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是沉積在膽囊內的結晶,患病率約爲5%-25%,西方人羣、女性和老年人羣患病率較高。根據結石的組成成分,膽囊結石可以分爲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及混合結石(既有膽固醇結石又有膽色素結石)。有些人爲了早上能晚點起牀,又不想工作遲到,於是免去了早餐這一重要環節。自認爲既提高了生活效率,又能減肥,沒有什麼不好。殊不知,不喫早餐對我們身體的危害可大了。不喫早餐,晚上存的膽汁不能排掉,濃度就會升高,長此以往,就容易形成膽結石。

身體爲什麼會出現膽結石:

首先,膽汁中含有膽固醇和鈣,當這兩種成分中的任何一種出現飽和,都有可能出現膽汁析出現象。

其次,高濃度的鈣和膽固醇會從膽汁中聚集,形成解痙、沉澱。

最後,當沉澱物附着在膽囊內壁,一旦膽汁濃度過高,就會有更多的結晶附着在沉澱物上,形成了一個,甚至多個膽囊結石。

什麼人容易因此引發膽結石?

1、體重超標

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以上的人,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2、嗜甜食者

經常喫甜食,過量的糖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可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同時膽固醇合成也增加,導致膽汁中膽固醇處於過飽和狀態,促使膽結石形成。

3、長期高蛋白、高脂肪飲食者

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使體內膽固醇增加或肝臟合成膽固醇量增多,造成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易形成膽結石。

膽結石的危害:

膽結石,可引起膽絞痛,常常表現爲:喫了脂肪類食物後,右上或者中上腹會出現劇烈的疼痛,疼痛感延至背部、肩部,還可能會引起嘔吐、噁心等症狀。

不過還有一部分患者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這並不是說膽結石對身體無害,事實上這種“無症狀結石”對要引起重視不要忽略了它的存在。

據悉,膽結石如果長期不治療,容易感染誘發炎症,引起急、慢性膽囊炎,或者膽管炎,甚至引起癌變的發生。

日常生活中膽結石的預防有:

1.馬齒莧小薊茶是醫書《太平聖惠方》中有記載

材料:馬齒莧、小薊各5 g、白扁豆、淡竹葉、蒲公英各3g

製作方法:將幾樣一起放入鍋中,加入1升水,大火燒開,開了以後再用小火煎煮50分鐘,直到只有300ml左右即可。

飲用方法:過濾出藥湯,將300毫升藥汁分成2份,早晚兩次飯前半小時空腹溫服,堅持飲用7天即可緩解症狀,堅持飲用1月即可利尿排石,這裏注意的是,一定要溫服。

2.桃仁黃芪湯

用料:核桃仁、白果各60克,黃芪、川穹各3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所有原料洗淨,一併放入沙鍋中煎熬成湯液,去藥渣後加入蜂蜜即可。每日1次,連服數日。能夠補腎益氣,排石去淋。適用於氣虛伴有結石的患者。

3.馬齒莧豆蔻茶

用料:白豆蔻6克,馬齒莧、淡竹葉、甘草各3克 ,人蔘2克

做法:將所有原料洗淨接穗,一同放入鍋中煎煮,待水沸後,即可飲用。每日2次。

功效:有溫陽利水排石的功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