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雖然出自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不是事實,但依然能反應當時背景下一個嚮往仕途的人,真實的寫照和考取功名的不易。范進到底在考取仕途的路上經歷了哪些?

小說裏范進生於白廟村的貧窮家庭,50多歲仍然是個童生,家中窮困不堪,20多次的落第的經歷把他弄得十分脆弱,但是他還是熱衷科舉,渴求功名利祿,是一個情感脆弱,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可憐的書生,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做唯一的奮鬥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餬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越是得到的難越是越發的維護和毒害現有的地位和物質)。

范進中舉後,雖然物質富有了社會地位也高了,但其靈魂完全被科舉毒化了,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說明他中舉後也會和封建統治階級一樣欺壓老百姓的。(作者吳敬梓還是給了主人公一個好的結果,最起碼50多歲中了舉人,但屬於大器晚成哪一類,考取舉人之後,順利地一次性考取了進士,終於夢寐以求了。)小說很戲劇有點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的意思。諷刺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醜陋。

范進中舉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年代裏,讀書是他唯一通達“黃金屋”“顏如玉”的獨木橋。所以范進讀書幾十載,久經科場,老大不悔,用他岳父的話則是“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然而癡心不改,還想混個天鵝屁喫。也受盡了鄰里尤其胡屠夫的侮辱。終於在他54歲的時候,叩開了富貴之門,讓胡屠夫岳父(被罵現世寶,窮鬼,范進竟說岳父教訓的是)刮目相看,備受敬重,搖身一變成了精神領袖。

然而我們清末陝甘總督左宗棠在得知中舉後,堪比范進中舉,讓他顛喜得差點跟范進一樣,要人摑他一掌,才能回得過神。左宗棠的科舉之路同樣不順暢,跟曾國潘有一拼,1832年與二哥到長沙考試,考完了等着張榜成績,黑色八月度日如年,中舉後鬧出了戲劇性的“吊兒郎當”的笑話,被大哥罵,可當喜訊傳到大哥的時候同樣兩隻襪子竟穿一隻腳上,滿地找另一隻襪子,被小20歲的弟弟笑話,可笑嗎?這就是人性,輪到自己時,完全懵圈狀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