長安和關中的想法,他知道,姚興尚在,後秦不可輕圖,但是姚興已經四十好幾了,做事越來越暮氣。更讓赫連放心的是,姚興的兒子們都是無能之輩,只要姚興一死,則取長安如探囊取物。

胡夏政權

第五階段:奪取長安

蟄伏數年,期間赫連勃勃改了姓氏,從劉改爲赫連,結盟了西秦和北涼,又多次擊敗了後秦的來犯。

後秦已經極度羸弱了,可正在這個時候,一代雄主姚興病死了,不能再爲危難中的後秦掌舵。

姚興死後,後秦國內政局大亂,這時候,南方的劉裕大舉北伐,中原已盡攬手下,對後秦也成了泰山壓頂之勢,後秦滅亡只在旦夕之間。而對於赫連勃勃來說,這是個天大的好機會。

劉裕滅後秦,板上釘釘,畢竟在這個時候,天下無人能與劉裕爭鋒,連機敏如赫連勃勃,也不會是劉裕的對手。而劉裕打下關中後,必然不會久留,因爲劉裕也上了年紀,收復洛陽長安之後,這天大的功績,也該回南方取晉而自立了。而劉裕一旦離開,必定會帶走主力部隊,長安就會空虛,留守的軍馬不會是赫連勃勃的對手,那麼赫連勃勃就可以輕鬆的拿下長安。

而劇情正是如此發展的,公元417年8月,劉裕攻破長安,後秦滅亡。本來劉裕打算繼續北伐,一統天下,當然,他也有這個資本和能力,但是天不助劉裕,卻暗中幫了赫連勃勃一把。十一月,劉裕最重要心腹和謀臣,坐鎮京城的前將軍劉穆之突然去世,劉穆之死後,無人能替他控制建康朝廷,劉裕後院起火,頓感後路無託的危險,於是留下一萬人,率主力部隊回師彭城。

而後不到一年,劉裕留守的沈田子和王鎮惡發生內訌,劉裕的兒子,長安留守劉義真獨木難支,赫連勃勃趁勢南下,如羣狼出擊,轉瞬間擊敗東晉留守大軍,赫連勃勃先入咸陽,再進長安,胡夏政權自此達到了巔峯。

統萬城遺址

塵歸塵、土歸土

功名終是塵土

​第六階段:命比紙薄

“帝室徽赫、上與天連”的赫連,雄踞關中和河西,雄兵十數萬,鐵騎數萬,真的就足以和東晉與北魏三足並立了嗎?

顯然不是,那個時代,有兩個人他是萬萬不能敵的,而不巧,這兩人都是他的對手。分別是前文所說的劉裕,若不是劉穆之突然病故,公元418年,或許就不是赫連勃勃南下取長安,而是劉裕北伐攻取統萬。而劉裕在公元422年就去世了,這或許是赫連勃勃驕橫的一次機會,但是很不幸,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因爲公元423年,繼劉裕後,又一個當世第一強人即位爲帝,那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那個一統北方的超強男人。

所以,胡夏政權和赫連勃勃終究還是命不好,碰上了這號猛人。

攻下長安後,胡夏政權就已經達到了極限。赫連勃勃或許也知道,他不可能真的實現他夢想的那樣,成就大禹的偉業。他沒有選擇定都長安,而是仍舊選擇退居陝北的統萬城,從此可以看出,赫連勃勃此時已經想要守成,而非進取了。

又過了幾年,公元425年,那個狡詐機敏、殺人無數、殘暴嗜血又狠辣果決的一代梟雄赫連勃勃病逝於統萬城永安殿。

而在這幾年,北魏的拓跋燾卻迅速成長起來了,開始有西進統一北方的想法,而大夏,自然就無法避免北魏的屠刀,面對雄才大略的拓跋燾,或許赫連勃勃都不是對手,又何況他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所以,公元427年,北魏不費吹灰之力便攻下統萬城,公元431年,胡夏殘部也被北魏所滅,自此,胡夏滅亡。匈奴基本在中國歷史上消滅了蹤跡。

總結語

那個匈奴最後的倔強,那個草原最狡黠的狼王,哪怕你曾得天幸而強橫一時,但是終歸還是天不助時就命比紙薄。赫連勃勃確實才華足以閃耀一時,但是匈奴確實不是那個命中註定的匈奴了,最終還是勢單力薄,無力賺取更大的成就。而身後,更是人才凋零,很快就被人所破。自此以後,匈奴就徹底消失於中國歷史上了,一個強橫了千年的民族,還是沒有擋住時代的車輪,在胡夏政權這裏結束了歷史的使命,迴光返照,就此了了收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