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對於“求生”的華儀電氣來說,目前棘手的不只經營問題,還有更難解決的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及違規擔保問題。但由於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及違規擔保問題,華儀電氣業績急轉直下,2019年年末,華儀電氣淨利潤鉅虧29.15億元。

華儀電氣鉅虧背後:22億“財務黑洞”吞噬業績

頭頂“溫州首家主板上市民企”光環的華儀電氣(600290.SH),如今卻迎來“多事之秋”。

4月24日,華儀電氣發佈關於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暨臨時停牌的公告。公告稱,由於華儀電氣2018年度、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爲負值,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有關規定,其股票自4月27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華儀”變爲“*ST華儀”。

在此之前,華儀電氣還“自爆家醜”,稱其控股股東華儀集團存在違規擔保、資金佔用的情況。這就意味着,在違規擔保、資金佔用的危機還未解除的情況下,華儀電氣因業績虧損問題再次被逼至退市的懸崖邊緣。如今,本就掙扎在堵內控漏洞一線的華儀電氣又添扭虧“重擔”。

截至發稿,華儀電氣方面未就上述問題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作出回覆。不過,風電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華儀電氣的風電業務“基本不行了”。在該人士看來,隨着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三四線整機企業“逆襲”的可能性不大。

“麻煩”不斷

華儀電氣是華儀集團下屬核心控股子公司,前者以輸配電和風電爲兩大主業。2007年,華儀電氣通過借殼蘇福馬重組上市,成爲溫州首家在國內主板上市的民企。當年,華儀電氣創始人陳道榮也藉此以40億元身價位列胡潤富豪榜第198位。

然而,昔日的榮光如今早已褪去。

2019年11月25日,華儀電氣以一份公告自爆“家醜”,稱經自查,公司存在控股股東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問題,累計金額高達21.98億元。

資本市場對華儀電氣的突然暴雷反應迅速,公告當天其股票當即跌停,即使到今日,華儀電氣股價仍“萎靡不振”。在2007年借殼上市之初,華儀電氣股價一度漲到逾23元/股,但截至2020年4月29日,其股價已跌至1.36元/股。

然而,股價的波動還僅僅是多米諾骨牌中倒下的第一塊,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華儀電氣自爆的驚雷開始引發接二連三的“地震”。

2019年12月26日,華儀電氣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爲“ST華儀”,同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此外,自2019年11月底開始,華儀電氣開始頻繁披露涉及訴訟(仲裁)事項。僅僅半年,華儀電氣涉訴10餘起。根據其年報統計數據,華儀電氣及子公司最近12個月內累計訴訟(仲裁)金額合計約12.46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08.72%。

同時,與訴訟相伴的還有其資金屢遭強行劃轉、子公司股份被凍結等流動性問題。華儀電氣方面表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銀行存款6641.15萬元因訴訟導致的凍結受限;因經營需要開具承兌匯票及保函,共4306.65萬元貨幣資金作爲票據承兌保證金、保函保證金及借款保證金受限。

更爲嚴峻的是,受控股股東拖累,華儀電氣2019年業績盈利的希望被擊碎。

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華儀電氣實現營收8.08億元,淨利潤盈利1102.28萬元。但由於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及違規擔保問題,華儀電氣業績急轉直下,2019年年末,華儀電氣淨利潤鉅虧29.15億元。

其中,因資金佔用形成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11.48億元,因承擔連帶責任擔保所產生的損失爲7.37億元,因對外擔保確認預計負債產生損失7.94億元,共計影響當期利潤26.79億元。

華儀電氣方面還表示,因資金被佔用,使得其資金緊張,直接影響企業經營。在2019年風電搶裝背景下,上游材料供不應求,供應商對支付條件提高,而華儀電氣資金緊張造成了部分關鍵零部件短缺或供應不及時,這導致了生產排產的不均衡,甚至出現部分項目交貨期延遲的現象。同時,部分投標因華儀電氣現金流和生產計劃無法滿足,主動放棄參與投標,造成了新增訂單和業績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2018年華儀電氣淨利潤已出現虧損,因此2019年業績的虧損直接導致其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2020年華儀電氣經審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爲負值,其將可能被暫停上市。

如今,爲了維持上市地位,揹負雙重退市壓力的華儀電氣只能掙扎求生。

掙扎求生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對華儀電氣2019年年報給出保留意見時,明確提示投資者,截至2019年年末,華儀電氣資金緊張,面臨債務到期償還以及對外擔保承擔連帶賠償的資金壓力,同時因涉及多起未決訴訟,部分銀行賬戶及資產被凍結。針對上述情況,華儀電氣擬採取出售資產、抵押資產獲取借款、調整業務結構、加強與客戶供應商的戰略合作、提高經營管理效益等措施來改善持續經營能力。

如果上述改善措施不能實施,則華儀電氣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目前,華儀電氣已出現出售資產及抵押融資動作。

2019年12月25日,經華儀電氣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華時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華儀電氣全資子公司)擬將其直接或間接持有的黑龍江梨樹風力發電有限公司70%股權、雞西新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70%股權轉讓給豐遠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濟南潤和創投合夥企業,轉讓價格合計5.59億元。截至2019年末,華儀電氣已完成上述股權轉讓的工商登記手續。

同時,華儀電氣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其價值2.47億元的固定資產、4141.24萬元的投資性房地產、5879.51萬元的無形資產已因融資需要被抵押。

此外,爲實現業績扭虧,華儀電氣曾公告稱,2020年將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7億元,收入來源主要爲輸配電及風電產業。

在回覆上交所問詢的公告中,華儀電氣明確表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在手訂單規模8.57億元,其中風電主機訂單5.15億元,輸配電產業訂單3.08億元,預計這些訂單陸續在2020年及其以後年度履行。同時,近幾年華儀電氣加大風電場開發力度,在手風資源6400MW、列規401MW,將帶動後續風電場投資和風機的銷售。

儘管如此,市場對其持續經營能力及盈利能力仍存疑慮。記者注意到,即使在正常經營的年份,其業績也處於時盈時虧的交替波動狀態。2016~2018年,華儀電氣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爲-4842.16萬元、5982.65萬元、-9209.40萬元。

目前,在風電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下,已經喪失競爭優勢的華儀電氣前景更加不容樂觀。

根據伍德麥肯茲研究報告數據,2019年,排名前五的風電整機商大約佔77%的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風電整機商所佔市場份額已達到93%~95%。這種情況下,留給並未出現在前十之列的華儀電氣的市場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風電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市場‘搶裝’已經算是給了三四線整機制造企業繼續生存的機會,不然行業的洗牌應該來得更早一些。因爲搶裝行情下,下游需求旺盛,而一二線的整機企業產能有限,三四線的企業纔有機會拿到訂單。”

“華儀電氣之前的風電業務做得還不錯,曾經也進過前十,但現在基本不行了。”風電行業人士表示,“在行業集中度已經到這個程度的時候,三四線的整機企業逆襲可能性不大。”

然而,對於“求生”的華儀電氣來說,目前棘手的不只經營問題,還有更難解決的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及違規擔保問題。

根據華儀電氣公告,雖然其在發現違規事項後,第一時間向控股股東華儀集團及其關聯方、其他第三方等相關方發函覈實並督促其採取有效措施,但截至4月21日,公司仍未收到任何歸還款項。

目前,中國證監會對該事項的調查仍在進行中,若最終華儀電氣因上述立案調查事項被中國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且依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其股票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

未來,華儀電氣的掙扎求生能否成功,仍需時間的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