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丁香園

體檢報告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有些人可能有些陌生。

人體中 LDC-C 水平升高可能會阻塞血管,導致血管硬化,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前兆。

因此,它也被醫生們稱爲‘壞膽固醇’。

像是年齡增長、抽菸、高血壓、缺少運動、喝酒等因素,都可能導致 LDC-C 水平升高。

而 LDL-C 水平每降低 1 mmol/L,冠狀動脈事件會下降 23%,心臟事件會下降 21%,甚至,全因死亡率也會下降 19%。

更重要的是,LDL-C 越早降低,獲益越大。

因此,降低 LDL-C 這一研究方向,一直是全球臨牀研究和治療實踐的熱點。

但究竟 LDL-C 水平應該降到多少?

答案五花八門 。

從全球指南更新來看,LDL-C 目標值經過多次下調,已經從 80mg/dl 降到了 50mg/dl。

並且,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最新的 ESC/EAS 血脂管理指南,更是提出了‘The Lower, The Better(越低越好)’的理念,強調‘在高於 1.0 mmol/L(40 mg/dl)的水平上,LDL-C 的降低幅度沒有下限’。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建議‘將 LDL-C 降低到新生兒水平’,也就是 30~35 mg/dl 之間。

從現有研究來看,也不乏相關的證據支撐。

例如,JUPITER 研究發現,當 LDL-C 水平降至 30 mg/dl 後,部分患者獲益更加顯著。

在首個應用 PCSK9 抑制劑的臨牀終點試驗 FOURIER 研究中,採用依洛尤單抗將患者 LDL-C 水平下調至 30 mg/dl 後,不僅沒有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在降至 10~20 mg/dl ,即低於新生兒 LDL-C 水平的個體中,還觀察到了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進一步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