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度》为《青年报·冰点周刊》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


作者徐百柯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他们是故去的名校校长,文章报国的报人,埋头学问、以学术报国为天职的知识分子,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金融界的精英、马上赋诗的将军……他们是梅贻琦、蒋南翔、张季鸾、胡政之、刘文典、杨荫榆、陈西滢、梅汝璈、顾维钧、卢作孚、陈望道、蒋百里……围绕着他们的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秩事,通过本书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作者徐百柯,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目前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2004年6月《冰点周刊》创刊,人物版设“钩沉”专栏。徐百柯主笔两载,“钩沉”被评为《冰点周刊》最佳专栏。期间文字在此集结成书。


在书中的序言中曾提到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感到自己,以及周围年轻人的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主要是一种精神的缺失。于是,作者就想去看看“民国那些人”,当年那些大学里的老师、学生,那些知识分子,他们是怎么生活,怎么求学、教书、治学,怎么工作,怎么为人、处世;他们追求什么,有什么理想,有着怎么的精神、风范;对我们今天重建自己的生活、理想,有什么启示。

作者的这些想法正是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的原因。现在的生活太丰富了,一个手机就能帮你快乐的度过一天,刷视频、聊微信、打游戏。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我们缺失了一些东西,缺少了一种精神。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回曾经的一些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