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讓沃爾瑪跑了!

來與去,進與退,都是形勢使然。正如***在一篇評論中所言:“沒有所謂的馬雲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

作者/靈獸 李又尋歡 ID/lingshouke

▲這是靈獸第743篇原創文章

-1-

李嘉誠跑了,家樂福跑了,麥德龍走了,沃爾瑪什麼時候跑?

幾天前,它很高調的對外發布了未來在中國市場的計劃,未來5-7年,沃爾瑪計劃在中國新開設500家門店和雲倉,包括沃爾瑪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商店、沃爾瑪社區店多個業態。

在大部分媒體的通稿中,“此舉意在彰顯沃爾瑪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持續加大投資發展。”

沃爾瑪向來比較低調,此次一反常態,反倒讓人覺得意味深長。

是要破除一些“外資撤離”中國市場的傳言?

是要向外界展示一下“放心,我們不跑”的決心?

還是,它是想用這樣的姿態,向家樂福、麥德龍、歐尚,以及包括此前退出中國市場的那一幫歐美零售業的小夥伴嗎喊話:你們還是太年輕了?

不管怎麼樣,似乎它還不想跑。

進入中國已經23年的沃爾瑪,根據2018年連鎖百強數據,門店數441家,2018年銷售額805億,較前一年增長僅0.3%。也就是說,未來幾年,沃爾瑪門店數要增長近120%,這已經是要“再造一個沃爾瑪中國”的節奏了。

不過,別說5~7年,沃爾瑪這個“老司機”,以前連3年的未來計劃也很少披露,或者說,沃爾瑪的發展戰略,也經常隨着市場和形勢的變化而變化。

用網友的話說:魯迅曾經說過,能看到1年以後的都是人才,能看到3年以後的簡直太了不起了。

你在7年前能想象,我們的經濟和生活變成了現在這樣了嗎?這兩天刷屏朋友圈的對比,也就是2017VS2019,兩年而已!

所以,5~7年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2-

或許中國的零售市場上,未來的一段時間裏,歐美零售巨頭中,你只能看到沃爾瑪孤單潛行的身影。

按照它的規劃,除了要新開500家店,200家現有門店將通過鮮食和自有品牌、數字化及業態變革,在未來3年內進行全面升級。同時,最掙錢的山姆會員店,3年後也將在目前26家店的基礎上增至40~45家。

這兩個數字,比起新開店的數字來說,更靠譜一些。

當然,沃爾瑪也很聰明,500家店可不是什麼大賣場,而主要是開小業態門店,比如沃爾瑪社區店和雲倉,即前置倉。據說,目前沃爾瑪已經在全國開出了50多家雲倉——這個大部分是山姆會員店的配置,面積爲200~300平米,SKU在1000個左右,根據沃爾瑪此前披露過的數據(2018年11月),運營成熟的雲倉坪效已超13萬元/平米,高出傳統超市十幾倍,客單價也超過200元。

如今一年過去,想必數據可能會更好了?

所以,這種200~300平米的雲倉纔是未來500家新店中的主力部隊——顯然,其對於這個新業態在未來的中國市場顯然寄予了厚望。儘管《靈獸》認爲,前置倉這種模式,對於有着豐富的實體店運營經驗和豐富線下渠道的零售企業來說,遠比純粹的其他玩家更有機會,但目前市場上,還未出現這種到家業務模式真正盈利的企業——而且未來的變數也很大。

其實,山姆會員店纔是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王牌中的王牌。將這個業態的門店數翻一一番,決策還是明智的。

沃爾瑪此番公佈的未來發展計劃,另一個重點是社區店,也就是惠選超市,2018年4月在廣東開出首家,目前有8家店。同樣是其公佈的數據,2019年第三季度,惠選超市銷售額和客流增長均超過20%。其中O2O銷售佔比超過30%。

遺憾的是,雖然有銷售和客流增長的比例,卻沒有公佈此前和現在的具體運營數據——這讓外界對這一業態的未來無法做出最佳的判斷,不過,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只能這麼說,還有增長,總比沒增長要好吧。

惟一需要時間驗證的是,社區店會成爲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的另一片綠洲嗎?至少,社區店面積和屬性以及其公佈的未來將要開店的數字,都不足以支撐其在業績上實現更大的突破。

-3-

很難解釋外資零售企業這一兩年來在中國市場上的去向。比如家樂福,以區區60億人民幣的估值,就將中國市場的業務拱手交給了蘇寧。而麥德龍,在中國市場上一直盈利,也突然就將中國市場80%的股權轉售給了物美。

這些一直口口聲聲說中國業務是他們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但走的時候,居然連個招呼都懶得打。

不明白也就在這裏:一個發展勢頭良好、盈利能力在增長的中國市場,他們爲什麼要賣掉?

