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柔暗香

由於時間關係,這篇文章只是給你提供一個切入口,讓你簡略地去了解一下“致良知”的一般性原理,更詳細的實踐方法留作以後有時間再鋪開來說。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將會在微頭條裏慢慢地跟朋友們分享,記得留意。

什麼是致良知?王陽明在《傳習錄》裏說過,致本體之良知,則事事物物各得其理。天下萬事萬物存在的道理就在你的良知掌控之中。前面跟大家提到過通俗的解釋,就是讓你當前所面臨的問題自動復位,從哪裏來回到哪裏去。

把心靈調整到一定的“靜”態,當然並不是絕對的靜下來,你反覆去練習反覆去摸索幾次就會知道我所說的靜態是怎樣一種體驗。達到這層境界之後,將你的問題放到這層狀態裏面,這個時候“良知”就會開始感應,開始發揮作用了。

雲湧霧殘

“良知”就是問題的催化劑,“致”的過程就是問題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

在問題被化解的這個過程中,你什麼都不需要去想,換句話說就是不能讓你的大腦理性思維去幹預,一旦干預這個過程,那麼一切將會前功盡棄,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必須重頭再來,否則別指望問題得到最理想的解決。

在儒家的修身方法裏,問題正在被化解的這個過程叫做“誠意”,就是沒有任何欺騙的意思,只要有閒雜念頭涉入,就是欺騙,表示已經違背天道了。

一水寒雪

最後,當問題在“良知”的推動作用下被完全化解之後,如同拔雲見日,一切柳暗花明,答案就會非常明朗地呈現到你面前。

換個角度來理解,其實問題和答案不過是同一事物的兩種存在狀態,一陰一陽謂之道,“良知”便是道,可以讓事物的兩面互相轉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