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西域傳序》記載:“ 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 這裏的西域三十六國說的是在公元前138年的時候,張騫奉命出使西域,在現在新疆境內的西域三十六個國家。其實剛開始在秦末漢初的時候,這裏的西域還有五十多個國家。但是隨着不斷的互相征戰還有吞併,到了張騫去的時候就只有36個國家了,因此後人就稱之爲古西域三十六國。

這三十六個國家經過考證之後也是確定了位置,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來看,只有一小部分歸於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國,絕大部分還是在中國境內。像是龜茲,它絲綢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道的重鎮,當年的時候這裏的文化和經濟也極爲發達。尤其是石窟藝術,比莫高窟還要久遠,現代有第二個敦煌莫高窟之稱。龜茲人也比較擅長音樂,還有一個是鐵業是比較有名的,西域的很多國家都要靠龜茲供鐵業。

唐朝是在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將龜茲納入唐朝的疆土的。如今它是新疆庫車縣附近,在新疆若羌縣一帶的是著名的樓蘭和婼羌,樓蘭相對來說比較讓世人瞭解,它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繁華昌盛了許多年,卻在一夕之間悄然消失。婼羌因爲跟鄯善也就是樓蘭比較近,雖然倆都是小國,但是婼羌還要依附於鄯善,後來它跟着鄯善一起被吞併了。

小宛、精絕、且末雖然位於不同的位置,但他們相同的是都在後來被鄯善給吞併了。而跟婼羌相似的結果就是,他們也隨着鄯善被吞併也成爲了北魏的領土。而被龜茲兼併的有姑墨、溫宿、尉頭,在唐朝時候龜茲被納入唐朝疆土,他們這些被龜茲吞併的也就隨之成爲了唐朝的疆域。焉耆跟疏勒則是跟龜茲一樣接受了唐朝的統治,當然,不服從的自然是靠着武力征服的。
而現今不在中國境內的有罽賓、難兜、滑國、無雷四個,其餘三個都是極小的國家。其中的罽賓國曆史是比較複雜的,從西漢到唐代的時候,罽賓一直指的是卡菲里斯坦至喀布爾河中下游之間的河谷平原。而這個國家在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其實被亞歷山大征服過,它跟中國之間有往來是從漢武帝開始。

車(jū)師,它的地理位置也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東南邊是敦煌,南邊是樓蘭、鄯善,西邊是焉耆,東北是匈奴,西北是烏孫。這個位置也是絲綢之路的要塞,如今它的遺址大概是在吐魯番的西北部。而烏孫、大宛。大月氏其實它們的位置大部分或者是全部都在現在的國外,只是張騫和漢武帝當時歲這一塊並沒有國境之分。說起來這些西域三十六國雖然以國家相稱,但實際上他們的領土可能小得只有一個縣或者是一個縣都不如。

像上述列出來的這些國家之中,小的也就只是佔了一個縣的一部分,大的有一些在後來的歷史之中乾脆成爲了一個縣。比如說且末,還有莎車,他們以前用的這個國名,現在的縣名也是這個。如今那些古國的後人依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他們的祖先早已成爲歷史,安靜的和這片土地融爲了一體。
參考資料:《西域圖志》、《北史·西域傳》、《漢書·西域傳》、《史記》
相關文章