或許一家外資零售企業中國高管的話頗具代表性:作爲企業,只會在最合適的時機做最好的決策,讓企業的利益和價值最大化。

他們走他們的。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似乎還不錯——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10月31日,中國市場銷售淨增長6.3%,可比增長3.7%,是5年多來最好的數據。

從這個角度來說,沃爾瑪可能確實長期看好中國市場。但同時它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消費增速和經濟增速均在下滑的市場。也就是說,未來的增長空間不像前十年、或20年前那麼大,未來的生意也不可能像從前那麼好做。

20年間,外資零售巨頭曾經爭相湧入中國市場,從最開始的合資(政策規定必須與國內企業合資),到零售業對外全面開放後,外資零售企業開始通過各種方式收回股權,在中國市場逐步獨資。沒有想到,僅僅十餘年過去,這些巨頭們竟然又將手中的股權悉數交給了中國企業。

不知道,這些中國企業,會不會成爲“接盤俠“?

來與去,進與退,都是形勢使然。正如***在一篇評論中所言:“沒有所謂的馬雲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

外資零售進退中國一覽表(不完全統計),來源:駝富邦

《靈獸》不久前曾經說過,歐美系的外資零售企業中,除了沃爾瑪外,家樂福、麥德龍乃至此前的TESCO樂購、百安居、家得寶等,均已經被本土零售企業收購或已退出中國市場。當然,還有剛剛進來的Costo和ALDI(奧樂齊),但這兩家老外,在中國市場纔剛剛完成零的突破,未來如何變數多多,暫時還不成氣候。難道,這就是當年意氣風發進入中國市場的一衆外資零售企業的終局?

換句話說,在未來的中國零售市場上,外資巨頭中如果還有戲可看的,也就剩下沃爾瑪這個孤單的身影了。

沃爾瑪和其他外資零售企業的確有一點點的不同。比如,錯過了中國電商發展的黃金時代,但哥有錢,買了1號店玩了一陣,發現自己玩不轉,轉手就給了京東,併入股京東,成爲其第三大股東。這樣的玩法,確實一般人比不起——真做不過你,我就買了你。

在家樂福還風頭正勁、沃爾瑪業績卻始終不溫不火的時候,《靈獸》就曾經指出,沃爾瑪是一家有耐心的企業:用足夠的實力和時間去培育一個市場,只要它認爲這個市場有未來。這一點,從它進入中國市場承受的漫長虧損期就可見一斑。而放眼全球,很難有其他企業有財力、精力和決心做到這點。

更重要的是,它還有足夠的實力去犯錯誤(主要是有錢),並承受錯誤的後果,一旦意識到了錯誤還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去調整改正,所以,對中國零售企業來說,雖然短期內單獨面對沃爾瑪某個門店的競爭時可能會佔據上風,但就算是新興渠道(如電商、前置倉)以一種異乎尋常的方式野蠻生長,成功攪局了實體零售,只要中國的政策不發生大的變化,沃爾瑪仍然遲早會是大多數中國零售企業最可怕的對手。

重點有二:一是沃爾瑪要有足夠的耐心,投入足夠的錢;二是中國的政策不要發生大的變化。這兩項其中任何一項出問題,沃爾瑪都有可能會重新審視中國市場的業務。

在全球,包括中國,沃爾瑪都一直會是一家重要的零售商,但單純從對行業發展的影響來看,雖然沃爾瑪已經在連鎖百強中位居第5(2018年數據),很快可能會繼續上升(第三名華潤萬家正從不少區域市場退出,會影響到業績),但中國本土的零售企業已經能坦然面對這樣一個巨頭的存在,並且近距離的競爭中也很多企業都並不弱勢。

所以,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的存在,其實象徵意義更大,也更重要——它是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一面標杆,或者說,是一個真正的風向標。它的去與留,遠比其他外資企業的來與走,影響要大得多。

而這纔是文尾最大的彩蛋——千萬別讓沃爾瑪跑了!(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參加全球最大零售業展—德國EURO SHOP

中國不少優秀企業也將參展

如凱創冷鏈展位在15號館—15E21

靈獸遊學團將深度考察德國和法國

兩個國家,四場交流

一個嚴謹,一個浪漫

歐洲零售創新,一覽無餘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詳情

招賢納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