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鑑於王一知出衆的工作能力和在黨內的地位,1949年2月,主席、周公等人特地接見了她,希望她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再挑一挑重擔,領導新中國的婦女工作。王一知的丈夫,是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張太雷,她還曾經住在李大釗家裏,跟着李大釗工作,還與早期婦女運動的先驅向警予一同工作過,跟著名作家丁玲還是同班同學,並在周公的直接領導下,在白區工作長達10年之久,跟主席、朱老總、瞿秋白等人非常熟。

在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婦女界的革命先驅,比如鄧穎超、蔡暢、向警予等等,今天再來介紹一位:王一知。

提起“王一知”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並不代表她的地位不高、成就不大,而是因爲她高風亮節,幾次拒絕了升遷的機會。


那麼,王一知在黨內的地位有多高呢?可以看一下其他幾個響亮的名字——

王一知的丈夫,是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張太雷,她還曾經住在李大釗家裏,跟着李大釗工作,還與早期婦女運動的先驅向警予一同工作過,跟著名作家丁玲還是同班同學,並在周公的直接領導下,在白區工作長達10年之久,跟主席、朱老總、瞿秋白等人非常熟……

這一堆響亮的名字,足以證明王一知參加革命之早、地位之高了。

很多人都看過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對劇中的李俠與敵人驚心動魄的鬥爭印象深刻,實際上,李俠的原型叫李白,而李白當時就在王一知的領導下工作。


當時,王一知奉命與龔飲冰假扮成夫妻,在上海建立了三個祕密電臺,即李白臺、鄭執中臺、楊健生臺,在日寇、汪僞特務的包圍之下,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樑”。

後來,李白電臺被敵人破獲,李白夫婦被捕,王一知在關鍵時刻機智沉穩,迅速組織另外兩個電臺撤離,並設法營救出了李白。

1945年,周公陪同主席在重慶談判期間,專門接見了王一知,高度讚揚了她在上海工作的成就。

國共簽訂《雙十協定》的頭天晚上,主席提出要見一下王一知,工作人員以爲主席對她不瞭解,就先寫了一份王一知的簡歷,主席看後,對周公笑着說:“哦,一知啊,誰敢對她一知半解呦!”

周公便給工作人員講,其實主席早就跟王一知認識了,對她再瞭解不過了,工作人員都尷尬地笑笑。


(圖:王一知與兒子張知春合影)

鑑於王一知出衆的工作能力和在黨內的地位,1949年2月,主席、周公等人特地接見了她,希望她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再挑一挑重擔,領導新中國的婦女工作。

但是,這一次,王一知卻婉拒了這個安排,說:“祖國解放了,我想做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希望能到中學當個校長。”爲了這個願望,王一知後來又多次給中央寫信,請求批准。

後來,中央批准了她的請求,讓她擔任上海吳淞中學校長。

一年後,中央再次來函徵求她的意見,想讓她到教育部任職,結果她再次婉拒了。

1977年,王一知重新出來工作,當組織再次讓她出任要職的時候,她卻仍然婉拒,只是希望恢復她的校長職務。

就這樣,中央三次邀請她出任重要職務,都被她婉拒,這種不慕名利、甘於清貧的高風亮節,着實讓人欽佩!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一所著名的101中學,實際上,它的原名叫北師大附中二部,之所以改名爲101中學,也是王一知的建議。

1955年,王一知調到這所中學工作,總理視察時,提出所有幹部子弟應該與工農兵子弟打成一片,王一知便提出,將學校改個名字,她說:“如果說過去有成績,那就用100來表示,101代表新的起點,讓我們從1開始。”

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教育部的批准,總理還專門來信,肯定了王一知的辦學思路,從此,101中學的名字就叫開了,直到今天仍然是北京重點示範學校。

王一知爲了新中國的教育事業,一直工作到了80歲才離休,並於1991年與世長辭,享年90歲高齡。

另外,還有一位女中豪傑也叫王一知,是東北抗聯創始人周保中的妻子,被授予中尉軍銜。

歷史客棧作者:荒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