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净沙·秋思》出自元曲作家马致远的笔下,属于一篇小令,该篇小曲主要是以秋景为切入点,用若干零碎之景拼接成了一幅秋下夕阳、人影落寞的图景,也正是这幅图景所蕴含的韵味深长的意境给予了读者无尽的遐思,也给了这小令本身极高的艺术地位。可以说,马致远在这里把景中之情,情中之景巧妙地加以结合、交融,构成了令人动容的秋色夕阳之图景。

在中国,诗词歌赋一直以来被当作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正是因为这样,许许多多颇有韵味的古代诗词得以广泛流传,它们历经世世代代,至今依旧被人们所感叹、传颂。当然,这些诗词曲令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一定程度上依附其自身的优越性。它们有的节奏轻快;有的风格俊朗;有的语言飘逸;有的韵味非凡……总之,每一篇都有着作为诗词本身异于其他普通之作的精彩之处。

今天我们所说的这篇《天净沙·秋思》同样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其生动传神的画面之美在浩瀚的古典诗词曲令中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天净沙·秋思》出自元曲作家马致远的笔下,属于一篇小令,该篇小曲主要是以秋景为切入点,用若干零碎之景拼接成了一幅秋下夕阳、人影落寞的图景,也正是这幅图景所蕴含的韵味深长的意境给予了读者无尽的遐思,也给了这小令本身极高的艺术地位。

这作品是马致远在困顿失意,漂泊他乡之时,独身一人辗转于羁旅途中所作。当时的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之政策,无数的青年才子抑郁不得其志,只能终日惶惶度日,马致远便是这其中一员。他一生未能得志,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日子,他虽心有不甘,却无能为力,便只能把心中万般苦恼付诸笔下,于是便有了诸如《天净沙》一般的“秋思之作”。

该篇小令篇幅极其短小,一共只有五句,却句句是景,字字含情,将一个漂泊他乡的旅客凄苦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小令前四句皆是写景:枯藤、老树互相缠绕着,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在他们的上方;不远处小桥下的流水涓涓流动着,旁边稀疏的有几户人家;在两旁古老的行迹斑斑的破旧道路上,秋风凛冽着,一匹瘦弱的老马缓缓徐行,而陪伴这些的,只有一轮渐渐西下的落日残阳……

一枯藤,一老树,一昏鸦,一瘦马,皆是凄凉之景,似乎都没有了生命的朝气,不觉间将这浓郁的秋色嵌入了无尽的悲凉之中。最后一句更是画龙点睛,偏偏是在这萧瑟秋色中,矗立着那么一位肠断天涯的漂泊异乡人。如同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是眼中景,景中情亦是心上情啊,这途中所见,历经种种,无一不是心中所感,叫人抑制不住地触景生情,哀叹自己的悲凉之境。可以说,马致远在这里把景中之情,情中之景巧妙地加以结合、交融,构成了令人动容的秋色夕阳之图景。

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马致远又巧妙地结合了意象的运用,给予了这秋景繁复而杂糅的深层意蕴。在这里,马致远使用的意象极其之多,“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风”、“马”、“夕阳”,短短数句意象竟达十种之多,而这意象虽多,却并不杂乱,它们都共同指向一个归结点,那就是 ——悲。可以说,这其中种种,皆是断肠人心中悲苦之情的载体,而这些意象也正是在同一情感的牵引下串联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秋色图,叫人不由得拍手叫绝。

我们再纵观全诗,数种意象,多个景物,都摆脱不了一个“悲”字的缠绕,而至于景物究竟如何 ,作者并无详细描绘,任由读者加以发挥想象,其实不论是何般景象,都一定是笼罩在悲凄的情感色彩之下的,所以至于真正的图景究竟如何也就不重要了。但这却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或萧瑟,或唯美,或宁静,或衰颓……而不论是哪一种,其意境都必然是无所极致、深远悠长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