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件审理的紧急关头,汉文帝确实装聋作哑、顺势除掉周勃的想法,但被弟弟薄昭说动的薄太后站了出来,说了句公道话,想当年,周勃兵权在手不造反,现在窝在一个小县,反倒是要造反了。有一天,汉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史料摘译——
原文: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译文: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忠厚,高祖认为可以嘱托大事。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的质朴少文才就像这个样子。
1
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武将,对主公忠心耿耿,打起仗来不要命,看上去都是直肠子的角色。
演义小说里尤其如此,《说岳》里的牛皋,《说唐》里的程咬金,《赵匡胤演义》中的郑恩。
但这些人物真的没脑子吗?在他们勇猛鲁莽的外表下,其实门儿清,未必都是一根筋。
今天要说的西汉名将周勃也是这样。
2
后人一句“绛灌无文”,就坐实了周勃的没文化。
《史记》里说周勃最不喜欢和文绉绉的人打交道,每次和这些满口“之乎者也”的人交谈,周勃就不耐烦,“趣为我语”,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可就是这样的人,却在汉文帝时期被赶鸭子上架,当上了宰相。
著名的成语“汗流浃背”就是出典自周勃当宰相的时期。
有一天,汉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的案件有多少?这周勃哪知道啊。
汉文帝又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全国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是多少?周勃还是说不上来。
周勃着急啊,“汗出沾背”,于是就有了“汗流浃背”这个成语。
当时,周勃是右丞相,比他级别略低的左丞相陈平就比周勃聪明得多,他其实也不知道这些个具体的数据,但他振振有词地回答皇帝,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专业的事情要问具体操作的人,丞相主要是把握大方向的,没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数据。
陈平到底是文化人啊!在和人打交道方面,周勃和陈平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3
周勃是个苦出身。
青年时期的周勃,主业是用芦苇编织养蚕的器具,和后世“织席贩履”的刘皇叔职业属性差不多,为了糊口,周勃还兼职吹鼓手,在人家婚丧嫁娶的仪式上赚点零花钱。
不过,周勃自幼习武,武功不错,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组织。
周勃一开始就跟随刘邦闹革命,从一个最低级的武官起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花费了不少笔墨描述周勃的战绩。革命初期,周勃经常充当带头冲锋的敢死队长角色,“先登”(率先登上城墙)就有三次之多,直到刘邦受封汉王之后才当上将军。
在楚汉大战中,周勃参与了大部分的战事,也立了不少战功,但在汉军阵营中,有得是韩信、彭越、英布这样的大佬,周勃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二流的武将。
周勃起先还是和灌婴一起分享一块封地,直到扑灭燕王臧荼的反叛之后才终于被封为绛侯。
这个侯爵的帽子是靠着一刀一枪和满身伤痕挣回来的。
4
周勃是刘邦的同乡,再加上一直忠心耿耿,很符合后世常凯申的选将原则,所以,在西汉成立之后,几位大佬先后被杀的情况下,周勃开始厚积薄发,受到重用,转战各大平叛战场。
《史记》中专门统计了周勃的战功,“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
刘邦很看重周勃,在临终时说,周勃没什么文化,为人稳重,没什么花花肠子,今后“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后来的事情果然被刘邦言中!
在吕氏专权,刘氏江山有易主危险的时候,正是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的周勃和担任丞相的陈平两个人携手合作,挽狂澜于既倒。
关键时刻,周勃拿着骗来的兵符进入北军驻地,一句话“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威势十足,顺利夺取兵权。这也是周勃一生中最拉风的时刻。
5
在吕后专权的日子里,周勃当着被架空的太尉,并没有死脑筋,和吕后硬扛,而是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的另一面。
汉惠帝刘盈去世后,吕后打算封吕家人王爵,时任右丞相王陵搬出刘邦的遗训“非刘氏不得为王”,但周勃和陈平则明知抗议无效,表示了赞成的态度。
之后,新立的小皇帝知道自己不是皇后的亲生,口出怨言,吕后废帝换人,周勃同样持默认的态度。
正是周勃表面上与世无争、人畜无害的样子才让吕后一直放心把周勃摆在太尉的位置上,关键时刻才有发威的可能。
如果说周勃和王陵一样硬顶上,很可能被踢出权力中枢,跑到封地里做个太平侯爷,真正需要他的时候就鞭长莫及了。
所以,谁说武将都是直肠子?
6
周勃的结局并不好,以至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被认为是专门讲功臣受辱的传记。
周勃挑头诛灭诸吕之后,把一个大馅饼砸到了远在山西的代王刘恒头上,刘恒将信将疑中成了汉文帝。
毫无疑问,周勃功劳最大,于是周勃得到了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的赏赐,还被封为第一总理(右丞相),这可以说是汉朝赏赐臣子的极致了,再往上就是一字并肩王了。
周勃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适合担任文官之首的宰相,在“汗流浃背”之后,周勃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主动辞职,让位给更机智的陈平。
又过了一年多,陈平去世,周勃二度出任宰相,好像忘记了上一次的尴尬。果然,还没到一年,汉文帝就暗示周勃辞职当太平侯爷,听话的周勃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绛县。
7
但这才是郁闷的开始。
回到封地后的周勃经过反思,明悟了自己功高震主,皇帝对自己有了戒心。
他很担心突然有一天自己就成了“兔死狗烹”中的那条老狗,于是每当有政府官员来到绛县,他都身披铠甲、戒备森严地接见官员,给自己壮胆。
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反常举动反而被人当做意图谋反的证据,汉文帝顺水推舟,把周勃关进了最高法院。
在牢狱中,虎落平阳被犬欺,本来就不善言辞的周勃很有些掉进黄河洗不清的意思,连小小的狱卒都看出周勃完蛋了,各种奚落、欺凌。
乱了阵脚的周勃满世界撒钱,希望有人能帮他,但送礼不得法,回应并不好,到了后来,连看管他的狱卒都看不过去了,直接写字示意周勃去请公主作证。
周勃恍然大悟,自己的儿媳妇不就是汉文帝的闺女吗?现成的证人啊,可笑自己还在骑驴找驴。
周勃很会举一反三,除了让儿媳妇出马之后,又送上重金给汉文帝的舅舅薄昭。想当年,汉文帝怀疑皇位有假,正是派自己的舅舅前往长安打探消息的。
案件审理的紧急关头,汉文帝确实装聋作哑、顺势除掉周勃的想法,但被弟弟薄昭说动的薄太后站了出来,说了句公道话,想当年,周勃兵权在手不造反,现在窝在一个小县,反倒是要造反了?薄太后甚至把手巾掷向汉文帝,发泄心中的怒气。
周勃终于度过一劫。
8
看了不少史料,对开创了“文景之治”、一向以仁义著称的汉文帝刘恒印象很差。
一个是对嫂子兼外甥女张嫣的态度,还有就是对待周勃的态度。
一个很阴的人。
周勃受了不小的惊吓,但毕竟还算是善终,而到了他儿子周亚夫这里,就更惨了。这是后话,下一篇文章再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