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調皮的,少年時期都有過愛玩愛鬧的時光,與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也難免有發生矛盾的時候。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之間都是爭吵一會兒又和好,但偶爾也有需要家長出面的時候,這時家長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平時的家教如何。

01

孫子摔壞同學玩具,家長索賠1000

方方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小學生,平時不管在家還是在學校表現得都十分不錯,成績也很優異。

在家裏也很少提無理的要求,周圍的人總是對他讚不絕口。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父母工作都很忙,平時都是爺爺在照顧他,但方方几乎沒有讓爸媽操心過,叫家長到學校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不過這一天方方的爺爺卻接到了孩子班主任的對方,電話里老師告訴老人,他的孫子摔壞了同學玩具,現在家長索賠1000,讓家長趕緊過去處理。

放下電話爺爺就趕到了學校,一開始他以爲孩子可能是無意中摔壞的,並且做好了賠償的準備。但是到了學校瞭解完事情經過後,爺爺又有了另外的打算。

原來,方方這次之所以摔同學玩具,是因爲對方經常嘲笑他,還給他取外號。一直以來孫子都忍了,但是這次這名同學居然慫恿其他小朋友一起喊他的外號。

這種行爲把方方激怒了,直接將他的進口玩具摔到了地上,結果壞了。

對方家長到了以後告訴老師這個玩具是進口的,價格一千多,希望方方家能賠償。

但是爺爺到了以後說的一番話卻讓對方啞口無言。爺爺表示:我的孫子從來不招惹是非,這次如果不是你家孩子挑釁在先就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這件事上你必須向我孫子道歉。另外我看你這個玩具超市裏有賣過一樣的只要300,算上折舊費我給你200。

並且我孫子在學校被你家孩子追着喊了好幾年外號,你們家也應該道歉。

爺爺的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不卑不亢,既指出了別人的錯誤,也主動承擔了該負的責任,把對方的家長也說服了。

老師對於爺爺的處理方式也頗爲讚賞,不過關於兩個小朋友的教育問題,還是不容忽視。

02

孩子發生糾紛,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護犢子"是正常的現象,每個孩子都是家庭裏的心頭肉,與別人發生糾紛自然想替孩子爭口氣。

不過在沒有分清對錯之前,切勿隨意下結論,以免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那當孩子發生糾紛,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1、問清楚緣由

家長不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就向對方發火,問清楚有緣纔是最重要的。

因爲很有可能挑釁他人的是自家孩子,如果不分青紅皁白控訴一番,到時候只會打臉自己。

2、負起該負的責任

如果家長髮現自家孩子確實是做錯事的那個,就一定不能護犢子,應該讓孩子負起該負的責任,並且趁機教育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要自己承擔。

3、不是孩子的錯別退讓

是自己孩子的錯要負責,但如果是他人的錯,也絕不應該退讓。當和事佬,息事寧人這種態度不能放在自己家孩子受委屈的基礎上。

如果這麼做,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委屈,覺得父母懦弱膽小,自己不被保護,會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

未成年人是非觀念還不成熟,在一起發生矛盾很正常。

但是作爲一名成年人,在孩子發生糾紛的時候應該正面引導,一味的"護犢子"只會害了他們,大家怎麼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