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1年4月,在桐乡县令方雨亭和杭州知府林迪臣等人的资助下,蒋百里开始东渡日本,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此时的蒋百里,年仅二十岁。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海宁州硖石镇(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镇)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882年10月13日,出生于临县海盐。其祖父蒋光煦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拥有藏书楼“别下斋”,收藏珍贵典籍10余万册,并刻有《别下斋丛书》和《涉闻梓旧》两部传世之作。
其父蒋学烺,因生下来左膀残缺,蒋光煦不喜欢他,养育到十余岁的时候便将他送到海盐一寺庙出家。就这样,蒋学烺当了十年的和尚,最终耐不住清苦和寂寞,于是便还俗学医,并娶了穷秀才之女杨氏为妻,后生下独子‘蒋百里’。
天资聪慧,才气干云
蒋百里十三岁的时候,其父便因病去世了,第二年杨氏还得了一场大病,请了很多医生来治疗都不见起色。孝顺的蒋百里便想到了古人有“割股疗亲”的故事,于是他便偷偷的割下自己左臂的一块肉,做药引熬药给母亲喝,结果母亲的病竟然奇迹般的痊愈了。没有父亲这个家中的顶梁柱,蒋百里母子就开始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十分困苦。蒋百里的叔伯们见他们母子生活艰难,便给了他们几亩薄田,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杨氏的父亲是一位秀才,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也曾学过读书写字,在没有足够多的钱让蒋百里去上学的情况下,杨氏白天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晚上则回去教他读书写字。后来,当地的私塾先生倪勤叔见蒋百里天资聪慧,顿生爱才之心,于是愿不收“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须先向老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修”。在清末时期,还未做诗文的学生每年的学费6元至8元大洋,已开笔的则在8元至12元左右。这里可理解为“学费”),教他读书学习诗文。
蒋百里每日废寝忘食的埋头苦读,学识大有长进。1898年,年仅十六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
有一次,蒋百里偶然看见桐乡县令方雨亭“观风题”一纸,上例有题三十道,限一个月之内交卷,蒋百里看后兴致大发,遂洋洋洒洒写了数十万言交卷而去。方雨亭在看完蒋百里的答卷之后,连连拍案叫绝,取为超等第一名,并在其批示的结语上写道:“此真我中国之宝也”。然后便将其推荐给杭州知府林迪臣,随后考入求是学院(即浙江大学的前身)就读。
弃笔从戎,东渡扶桑
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此时的蒋百里才十二岁。在此次战役中,以日本水师大获全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而当蒋百里得知这一消息后,深受刺激,遂萌发了弃笔从戎、抵御外侮、建立强大国防之志愿。
1901年4月,在桐乡县令方雨亭和杭州知府林迪臣等人的资助下,蒋百里开始东渡日本,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此时的蒋百里,年仅二十岁。
弱冠之年的蒋百里,虽然身体瘦弱,体制不佳,但是他始终坚持身体锻炼。有一天,求是书院的老同学钱均夫来访,走进校门便远远看见一条身板结实的男子在翻单杠,动作娴熟,山下翻腾。钱均夫好奇走近一看,几乎不敢相信他就是昔日那个弱不禁风的蒋百里。钱均夫两眼崇敬地看着蒋百里,并用手拍着他的肩膀说:“百里兄,好身手啊!将来你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同时期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里,人才济济,仅华人就有像蔡锷、张澜、许崇智、蒋伯器等人。值得一提的是,同为浙江人的蒋伯器,因其两人才华出众,成绩突出,还被章太炎赞誉为“浙之两蒋,倾国倾城”。此外,在学习期间,蒋百里还与蔡锷成为了莫逆之交!而其中蔡锷讲的:“要革命,笔杆子不如枪杆子”,深深影响了蒋百里,从而也促使他终身献身于中国国防事业。
他们两人还与另外一个名叫“张孝准”的同学,被誉为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三杰”。
1905年,蒋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同时还夺得了第三期士官生的冠军。按照日本的规矩,位居士官榜首的学生会得到日本天皇亲自赐刀,日本人皆引以为荣,但不料却被中国学生所得,因此日本学生视为奇耻大辱。于是从第四期开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便开始将中日两国的学生进行分开授课,以此来预防中国学生再夺冠军。
1906年,蒋百里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顺利毕业,回到祖国!
少年得意,飞黄腾达
蒋百里回国后,时任浙江抚台的张曾扬想委派他做第二标统,但却被蒋百里婉言拒绝了,而向其举荐了自己的同乡“蒋伯器”。而蒋伯器更是凭借此职位,一路做到了中华民国的第二任浙江都督,可谓是名噪一时。蒋百里则转而投在了东北总督赵尔巽的幕府中,担任参谋长。而此时的蒋百里,不过只有二十多岁的年纪,可谓是少年得意,飞黄腾达!
