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背對着空蕩蕩的上海大劇院座位席,一個人在舞臺上熟悉場地。 殷立勤 攝

 中新網上海4月30日電 (記者 殷立勤)4月30日,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背對着空蕩蕩的上海大劇院座位席,一個人在舞臺上,錄製京劇《大唐貴妃》選段《梨花頌》。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爆發之後波及全球,文化和旅遊行業也不例外,各種形式的現場演出紛紛按下暫停鍵。受此影響,1月24日(除夕)起上海大劇院發佈多輪取消演出並退票的公告後,大、中、小劇場等表演舞臺的大幕再未揭開,其他公共空間的文化活動如藝術課堂、會員活動等也逐一停辦。

  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背對着空蕩蕩的上海大劇院座位席,一個人在舞臺上熟悉場地。 殷立勤 攝

 5月2日,在因疫情影響暫停演出第100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上海大劇院將通過全媒體平臺線上放送,以一場主題爲“有光,就有戲”的特別演出,帶大家回到大劇院演出啓幕,場燈亮起的那一刻。5月2日19:30,包括金星舞蹈團、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等,上海芭蕾舞團青年舞者吳虎生、戚冰雪等,上海民族樂團王音睿、曹蘊等,音樂劇《變身怪醫》中文版劇組劉令飛等藝術家,上海歌劇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韓蓬等,將先後登場,帶來持續約60分鐘的劇場現場版演出。

  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背對空蕩蕩的上海大劇院座位席,一個人在舞臺上。 殷立勤 攝

  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背對着空蕩蕩的上海大劇院座位席,一個人在舞臺上,錄製京劇《大唐貴妃》選段《梨花頌》。 殷立勤 攝

 在現場演出停擺的這段時間,上海大劇院這方“水晶宮殿”裏的藝術之光從未熄滅,在“雲端”先後推出“在線一刻”“對話大師”“藝見”等音視頻欄目,覆蓋表演藝術鑑賞、一線藝術家獨家訪談、文化產業運營經典案例剖析等多個塊面,這些線上運營舉措獲得好評的同時,大劇院仍持續收到公衆的問詢,甚至有觀衆直截了當地表示:錢包鈔票早已備好,只待劇院大門重開。與此同時,上海大劇院線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重視和加強場所的衛生、清潔、消毒等工序,聯絡相關票務渠道做好觀衆的退票服務。和國際演出方保持即時溝通,着力拓展國內優秀文藝團體和優質演藝資源,營造復工、復演的良好基礎。

  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背對着空蕩蕩的上海大劇院座位席,一個人在舞臺上,錄製京劇《大唐貴妃》選段《梨花頌》。 殷立勤 攝

 “有光,就有戲”緣於二十多年來上海大劇院運營的一則慣例。每當夜幕降臨,有演出在大劇院內上演時,或時逢重大節日慶典,便會點亮大劇院建築內外的燈飾裝置,此時鋼索玻璃幕牆在燈光照耀下顯得尤爲晶瑩剔透,流光溢彩,大劇院內外一覽無餘,惹人注目。實際上,這也成爲市民觀衆關於大劇院最直觀的印象,只要大劇院亮燈了,一定是有名家、名團或是名作來了上海。

  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正在觀看剛錄製的京劇《大唐貴妃》選段《梨花頌》。 殷立勤 攝

 在國際劇場界,舞臺的燈光還有着別樣寓意。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世界各地的劇場也面臨演出大面積取消、人員大批失業的困境。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等歐美表演行業重地相繼關停之後,一些劇院點亮了“魅影燈”(ghostlight)。這是廣泛流傳的一個傳統:在演出結束之後,會在舞臺中央留一盞燈,避免漆黑一片導致的安全隱患。據說這一得名和舊時人們相信劇院裏有棲居於此的“魅影”有關。但在疫情期間,歐美同行點亮“魅影燈”,同時發出了這樣的訊號:留下一盞明燈,光明將會迴歸。

  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面對空蕩蕩的上海大劇院座位席,一個人在舞臺上。 殷立勤 攝

 “有光,就有戲”,既是上海大劇院對觀衆的承諾,也是舞臺將再次“揭幕”的象徵:舞臺暖心以待,我們終會重逢。這是一份大劇院爲觀衆們準備的特殊禮物,在疫情中爲大家撫慰心靈,提振信心。這一策劃在前期就得到了國有院團、民營院團以及文藝界人士的積極反響,來自上海歌劇院、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民族樂團、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金星舞蹈團、音樂劇《變身怪醫》中文版劇組等藝術家,將在這場特別演出中悉數登場。

  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背對着空蕩蕩的上海大劇院座位席,一個人在舞臺上,錄製京劇《大唐貴妃》選段《梨花頌》。 殷立勤 攝

 由於疫情尚未最終結束,考慮到演職人員和藝術家的健康安全,爲保證此次演出的順利進行,確保演出空間保留安全人際距離,本次特別演出內容選擇分時段錄製。受邀藝術家及團體以“接力棒”的形式,在不同時段來到大劇院的舞臺進行拍攝。這場演出將以熟悉的大劇院大劇場觀衆廳紅色座椅爲背景,這在大劇院的過往演出中從未有過,攝製團隊力求將整臺演出以“走進劇場”的觀演體驗帶給線上收看的觀衆。(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