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国志·魏志·王昶传》)那么,古人的自我修养方法主要有哪些呢。南宋著名抗金名臣、文学家李纲以病牛自喻:“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盘疲谁复伤。

  在我国古代,个人的自我修养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三国志·魏志·王昶传》)那么,古人的自我修养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反省:最早见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劝学》亦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反省之法最常见的叫“内视反听”。《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晋书·挚虞传》:“其有日月之眚,水旱之灾,则反听内视,求其所由。”

  撰铭:在自己常用的器物上刻写文字以自勉。常见的有镜铭:“见尔前,虑尔后。”盘铭:《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砚铭:如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宁详勿略,宁近勿远,宁下勿高,宁拙勿巧”;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卷卷,中之藏兮渊渊,外之泽日宣。呜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此外,刘禹锡的《陋室铭》更是千古名篇,人所皆知。

  悬联:在堂、室等处悬挂对联,朝观夕看,自省自勉。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筑有书巢,悬联曰“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书斋联曰:“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清代禁烟名臣林则徐性情易怒,故在书房挂上“制怒”条幅以自警,并悬一联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咏物:战国末期楚国著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以橘自喻,“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九章·橘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以冰自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南宋著名抗金名臣、文学家李纲以病牛自喻:“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盘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病牛》)。

  用物:成语有“韦弦之佩”、“佩韦自缓”和“佩弦自急”。韦,熟牛皮;弦,弓弦。《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时“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宋仁宗时曾任枢密使的赵概,“少笃学自力”,对自己要求甚严。他备有一盒白豆,一盒黑豆,一只空盒,做了好事或学业有长进,就在空盒中投入一粒白豆,反之则投黑豆,借以自勉。

  作者 闫泽川

  编辑 郑文丰 编审 肖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