后来,将百里向赵尔巽表示,自己在日本学习的不过只是初级阶段的军事理论而已,对于中国的国防实用性并不大,因此想前往当时的军事强国——德国去实习军事,以此来运用到中国的国防上来。赵尔巽对蒋百里的想法非常赞同,于是便鼓励并资助他前往德国实习。
蒋百里来到德国后,在第七军担任实习连长,而当时的统帅便是大名鼎鼎的兴登堡元帅,即后来魏玛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蒋百里身体偏瘦,因此当他来到德国后,很多德国军官都不看好他,甚至还怀疑他会不会骑马。正当德国军官嘲笑和质疑他时,一个德国教官却突然说道:“你们不要嘲笑他,看他走路时的步伐,就知道他是一个骑术高明的人。”
的确,这个德国教官所言不虚,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骑手,而且还从不用缰绳、马鞍和马鞭。
有一天,兴登堡元帅召见蒋百里,当他看见这个身体瘦小且精炼的中国军官时,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以前拿破仑说过,在若干年之后,东方必定会出一位伟大的将才,这或许就是你吧!”此话一出,蒋百里顿时在国内成为了当红的“明星”,声名大噪。
1910年,蒋百里从德国实习完成后回国,受到当时的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邀请担任禁卫军的标统。但被蒋百里婉言拒绝了,因为他想凭借自己的实力一级一级的往上升,而不是以自己名声来给自己划定级别。于是,将百里便要求担任管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营级。
自杀未遂,喜结良缘
1912年12月,年仅31岁的蒋百里被袁世凯委任为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领少将军衔。
蒋百里在担任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后,便一心想创办出一所中国乃至是世界第一流的军校,以此来训练新军,培养将才报效国家。但想要实现这些,就必须有足够的军费支持,为此,蒋百里多次写报告向上级请求增加经费,但此时的北洋当局一心只想扩大自己的私人武装,根本没有人会顾及到军校的发展。蒋百里多次碰壁,一怒之下便向袁世凯递交了辞职报告,但遭到了袁世凯的拒绝。
随后,本以为袁世凯拒绝了自己的辞职就能拨发经费,但事实并非如此,蒋百里还是在经费问题上多次碰了钉子,即便是他亲自赶赴到北京陆军军部请求拨款,但也依然遭到了拒绝。
1913年6月17日,请求拨款失败的蒋百里垂头丧气的回到了保定。
回到保定的蒋百里越想越气,想起当初在进入校门时对全校师生的公开承诺:“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伤心绝望之余,蒋百里当晚将自己锁在家中,一边喝酒,一边写着遗书,其中一封是写给自己母亲的,其余的遗书既有给本校教育长张承礼的,也有给自己的好友蔡锷和陆军总张段祺瑞的。但当遗书都写好之后,蒋百里又愤怒地将其撕成碎片,继续喝酒!
第二天(1913年6月18)清晨5时,蒋百里身穿军服,配好指挥刀,并将一只手枪藏在了口袋里,怒气冲冲的走出卧室,召集全校教职员2000余人在尚武堂前集合。蒋百里说道:
“初到该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如此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
说完,蒋百里便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蒋百里应声倒下。但万幸的是,子弹并没有伤及要害。而蒋百里自杀的壮举,很快便震惊朝野。
随后,袁世凯便委托日本公使迅速派遣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赶赴保定实行手术,并同时派遣一名得力助手前往配合治疗,务必将其治好。
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夺得过第一名,因此日本人非常敬佩他,随即日本公使便派遣了日本军医平户和其助手佐藤屋登前往保定,挽救蒋百里的生命。
而在这段治疗过程中,蒋百里渐渐对佐藤小姐产生了好感。而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蒋百里给佐藤写了很多封信,其中有一封是向她求婚的,但却遭到了佐藤的婉言拒绝。随后,蒋百里便在给佐藤的回信中说道:“因你而生,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不得不说,蒋百里追女孩还是有一手的。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年后,佐藤小姐最终还是答应了蒋百里,与他结婚。婚后,佐藤便改名为“蒋佐梅”。
他们先后生育有五个女儿,其中他们的三女儿,便是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英”,而蒋英女士的丈夫,便是家喻户晓的“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
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先生病逝于广西宜山(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享年56岁。
参考文献:《“天生兵学家”蒋百里的传奇人生》、《蒋百里全集》、《蒋百里先生全集-第六辑》、《民国史》;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