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或者“湖广填四川”,人们一定会想到“张献忠屠川”。
明末清初,川渝大地十室九空,真的都是因为张献忠造成的吗?
据当年的亲历者张烺在《烬余录》中说,四川人口锐减,死于张献忠之手的只占三成。
原文是这样说的:“其死于献贼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之掳掠者二,因乱而相残杀者又二,饥而死者又二,其则死于病也。”
那么,这种说法可信吗?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从张献忠第一次入川,到清政府平定四川,前后加起来长达近半个世纪。
其间,政权更迭频繁,你来我往,连年战乱。
其中,张献忠五次攻入四川境内,还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
前四次入川,张献忠打着义军的旗号,杀人相对少一些。
第五次入川,李自成已兵败身亡,张献忠已经看不到希望了,加之川人的反抗和南明军队的进攻,他在撤离四川时,见川人心念故主,疑心被川人出卖,于是丧失了理智,下令剿灭川人,并且挖坟掘墓。
他不但盗掘墓中财物,还利用坟墓中的棺材板作战,比如攻打重庆时,在通远门外久攻不下,最后他命人挖开城外的坟墓,利用棺材板做盾牌,掩护工兵到达城下,最终炸开了城墙。

据《蜀破镜》中记载:“成都所属州县,人烟断绝千里,内冢白骨亦无存。”
无疑,张献忠对四川的伤害是最大的。
除了张献忠,李自成也曾经攻入四川,围成都20日。
而在川东北一带,也就是重庆地区,活跃着另一支农民军,他们就是“摇黄十三家”。
其首领分别为摇天动、黄龙、张显、胡九思、袁韬、马超、刘惟明、王高、梁时政、景可勤等人,一共十三支队伍,所以称为“摇黄十三家”。

除了农民军,最大的凶手就是清军了。
清军曾六次攻打重庆和成都等地,所到这处,烧杀掳掠,催粮逼款。
顺治四年,清将梁一训辙出成都,将城中百姓数千人驱赶到绵州,全部杀死。
《四川古代史稿》中记载:“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
据《四川通史》中记载,康熙平定吴三贵的战争中,川南富顺一二百里内,全部耕牛被清军抢去装运行李,而且遍地逃兵,搜寻可食可用之物,奸淫烧杀,不受约束,致使“路无行人,道唯荆棘”。

除了清军,还有南明军队,这些军队名义上是南明军队,实际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自然谈不上什么军纪,基本靠劫掠为生,而手段极其下作。
比如《南充县志》中记载,顺治四年,有一支由王祥带领的南明军队占领顺庆,开始的时候,向每空出售免死金牌,一个牌子需要若干两,然后又出售牛票,每张也要若干两。
百姓为了自保,只得花钱购买。

你以为花了钱就能消灾吗?
NO!
等这一波压榨完了之后,他们便“牵其牛、掠其人、掘其粮、焚其室、胥西之民而兵之。”
顺治六年,曹勋部驻扎雅州,因为无粮可征,竟然连百姓播下的谷种都给刨了出来。
他们只要看到谁碗中有吃的,直接开抢,然后对其用刑,直到将家里的能压榨的压榨空了才作罢。
据《蜀乱纪实》记载,“故民虽免于兵刃百死于拷掠者十常八九也。”
这样的情况下,百姓连门都不敢出,或者躲在森山中,不能下地耕种,大部分农耕断绝,只能活活饿死。

兵乱造成遍地死人,自然就会引发瘟疫。
顺治二年,重庆瘟疫流行,骈死连村。
四川也流行大头瘟、巴眼瘟、马蹄瘟等,导致人肉互食,数百里无人烟。
除了人祸,还有天灾。
顺治四年,四川大旱,顺治七年,四川又发大水,康熙朝更是水灾不断。
还有虎患。
由于人口锐减,十室九空,有一村庄难见人影,导致遍地老虎。
又因为人少,遇到老虎根本无法自保,无数人丧身虎嘴。
据说重庆城就曾进过老虎。

据《离离传》记载:“自甲申以来,民之死于兵者半,死于荒者半,死于虎者半。“
可见虎患之猛烈。
综上所述,造成四川人口锐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张献忠确实应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但不应该笼统的用一句“张献忠屠川”概括了事。
那些参与的屠川的刽子手,我们不能忘了他们,一个也不能少,都应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对于那一段历史,你看完后有什么要说的呢?
欢迎留言。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